優點:
用左d800幾日, 評測就講唔上, 只期望俾少少使用分享俾師兄們參詳, 找一個升級/ 不升級的理由.
(先申報: 擁有d50/ epl 1, 曾短暫使用過d200, d300同d700)
機身: 我認為是nikon最惹人喜愛的一環. 拿起上手, 雖少了以往的一份剛強, 但那份圓潤, 尤其那紅線(不再是三角), 鏡頭圈同那D800字樣聯成一條流線, 是會讓你有一種說不出來’upgrade’左的感覺.
(個人推介拿上手時要轉一轉S/ CL/ CH個轉盤, 就有種拎2皮幾買起你都有d值既感覺)
對焦: 係比d700快少少, 暗位對焦表現很不錯
白平衡: 用開d300/ d50, 也會理解’自動黃平衡’真的要命(室內偏黃的燈光下影人真的要叫救命…..), 現用上d7000 auto1/2的設計可以說是一種改進(或者妥協吧), 出現中性色彩機會提高.
(p.s.即某程度即是要犧牲一點的忠實, 好在nikon還讓你有選擇的權利, 要贊的.)
色調: 個人而言好看重的一環, 曾經是跳船的理由. d800色調類近d7000那種偏向粉嫩, 雖然採自然光拍人像偏黃的仍有, 但個人感覺淡了不少, 如用後期執執, 成就粉嫩人像的機會確是高了.
低iso (個人認為640以下)表現真的好好, 尤其新增的iso100, 高純淨感又不失細節, 也許就讓人拾回以往用上iso100菲林的風光.
高iso呢, 後面再談.
增加了不少實用性功能, 如面部對焦, hdr, 定時拍攝. 尤其相片回放時會自動show對了焦的人頭在那裡, 是個細心的設計.
(比較多人談論的面部對焦, 有人說低階機功能不應放於高階機上, 不過既然是有用, 何需太介意?)
高動態的好處是, 即使相片嚴重曝光不足, 即使是jpeg基本, 硬推上亦勉強仍可用.
最後本人只用低階鏡 (35 1.8g, 小黑二) 用上3600萬像素不覺有降析度下降的問題. (用上金圈是否會更好真的不得而知, 至少用cheap鏡不算得上有大問題.)
至於舊菲林鏡 (試過26 2.8, 55 3.5 micro), 也很ok, 始終可能3600萬根本是菲林像素值吧.
有關拍片的……
終於有h.264編碼, 1080p 1min 可以做到100mb左右 (avi 720p 1min 要300mb)
有了af 追焦, 拍生活影片也有一定程度實用性
果凍情況控制頗佳, 比C記控制還要好
缺點:
機是比d700輕, 也只是背著時感受到, 拿起來感受不到.
電池輕了點, 犧牲了的就是續航力, 500張相左右就餘一格電, (也有可能拍片所致), 還有犧牲了舊資源的可持續使用
有時候自動白平衡於室內複雜光源之下變化很大. (例如在冒險樂園, )同一個場景, 同一塊人面, 紅, 黃色不斷間歇出現. 相反用o記pan仔, 出現類似情況是少的.
51點對焦點, 由d300起用上來, 是快, 不過先天缺憾就是太集中於中央, 很影響構圖(尤其af-c追焦時). 雖不算大問題, 只是想不到一部nikon看得如此重要的機就不於為此系統作更新(即使d7000都設計了個39點……), 不能說沒失望.
不知事否色調
有關拍片的……
AF對焦雖有但不理想. (不過專業拍片還不會太多人選擇自動對焦)
摩爾紋明顯.
評價:
有關高像素與高iso問題, 實在不太懂歸頖為優點還是缺點, 就當是感受分享一下:
有關高像素無用……
一般用家, 不要說3600萬像素, 沒有曬大相習慣只是fb分享曬曬4R的話, 可能360萬也嫌多., 包括我. 使用3600萬的副作用不少 (尤其有限的記憶資源), 現在很多時都down落去2000萬影. 對我這個普遍得不得了的人來說3600萬絕對吸引不了我. 那3600萬是甚麼?
3600萬, 可能是討好專業攝影師的策略, 可能是反撃canon的武器, 甚至可能是宣示企業聲威的手段. 那對我們來說是甚麼? 容我打一個無聊的比喻, 3600萬可以是國產凌凌漆內司令眼中的星爺. 你不知道何時會需要它, 可能是公司數十人團體中合照, 可能是看演唱會想影自己心愛的歌手卻只能看山頂時, 可能遠足時遠處看見一塊石頭突然心血來潮想記錄清楚它的紋理……3600萬於某眼中可能是廁紙, 甚至只是一條底褲, 不過, 它可能有用, 是不可否定的事.
你可能需要它的, 雖然你未必知道那時是何時.
有關高iso差劣與否……
本人認為d800並不差.
至少, 比我用過的d200好太多, d800的iso 6400也比pen仔的1600好上不少.
從來, 好與不好也是相對的. 可能只是現在不少人眼中的相對對象實在太強.
上代的d700明明就有極優的高iso表現, 現在拿多萬多元upgrade反而要奪走, 心中總有不爽.
別人和你相近價錢的mark 3 就是忍了一步棋, 換來高你2級的iso表現, 買下d800的, 心中肯定不只有吃不到的葡萄.
唉, 既然我都已經是d800擁有者, 就為其說回點說話.
1. d800高iso問題核心之處是不夠平滑,於我眼中是有些’起沙’. 相比起自己pen仔的高iso問題, 是有著自己好難接受的色斑, d800那純粹’起粒’而不變色的顆粒, 看各人的接受程度吧, 本人而言是能收貨的.
2. 高像素縮圖是可以幫手解決點問題, 顆粒的確可以隨像素的減退而消減.
(不過這招心靈安慰大於一切)
今次的焦點, 就是因為高像素而犧牲了的iso表現, 可能因為2成人的需要犧牲了其餘8成人的利益, 眼見中港海外不少網絡師兄甚至因此發起不少暴力語言/ 引起不少罵戰…..
在我而言, 我們買的是產品, 既然是商品, 也有其市場考慮. Mark2的成功於相機數碼化的黃金時期打上重要江山, nikon失去的實在不少. 今次開拓那有潛力2成市場, 而又盡力不得失其餘8成人, 雖然作為普通得不得了的8成人, 我毫不喜歡, 但還是理解, 選擇包容. 儲下一定感情而又儲下一定鏡頭的我, 因為人家某一環節好你兩級就說跳船, 還是意氣用事成份比較多吧
(抽個水, 跳船這回事政客倒比影友來得輕易~)
最後回歸問題, 升, 還是不升好? 即使是自己推薦不推薦, 也掙扎良久.
先說自己, 本身階級太低(D50), 自己又有拍片的興趣與需要, 升級的阻力不算太大, 當然, 就是因為全片幅的引誘.
全片幅對本人的吸引力, 是由D700燃起的. 進入了數碼相機年代, 拍照方便了, 成本低了, 反而愈玩愈不起勁. 直至友人借我D700出遊, 看著由它拍起的相, 那份難以言喻的層次, 對光線的詮釋, 原來這就是自己欲追求的. 那種由菲林給予自己的感動. 可恨D700並沒有我極恨的拍片功能, D800就是自己打從2年前的目標. 所以, 對於dx用家, 尤其有拍片需要的, 在此誠意推薦之.
那對d700的用家呢?
多給萬元, 換了拍片, 較自然的色澤系統, 不變的對焦系統, 差了的高iso, 還有一個需要養兵千日的3倍像素. 如果是我們期盼過的3000美金也說得上, 但現在那價錢呢…… d700易手價再加上5位數字……一支金圈也差不多可以到手. 這個決定不能說不困難, 不過, 這也是非隔代升級的天問啊~所以在此對擁有d700的師兄們就不多說了.
最後, 預算有限的大夥兒呢 (包括我)
26800……出了這價, 心內真是說了聲x. 這價錢可以是一個低階機身+支幾2支金圈的組合啊. 而自己呢, 就是高階機身+dx cheap cheap 35.8g. 嘻嘻, 10多年前傻瓜菲林機加個光圈8.0可以感動我, 現在有支1.8應該也可以吧~當然也可以選擇2手d700+靚鏡, 總之, 對菲林有執著的人, 全片幅的魔力是會揮之不去.
滿意與否, 好與不好, 值得還是不值得等, 從來都是相對的, 尤其在d800身上. 如果對你而言它的相對價值是大的話, 那就入手吧, 應不會令你失望; 如果相反, 則可以留級d700, 始終其最核心的升級並非惠及一般用家.
希望少少意見, 可以為師兄們強化/ 淡化你們買機的理由.
(p.s. 最後一句, 價錢也是相對的. 今時今日‘價錢便宜’已不再是相對歐美而言, 只需要相對強國而言已經足夠了, 在此祝福香港購物天堂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