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 (星期六)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 2共 17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明報專訊】對鍾庭耀行政長官評分原始數據的一些演繹和解讀,其實只是小事一樁。不但一些人突然氣急敗壞、暴跳如雷、連珠炮發、左右開弓地加入戰團,連鍾庭耀教授也以比我小時候看那套粵語片《陳世美不認妻》中男主角更決絕的口脗,不認講過「50分為合格」的說話。

翻看上周二《明報》本欄中所羅列的電子剪報資料,幾張頗具公信力的大報記者,都是直接引述鍾庭耀本人的分析,明顯是記者做了當面或電話的訪問,由鍾本人去解釋,所以才出現這種「獨家式」的報道。但鍾庭耀教授拒絕承認,我們21世紀,又沒有像包公的人物可以審上一審,而且事件是關乎這些報章的報道,鍾庭耀教授的否認,其實就等於表示這些記者無中生有,又或者未經訪問而扮作已經訪問,把說話放進他的口裏。誰是誰非,又或者責任誰屬,就留回報章和鍾庭耀解決。

但1997年印行的《民意快訊》,清楚寫着:「彭定康所得的分數一直能夠維持在50分的合格分數以上」,就算是小學生水平,也可以理解其中意思。

關鍵詞是「在50分的合格分數」,究竟是一次半次,抑或幾年以來總結,根本是完全不相關的題外話。掛着香港大學的招牌,頂着教授的頭銜,連一句白紙黑字的簡單句子也可以「話不認就不認」,那就令我喪失對鍾庭耀教授的尊重。民意研究計劃跟香港大學的關係,我是管不上,也是他們大學的家務事。但我由現在開始,只會稱呼鍾庭耀為先生,不再稱呼他的教授頭銜。


今後不稱教授 只稱先生


鍾先生有沒有講過(又或者寫過)50分為合格,大家自行判斷,我不會再作糾纏。

但令我感興趣的是,區區那50分合格論,為何可以引來這麼大的迴響?說了10幾年特首「民望肥佬」,鍾先生神態自若。

但本人一句「六成二給特首打50分或以上說明什麼」,就引出軒然大波,像是搔着痛處,甚至是闖進了政治禁區。把大學教授身分也不顧,把白紙黑字的一句「在50分的合格分數以上」吞進肚子去,代價不可謂不大。合格而已,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


本人沒有大學教授的身分,但也是字字謹慎。大字標題,也是寫50分或以上,而不直呼合格。

我在內文的解說,是有前提的。

是如果大眾只看平均分47.5是不合格,那給50分或以上的合格分數就有六成二。

如果鍾先生認為根本沒有合格的區分,那就用回標題的說法,給50分或以上就好了。如果說50分是中間取態,不能向上加,那不同意見的可以用51分計起,計出另一個數。要求更高的,可以看70分以上的。

各自演繹,得出不同政治解讀信息。但你不能禁止我把50分的加進去,50分以下就是傾向了不支持,50分或以上起碼可以演繹為不反對的比率。

政府每年招聘政務主任和行政主任,幾乎都有一條像特首評分分佈的題目,考生洋洋千言,左切右切,去得出不同的結論。

50分加進去的是一種,把50分抽起獨立計算又是一種,甚至把40分到60分組起來,和兩端比較一下又有何不可?宋朝的蘇東坡就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特首評分,回應者其實是給了101個答案,以頻數示之,其實就是一個山峰模樣。

用一個平均分數去概括這個像山一樣的民意分佈,當然有失於以偏概全。既然鍾先生大方慷慨,以原始資料示人,我們當然可以用不同工具去分析。要見識廬山面貌,起碼坐直升機繞廬山一圈。

我把50分向上加起來得出六成二,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拍多一張照而已,值得鍾先生推翻過去10幾年媒體和公眾的印象(就算不是鍾先生自己的說法),要鍾先生吞回對彭定康評論的一句!由是觀之,的確有人看見那六成二合格論,是相當礙眼。用《三國演義》常見的用語,就是「如骨在喉,不吐不快」,又或者是「食不甘味,卧不貼席」了!


50分是否合格,上周文章已經有話盡說,在此不再補充。其實要冲淡這個六成二合格論,不必糾纏在50分是否合格的反智題材,大可以一句:「攞50分唔算叻」,叫一半半也好,叫普通也好,就算叫合格,50分其實都是剛剛合格,勉強合格。拿50分,不算是亮麗成績。

默書拿剛剛50分合格的,回家一定得不到誇獎,甚至會薄責幾句。

這其實也是現屆政府仍要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

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現屆政府本着迎難而上、勤力工作的精神,這兩成多的市民,根本50分也不會給。


這50分是合格也好,是一半半也好,鍾先生自己也表示,跟用「合格」的中大評分比較,兩者分別不大。這種講法,其實是支持本人的論據。

這說明無論用一半半還是合格,市民面對零至100分的評分模式中,就用過去自己的認知來回答,所以兩者分別不大。

本人過去也提出過類似的疑問,也曾建議港大在問卷中改回合格字樣,以求和社會認知一致。

但後來分析數據,中大和港大對現任特首評分數字的相關系數高達0.91,說明是極高度相關。用字不同,也不再是關鍵所在了!


六成二非優異 難言民望破產


六成二市民給特首評分50分或以上,其實不算得上是很好成績,但跟47.5的不合格平均分,就完全是不同的觀念。

「六成二」的印象,不是優異,但卻無法再用來跟「民望破產」的說法掛鈎。

鍾先生以《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來自况,情真意誠,高山仰止。

但比對他的「從未說50分合格」和「在50分的合格分數以上」的矛盾,則不禁要問一句,這位小孩是「唔識中文」,還是有一個面貌相同、品性相反的「孖生細佬」!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Back to top

老叟




註冊: 2003-04-2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張左仔之心,講多無為,路人皆知也!!不如唐文!!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點解班凸手咁介意個民調數字, 由董伯伯到而家涼生都係咁. 其實講返轉頭, 歸根究底係因為佢地上台係冇任何叫意基礎, 根本佢地就唔知道自己是否得到香港人認同, 如果班凸手係由市民選出, 咁佢個民調係點對佢唔重要, 因為係市民選佢地出黎, 除非一上台就有大事發生令市民對佢0既支持大跌, 如果唔係睇唔到短短時間民意會有乜可能大轉呢.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怪俠




註冊: 2004-12-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咁台灣馬生都話係市民選出黎,民調對佢如果唔重要,

某D傳媒就唔會下下同佢計民調啦!民調係一種好好用嘅武器黎架,

功效同摺凳差唔多..........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咁台灣馬生都話係市民選出黎,民調對佢如果唔重要,

某D傳媒就唔會下下同佢計民調啦!民調係一種好好用嘅武器黎架,

功效同摺凳差唔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咁馬生有冇走去攪人叫人唔好做民調呢? 冇吖嘛, 點解佢唔驚民調呢? 我覺得咪差在馬生同凸手0既產生方法0既不同囉. 如果唔係你又點解釋我地有三個凸手, 有兩個0既手下都要走去攪人地0既民調呢?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哈哈......又有人想轉移視線!問題唔係〝在意唔在意〞!

....若真有用心睇完該〝貼文的話,唔應有此想法!哈哈...


...有人質疑〝鍾記民調〞嘅方式做法!〝鍾先生〞應出嚟

..澄清〝疑點〞!可惜正如〝貼文〞,指他說............


「從未說50分合格」和「在50分的合格分數以上」
...
.....已畀〝明報〞踢爆咗!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由前周鍾庭耀公布了特首評分的原始數據之後,就引起廣泛的分析和討論,這其實是好事。學術機構的行為,理應面對公眾批評,不要隨便就以「抹黑」和「打壓」視之。而關焯照先生等也寫了一篇專文,提出不同意見,個人在此嘗試把事情詳細再分析一遍。關先生和其他有興趣的人士可以詳細閱讀思考,往後可以再作交流或者當面討論。整件事件似是複雜,但如作有條理的梳理,其實不難掌握。關鍵是鍾庭耀的特首評分,有沒有合格的概念和應用。此關鍵一解,往後就是大路一條。鍾庭耀在3月19日接受《信報》訪問,指出「50分是中位數,不能演繹成正向或負向數字,從來不能說50分合格」。

鍾庭耀的解釋,涉及兩個問題,一是這種評分,有沒有合格∕不合格的概念。二是如果有,又應該幾多分合格。
鍾庭耀的評分,其實做了很長歷史,太遠的不說,就從回歸談起,也有17年。這17年來,媒體從來都以合格∕不合格的概念來報道特首評分,而且都以50分為合格。香港媒體事業發達,每次數字一出,電視、電台、報章都踴躍報道,這合格∕不合格詞語,出現起碼100次。

鍾庭耀每月起碼做一次調查,1年12次,加起來就過千次。17年來,少說也報了一兩萬次。如果鍾庭耀認為這個調查根本沒有合格∕不合格的概念,那在過去1萬多次的報道,鍾庭耀為什麼不挺身而出、撥亂反正?就在前周公布原始數據之後,得出評50分或以上有六成二人的結果,鍾庭耀才急忙表態,認為沒有合格不合格,又或者50分不能視為合格之說。
曾被引述50分為及格水平

香港的記者、編輯,多是有識之士,他們一個錯不奇,個個都出錯?他們視50分為合格,固然是憑自己的固有認知,而鍾庭耀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他仙人指路,他本人就是如此演繹。本人的一位同事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在慧科電子剪報搜尋過去10多年的相關報道,找到以下這些材料。請記,這些報道是直接經訪問引述或直述鍾庭耀的分析,而不是媒體自己的報道。如果只計媒體報道,那是成千上萬,不必在慧科電子剪報搜尋。

《蘋果日報》2010年8月11日:「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按曾蔭權的民望表現而論,他的民望屬『表現失敗』。雖然他的評分有輕微上升,仍可以維持在略高於50分的及格水平。」
《頭條日報》2010年7月28日:「該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雖然曾蔭權評分脫離肥佬行列。」(註:評分為50.3分)
《星島日報》2004年10月13日:「鍾庭耀認為他(楊永強)的支持度保持穩定,比其歷史低位39.4分高出很多,但仍未達到50分的及格水平。」

《星島日報》2004年9月29日:「鍾庭耀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董建華的民望評分兩年來首次重上50分水平。」
《信報》2003年9月10日:「鍾庭耀指出……孫明揚……楊永強……林瑞麟……馬時亨全數低於50分的及格水平。」
《明報》2003年8月13日:「鍾庭耀分析:『……餘下12個問責官員中只有4個不及50分,算是初步走出管治危機。』」
《明報》2003年1月29日:「鍾庭耀指出,特首評分自去年8月起已連續半年處於不及格水平……連續半年處於50分以下。」
另外慧科電子剪報顯示2003年9月24日和2004年4月14日的《蘋果日報》,在為特首和主要官員評分製表時,分別出現「註:評分以50分及格」(2003年9月24日)、「註:評分由0至100分,50分及格」(2004年4月14日)等字樣,並且都寫明「資料來源:港大民意網站」。

鍾庭耀1997年7月出版的《民意快訊》第11期,在總結港督彭定康的支持度評分時表示:「整體而言,彭定康所得的分數一直能夠維持在50分的合格分數以上,反映彭定康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尚算不俗。」據港大民意網站介紹,無論是對回歸前的港督,還

是回歸後的特首,支持度評分的提問方式是一樣的。
任何稍懂中文的人,也可以從上述的引述,清楚理解,這套評分方法是:0至100分,50分為合格。講了千次萬次,鍾庭耀自己也是如是說。今日被翻出有六成二的人給了梁振英先生合格的分數,就走出來完全推翻過去17年的定義,作為香港大學的民意調查機構,鍾庭耀是不是要正式回應?

看完以上的引述,相信已經可以解答了關焯照先生的問題,但為求詳細交代,以下再作進一步的分析。關先生等3人是懂得統計的人士,請3位首先思考並回答一個問題:鍾庭耀的評分,是歸類為定序(Ordinal)還是定距(Interval)的問題?所謂定序,通常是3項式選擇,回應者獨立挑選,只能每選項獨立計算頻率,選項之間也不存在空間可供選擇。中大在2012年初對候任行政長官支持度作調查,就提供了3個選項:不支持、普通∕一半半、支持,這3個就是回應者可選的答案。在電腦運算時是用代碼,但運算後出來的答案結果仍然是不支持、普通∕一半半、支持。如果是定序(Ordinal)的問題,我當然不能把一半半的歸類為支持,這是不能接受的錯誤,這種方法也同時不能相互運算,所以不會有平均分這結果。

看鍾庭耀問卷的問題,是典型的定距(Interval)的問題。0至100是連續,不是獨立方塊。數字可以相互運算,所以有平均分的出現。如果關先生用SPSS查看鍾庭耀的原始數據,可以發現答案只是出現0至100分,從來沒有不支持、一半半、支持的字樣。這3組字不是答案,而只是用來向受訪者解釋0至100分的方向和意義。這個所謂一半半,在統計學上,和上述中大那個一半半,兩者完全不同意義。在定序(Ordinal)裏,一半半是獨立成章,本身就是答案。但在定距(Interval)中,50分就是50分。而一般人對50分是合格分的印象已是根深柢固,早有定論。再加上媒體的報道,以及鍾庭耀自己也不斷解讀50分為合格分,所以本人以50分為合格分起點,向上計算得出62%之數,又有何問題?如果真的要重回一半半的本來意義,那就只能用回中大那個問題,一半半獨立成章。但如果用3選項而不打分數,又無法製造「民望肥佬」的形象!

「平分春色」欠基礎
此外,關先生也提出把給50分的頻數一分為二,一半撥入支持,一半撥入反對,平分春色。

關先生這種做法,是完全混亂了取態上的一半半,和人數上的一半半。真的要知道給一半半的回應者的最後取態,就只能在訪問中再追問一條問題:「如果沒有一半半可選,那是會投入支持,還是投入反對?」另有一可能就是棄權不選。轉投的比例,根本無從得知,可能是八對二,也可能是三對七,我們憑什麼基礎去假設五成對五成?推論可以接受,但總要有一些基礎,例如參考其他兩分法民調的結果,而不可以隨意一分為二,這點希望關先生可以澄清。歸根究柢,我們必須清楚評分本身就有合格∕不合格的概念。而且一定有一個劃分點(cut-offpoint),而沒有中間形態。合格就合格,不合格就不合格,剛剛合格的下一個分數就是不合格,就是這麼簡單。

後記:默書拿50分的兒子問媽媽:「媽媽,我合格定唔合格?如果50分不算是合格,由51分才算,那50分又算什麼?又是合格,又是不合格?不能算是合格,又不能算是不合格?」幾經折騰,媽媽最後無奈叫兒子:「你去問鍾sir!」這時,妹妹跑過來告訴媽媽:「我默書也是50分,合格還是不合格?」媽媽喜形於色回答:「你一個合格,一個不合格。」(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3月25日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民研計劃)有關特首支持度的民調近日遭受廣泛批評及質疑,民研計劃負責人反駁的其中一個重點,乃是聲稱在統計學上,50分僅代表「一半半」,並不代表合格。

民研計劃對不同分數的含意當然可以有自己的詮釋,不過,民意調查更重要的用途,應是向社會反映受訪者的實際意見。

由於計劃負責人過往亦曾拋出「50分以下等如不及格」的結論,故有理由相信,市民根據慣常理解,確有可能把50分視為「合格」的界線,而不會視為所謂的「一半半」。

事實上,國際上表達相似的統計數字時,慣例上亦會同時公布「中位數」,如有民研計劃所指的「一半半」情況,亦會如實反映評分分布,並提供「一半半」的人數及比率,而非民研計劃般只公布「平均數」。連日來的討論中,已有其他學者指出,民研計劃發布評分的手法有值得商榷之處,一來是新聞稿並沒有提及評分分布,二來是檔案並非市民常用的軟件可以開啟,關卡重重,一般市民難以取得相關數據,更令人難以理解為何要用如此迂迴手法去計算支持率。

社會多爭拗 立場各走極端 平均分失意義

要知道的是,無論受訪者是給予0分抑或100分,這種評分分布絕未能真實反應民情。尤其是在當今世道,社會爭拗不斷,市民立場各走極端,類似的極端評分甚至機會愈來愈多,若繼續單單公布平均分,則市民、學術機構和政府均未可憑此準確了解到實際民情。

相信社會大眾跟我們一樣,從未要求民調有「預設結果」,不管是「撐特首」還是「反特首」,只要數據準確、可以如實反映社會意見,這個民調就值得參考和重視。在現今開放及透明度高的社會,對各種民調收集意見、處理數據及公布數據的方式都有較高要求,實屬自然。

擺事實也講道理 點出不妥非針對

必須指出的是,學術研究並非碰都不能碰的禁臠,只要「擺事實,講道理」,任何學術研究都應與時並進,要經得起品評。以往的研究及公布方式,今天未必合時,要維持民調的公信力,何不虛心檢視他人意見?今次的事件中,絕大部分人的質疑均非在於民研計劃負責人或職員本身,而是希望就民調中不妥善之處提出了一些看法。

民研計劃應是時候虛心檢視民調中不完善之處,客觀而全面地公布原始數據,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對民調透明度日趨嚴格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市民大眾按照民調結果作出適當的判斷。

(轉載)網上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怪俠




註冊: 2004-12-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你有你做民調嘅自由,

你亦有你用民調結果黎做達成目的嘅自由,

咁人地發覺有問題就冇提出質疑嘅自由?

咁怪嘅?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你有你做民調嘅自由,

你亦有你用民調結果黎做達成目的嘅自由,

咁人地發覺有問題就冇提出質疑嘅自由?

咁怪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前都講過, 呢類統計不可能得到一個絕對正確0既數字, 呢類數字只係參考, 只要持續用同一個方法去統計, 呢類數字先有參考性. 如果你當呢種數字係絕對正確的話, 就攞呢個數字用就變成錯0既機會好大.

講返涼生, 佢應該睇由佢上任後, 個數字係升定係跌去了解市民對佢0既施政滿意OR不滿從而去了解民意及改善, 而唔係走去睇合格OR不合格囉

同樣用呢段都回返666, 呢類絕計數字係無絕對正確, 最重要係抽取樣本及持之以恒用同一個方法去統計, 令個統計變得有意義. 而唔係走去睇合格OR不合格囉. 就算涼生係合格, 但數字不斷下降, 莫非涼生就對市民對佢0既滿意度不停下降而視而不見? 根本唔應該咁樣去睇個數字.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怪俠




註冊: 2004-12-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唔係合唔合格亦唔係高低分嘅問題,

做乜人地提出下質疑都唔得?

你調乜都好,我信唔信嗟!

鍾生係不能被質疑嘅?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民意是指人民的意見,政府施政要順應民意,選戰競爭更要顧慮民意,至於商場營銷,公眾或消費者的意見,也是致勝的關鍵。然而,民調究竟是反映民意還是影響民意?民意調查的結果是否可以真正反映民意,抑或只是「真實的謊言」?這是社會上近期就民調爭議的關鍵重點,問題不僅在於調查方法和學術成分,還在於結論武斷,以及其背後的政治張力。

民調其實是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將社會的個人意見整理為整體「民意」,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存在眾多非科學的判斷。

第一,受訪者未必了解問題的內容及背後的意義,因而在作答時,感性多於理性。

第二,民調結果要放到社會政治環境去考慮才有現實意義,讓普羅市民看得懂,民調機構須作出詮釋。

第三,媒體在報道時會對民調結果作出篩選演繹。

第四,市民、團體、政府民調結果,會各自作出反應。因此,從預備研究到結果發布,涉及不同機構團體人士之間,各自運用一己邏輯和利益的互動,當中難免會出現偏差扭曲,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隨意性太大意義存疑

不過,目前爭議在於民調結果已成為反映民意變化的獨家專利,民調機構亦成為民意演繹的獨家專利,民意是支持是反對,就由民調結果和民調機構「說了算」!

就以爭論焦點的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特首民望調查為例,該機構定期進行調查,市民通過電話訪問回答二十多條問題,當中只有兩條涉及特首表現,包括要求受訪者給特首打分,以及會否投票選現任特首當特首,然後再以平均分數作為特首的民望評分。

坦白說,要求普羅市民突然間要對特首在零分至一百分之間評分,而且在評分時未能獲知不同分數的不同含意,這種匆忙提問,所得評分的隨意性太大,其結果有多大的科學性和現實意義?

................................評語一錘定音不科學

然而,在特首評分民調結果公布時,民調機構卻是嚴謹地列出不同分數的重大意義,包括表現理想、表現成功、表現一般、表現不彰、表現失敗、表現拙劣等不同級別,出現資訊掌握不對等的情況,令受訪者在評分時未必能深思細慮,但公眾在接受有關訊息時,卻是剎有介事地作出月旦評比,這對被調查對象亦是非常不公平。

畢竟,對於一個從政者來說,表現及格不及格是十分重要的分水嶺,就能一句「五十分是代表一半半」就定生死,至於表現一般甚至表現拙劣,都屬「致命」指控,足以摧毀當事人的政治前途,隨意提問、拉上補下,以及一錘定音式的評語,難與科學民調劃上等號。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4年3月29日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註冊牙科醫生,香港聖保羅男女中學畢業,後在澳洲阿得雷德大學修讀牙科畢業。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明報資料.....証明〝鍾先生〞有無講過〝合格〞之言!



http://www.speakout.hk/images/blogger/Others/21mar_chung2.jpg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唔係合唔合格亦唔係高低分嘅問題,

做乜人地提出下質疑都唔得?

你調乜都好,我信唔信嗟!

鍾生係不能被質疑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質疑係, 但重點係你用乜野角度去質疑囉.

涼粉就死走去講乜野合格唔合格, 有幾多成人俾合格等等. 根本就係錯誤去睇個統計數據. 合唔合格根本唔重要, 最重要係你上任後市民對你0既滿意度係上升定下跌之嘛. 合格唔合格有意思咩?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鍾庭耀為何緊張若此!/文﹕張志剛     Post time: 4 月 2 日


陳莊勤先生在2月8日於《明報》以〈沉默的螺旋〉為題撰文,對現時中大亞太所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做的特首評分提出質疑。

重點就是機構只公布平均分,但打分分數的分佈卻不清楚,只靠一個平均分,根本無法知道事情的真象。

而本人上周撰文,指出單靠一個平均數,其實就是瞎子摸象。

一般的研究,除了平均數之外,多會公布眾數(最多人打的分數)、中位數,以及50分以上的比率。

當時本人大膽推測,眾數和中位數都是50,給特首打50分或以上的應該超過一半。

文章見報當日,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也公布了最新的一次特首的評分,評分為47.5,而港大也第一次以附錄形式把所有評分的原始數據同時公布,這也是解決了陳莊勤和本人過去一直提出的質疑。

因為附錄必須要以SPSS 軟件才能打開,一般媒體都不具備這種統計分析的專用軟件,所以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和報道。當我們打開這個原始數據檔案時,馬上真相大白。陳莊勤不用估,本人也不用猜。

................................港大首次公布所有原始數據

港大把給0分到100分的頻率全部公開,可以說是非常公開透明。為方便表述解釋,現把分數組合成10分一組,一共10組,評分分佈見附圖。

經運算之後,得出這樣的結果。平均分是47.5,眾數是50,中位數也是50,給50分或以上的高達61.8%。看完那些評分分佈以及這4個重要指標,我們不需要再瞎子摸象,象的形狀完全出現於我們眼前了!

平均分是47.5,一般人的印象就是不合格!但如果看50分以上和以下的比例,在那998個給特首打了分數的人,有28%的人打了50分,給50分以上的有34%,那評50分以上的比率就是62%,比49以及以下的38%,多出一大截。當62%香港市民給特首打50分或以上時,這是合格還是不合格?一些聳人聽聞的講法,例如民望破產之類,又從何說起。

把平均分拉到只有47.5分,最大的原因是大約有9%的受訪者打了0分。

本人之前撰文也解釋過,行政長官的施政有必然的兩面性,無論政策多好,都會有一些人不滿意。

雙辣招有八成人支持,但還有兩成人反對,某程度是利益之爭,持有多個投資物業的人就不支持,地產經紀也不支持,迷信絕對自由市場的不支持。

因為支持雙辣招而支持特首的,可能給60分,但反對雙辣招的就可能打0分。這種給行政首長的評分,就不能和讀書考試相比擬,資質良好、讀書用功的同學,可以科科取得優異成績,甚至做10A狀元。

但行政首長推行政策,一定有得有失,結果也只會把平均分拉向中間。如果不看分佈和其他指標,就只會以偏概全,甚至錯下判斷。

........................................極端10%主導輿情

除了看那50分和以上佔了62%的重要數據,我們不妨再把那10組的分數逐一研究,0分到9分的有10.5%,這是最極端反對梁先生的一群。但10到19分的卻只是1.8%,20到29分的也只有3.9%。從分佈來看,這不算是正常的分佈,有點「惡之欲其死」的味道,到30和40分的兩組,才回復正常,逐步回升到8.9%和13.1%。

給50分或以上的分佈,就算是正常分佈最多的是50到59分,佔了30.7%,愈高分數的比例愈低,逐步減少,沒有出現10分和20分組別近於斷層式的分佈。

而這一成給予0到9分的群組,相信也是最主動發聲,最積極參與激烈行動的一群。當媒體的目光讓這一成人吸引着,所謂輿情,便傾向了這最極端的10%。50分以上的組群,他們相對平和理性,政府施政,他們心中有數,但沒有參與激進的意見表達活動,他們就成為了沉默的大多數。

但當大學訪問員來電時,他們就把自己的評價說出,但不幸的是,他們的評分又給那9%給零分的人拉低冲淡,如果沒有把所有得分公之於世的一日,這些沉默大多數的一群,永遠沒有見到「真象」的一日,也永遠讓那極端的10%去主導輿情,和代表民情!

這種錯誤的代表,不僅是把民情扭曲,也形成了陳莊勤先生撰文中所提及的「白色恐怖的寒蟬效應」。

支持梁先生的,支持特區政府的,都以為自己是少數,這令到他們變得沉默和冷漠,這也是反政府群體最希望見到的後果和現象。

看完這堆港大公布的原始數字,真相大白於人前,支持梁先生的,支持特區政府的,不是少數!這說明過去一年半的政策走對頭,證明特區政府官員的「勤力用心」,市民是看在眼裏。

如果要正確的政策可以走下去,可以開花結果有成績,不僅是需要市民打一個分數,更是要他們表達意見,更是要他們站出來!
原文刊載於《明報》2014年3月18日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 2共 17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