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 於 2018 年 1 月 4 日 上載

台灣行,用眼睛聆聽夏語。

記得開 SPEAKER !

PS. 在工作的渾圓失序中能夠抽一宵剪剪接接,倍感安慰。

===================================================

由台北開始,三天連走三個地方,是從來沒想像過的事。
多得 花蓮時光1939 的邀請和聯繫,才讓我走了這趟旅程。

是分享、對談還是座談也好,除了概述香港社區貓的基本狀況外,少不免就是兩地的比較。首場是在台北 水巷彎 Libreria Azure 的對談。事前,我跟 貓草天空或無關影像 及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TAEA 先進行了一場交流。

當中,再一次確定南丫島曾是 TNR 和人貓社區共融的參考對象。到了今天,台灣反過來有更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許我們沒有退步,但同時也沒有追上時代,沒有創造出更多可能。
曾經,為野貓野狗抱不平的都是貓痴狗痴 (我媽也是如此向親友介紹我),大多是愛心爆滿又有點憤世嫉俗之士,是少眾中的少眾。

經過很長的日子和不懈的努力,今天遇有社區動物被欺凌甚至虐待,很多人都不再畏懼,挺身走出來聲討。當中可能是因為養寵物的人增加,從日常生活中對動物的了解,有助大眾代入社區動物身的處境。
另一方面,對消費主義的審視以至對社區環境的重新認識,也叫更多人醒覺社區動物的存在和所受的壓迫。

而大眾傳媒的關注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早期直接在標題把義工稱為貓痴狗痴 (暗示了義工求助的無謂或不合理),到開始關注社區動物的不平事 (主要是虐待)和鼓勵領養,再到後來提供冷知識甚至處理緊急情況的的建議,一步一步的轉變。

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勢頭。可以,還未夠。我們確實是引起了大眾注意,大家對施虐者齒冷,也願意真金白銀幫助有需要的社區動物,但除此之外仍大致停留在一個情感宣洩的階段。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如何理解現象背後隱藏的原因及在不同背景人士之間取得平衡,是下一步要做的事,也是唯一可以打破循環的缺口。



能夠點出表面現象者不少,具感染力的搞手也非鮮有,致力把問題聚焦及為大眾提供理性討論平台的,明顯少得不成比例。我們動保界的前線搞手,似乎更擅長於把問題模糊化狹窄化,更著眼於跟權力的對抗而非推動一種公眾之間的理性討論。

某機構因每年人道毀滅約四千社區動物成眾矢之的,大家力陳罪名之時卻不怎麼見如提及何處理這四千動物。設立收容所﹖ 地從何來? 錢從何來? 來年的四千又如何安排? 絕育後放回街上?
返回根本,這些動物的如何出現的?
139B 修例其中一部份是取締「收費領養」,部份人一口咬定這是擾民,是跟義工對著幹,要直接取締獨立義工的領養工作。在切身的影響下,又是一面倒的聲討。
換個角度看,監管售賣監管私繁卻留著收費領養這尾巴,根本就是請商人日後都把一切包裝成領養,親手為業界鋪設後路。

兩者之間如何平衡? 比如是建立義工的認證及登記制度? 跟指定的獸醫診所合作,提供申報表以供義工作實報實銷的憑據? 建立一種類似「醫療券」的方式向義工提供援助? 有說條例明年初會再度提上在立法會,當中的細節至今仍沒有在大眾甚至圈內有所討論。

餵食、救援、安置、領養、TNR 跟倡議,應該是同步進行,重要性也沒有差別。
就個體而言,每一個人都應該開始習慣提出改善的方法,不應假手於人,不要假設領袖提出的就是全面而且合理,不是每個議題都是非黑即白。

觀乎兩地,在動保以至其他範疇都有著一種微妙的關係。
三場分享會,不會立時對大局有任何影響,但至少大家都知道,我們彼此都在努力,一起為理想尋找新方向。

謝謝 水巷彎 Libreria Azure 、 花蓮時光1939、 台東晃晃書店 - 二店plus 、 貓草天空或無關影像、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TAEA 及 花蓮縣動物權益促進會 的安排。

Video 版

0
讚好
725
瀏覽
0
回應
micros 最近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