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分類
Hugo Meyer & Co Gorlitz Tele Megor 30cm f5.5戰前高線數電影鏡    全幅 / 中底 / ...
Hugo Meyer & Co Gorlitz Tele Megor 30cm f5.5戰前高線數電影鏡    全幅 / 中底 / ...
Hugo Meyer & Co Gorlitz Tele Megor 30cm f5.5戰前高線數電影鏡    全幅 / 中底 / ...
Hugo Meyer & Co Gorlitz Tele Megor 30cm f5.5戰前高線數電影鏡    全幅 / 中底 / ...
1 / 4

出售Hugo Meyer & Co Gorlitz Tele Megor 30cm f5.5戰前高線數電影鏡 全幅 / 中底 / 收藏均合

二手 HK$6,200
賣家
D3XX (21) 
查詢次數
0
瀏覽次數
286
刊登日期
2020-06-22 07:38:59
最後更新
2020-07-20 09:16:42
刊登期至
2020-07-22 19:38:59
刊登狀態
已到期
對話及出價 立即出價
物品介紹
按下圖放大
*Hugo Meyer & Co Gorlitz 30cm 5.5 戰前高線數電影鏡,採用高通光性玻璃制作,零鍍膜,像場廣濶,135mm全幅、中大底機均合用。
*鏡身唔算新淨,有花有脫漆,但冇崩凹,冇碰撞痕跡;除有微塵外,玻璃罕有超越95新,冇花、冇霞、冇打磨過,保證原庄玻璃;晶瑩通透接近完美。
*18片光圈頁,最小光圈為f/32。
*出售鏡頭與照片為同一物品s/n616610。
*不連底面蓋。

1800年Hugo Meyer在德國東部成立,主要是生產電影鏡頭,後來才大量生產供相機用鏡頭。
Dr. Paul Rudolph本來是Zeiss公司的設計人員,Zeiss的Tessar等設計便是出自他的手筆。他的加入使Hugo Meyer走向高峰。
1924年Dr. Paul Rudolph為Hugo Meyer開發了高速運動用電影鏡頭Plasmat F2及F1.5,也成為第一個Leica相機要求提供的鏡頭。

Meyer在不同生產時期有不同的名稱及完全不同的品質,數量亦有天淵之別。
(用名稱去分辨Meyer)
1) Meyer公司在二戰前的名稱是HUGO MEYER
*鏡身註明Hugo Meyer的字眼,有的還刻有Dr. Paul Rudolph的名字。
1a) 與Hugo Meyer同期但出自英國的DallMeyer,當中的 DallMeyer Super Six 價錢離地。
1b)這期間還有一个叫Carl Meyer,多為黃銅色,大致上只在美國出現。

2)二戰期間Hugo Meyer先後更名,故刻在鏡頭的標註有
甲)Hugo Meyer &Co Gorlitz
乙)Meyer Gorlitz ,

3) 二戰結束前後因Meyer公司身處德國東部,故被蘇聯接管,改名為Meyer Optic Goerlitz、亦即東德Meyer,故所有鏡頭由此段時間開始標註為Meyer-Optik Gorlitz,大概是1940到1944年之間。
隨著戰後和平及東德推行計劃經濟,亦由於多層鍍膜工藝的迅猛發展,以及大規模廉價化生產出現, Meyer鏡頭生產數量暴增,而且亦出現更多不同品牌不同的接口。

4) Meyer被Pentacon併購,當中又分三個階段
*Meyer/Pentacon
*寶塔版Pentacon
*近代Pentacon

(用玻璃去分辨Meyer)
甲)二次大戰前/後高通光性玻璃被廣泛應用
乙)更名Meyer-Optik Gorlitz後,由於多層鍍膜工藝的成熟,以及大規模廉價化生產,昂貴的高通光性玻璃漸漸被放棄使用。
Hugo Meyer 早期的Primoplan採用5片4組的結構,玻璃共有8個空氣接觸面,在沒有膜層的年代,單靠玻璃材料和鏡組曲率進光.一般打磨過的光學玻璃每個空氣接觸面反射率約為5%。
8個空氣接觸面老鏡頭(雙高斯同樣)透光率約為66.34%。也就是說,單靠66.34%的透光率,它的光圈速度可以達到F 1。9 ,也就是說,如果那個年代的玻璃有鍍膜,這些高通光率玻璃的通光量也就可以大大提高,最大光圈值就可相應增大。
後來的 Meyer-Optik,它是在有單膜或者多膜(膜層主要是為了減少光反射率)的情況下才能達到最大光圈速度F1.9,所以二者的玻璃可以講係相差甚遠。



~ 內文及相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敬希自重 ~
小提醒:近日有賣家以低價出售各類產品, 但只接受匯款或電子轉帳, 當收款後卻失去聯絡。請倍加留意,以免損失。


檢舉
    公開查詢
    D3XX 的信用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