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gmak
註冊: 2003-01-1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就算俾人罵無知都要問 Post time: 8 月 16 日 |
|
|
DSLR 和超級消費機的鴻溝還存在嗎 ?
日期 : 2003/8/13
作者 : HerbHou
2003 真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很快地, 在 2003 - 2004 年間, DSLR 的低價及普偏化, 將成為一股洶湧的風潮。
現在, 我們可以開始問, 若入門級 DSLR 的機身落入 NT$40,000 左右的價位, 而新一代超級消費機( Prosumer), 價位仍落在 NT$30,000 - NT$40,000 , 那麼 , DSLR 和超級消費機的鴻溝還存在嗎 ?
基本上 ,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 因為市場區隔不同, 產品定位不同, 操作習慣 , 甚至後製的觀念都有所不同 . 然而 , 兩者之間的差異 及選擇 , 在一個價位水平看似相當的情況下 , 勢將為消費者所關切 , 以下, 我們便針對此議題做一闡述。
幾個歧異點
DSLR, 數位單眼相機( DSLR Camera,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rema ) 的相機,大都具備了可互換鏡頭(inter-changable lense)的能力, 除了機身之外 , 你還得額外購買適合自己焦段的鏡頭, 才能進行拍照, 一般而言 , 要補齊較常用的焦段, 一機三鏡可能是一個相當常見的基本配置。
即使是入門級的 DSLR , 在快門時機的掌握度, 高 ISO 時的低雜訊, 以及鏡頭的豐富選擇 , 也可能都是 超級消費機 所難以企及的。
但這並不代表 你擁有 DSLR 時, 一定可以拍出好影像, 相對的 , 你必須在各焦段鏡頭的特性, 影像後製調整上 , 下更大的功夫, 才有可能得到超越 消費級數位相機的影像。這中間的學習、適應時間, 有時會長達半年左右。
DSLR 也常常因為鏡頭的焦段, 可以得到較淺的景深 , 但是相對的 , 初始影像也可能並不像超級消費機那麼地銳利 。
額外的鏡頭開銷
在明白兩者的主要差異後, 我們再來考量鏡頭的採購的問題。
以目前 6MP 以上, 高像素的 DSLR 來講, 對鏡頭的解像力要求其實甚高, 這表示, 你最好採購 定焦鏡頭 , 各廠含有低色散鏡片結構, 或是較進階的鏡頭。
舉個例子來講, 即將在市場上推出的 DiMAGE A1 超級消費機 , 它是 All in One 設計, 7X 光學變焦的鏡頭 , 相當於傳統 28mm - 200mm 焦長。
為了補齊這個焦段 , 以 Canon 廠的鏡頭為例 , 較經濟的採購, 您可能需要:
17mm - 40mm F4L USM( *1.6X, 相當於 27.2mm - 64mm ).
50mm F1.4 USM or 50mm F1.8. ( *1.6X, 相當於 80mm ).
70mm - 200mm F4L USM ( *1.6X, 相當於 112mm - 320mm ).
就市價來看 , 為了補齊這個焦段所付出的鏡頭採購成本約在 NT$55000- NT$65000.
因此, 若有 40,000- 左右的 DSLR 誕生的話, 同焦段兩者的初期採購價位約在:
超級消費機( 28mm - 200mm)
初期可能的採購價位 NT$30000- 38000
DSLR, 一機參鏡
( 27mm - 320mm )
初期可能的採購價位DSLR: NT$40,000-
參鏡: NT$55000- 65000.
合計 NT$95,000- 10,5000
可以看出 , 即使是 DSLR 機身和超級消費機的價位水平相當 , 在初期 , 欲得到相當的焦段時 , 一個較經濟的採購, 使用 DSLR 仍是 超級消費機 2X - 3X 價位。
另一個學習的開始
在邁向 DSLR 的路上 , 還有更多的東西 , 是原本消費機用戶需要去熟悉的 :
習慣 RAW 檔的應用與調整。
習慣不要看 LCD , 憑相機 / 測光表輔助及個人的經驗來拍攝。
習慣各焦段 / 光圈 與景深的關聯。
習慣各焦段的效果及拍法, 例如 , 廣角時的張力, 長鏡的空間壓縮感。
另一個可能是 , 擁有 DSLR 後, 正是一個花錢的開端 :) 你會開始希望擁有更多的鏡頭及備件。
鴻溝仍然存在
就我們來看 , 不僅僅是採購價格上的差異 , 還有一些技術及應用上的細項 , DSLR 和超級消費機之間的 鴻溝似乎仍然存在。
超級消費機仍是數位攝影上一個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而 DSLR 則是有志於進階攝影的玩家 , 一個值得邁進的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