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
作者 |
訊息 |
RBAGGIOman
註冊: 2004-08-15
上載我的肖像
|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本人想買一部相機.發覺這兩部機都好好.想問下各位專業人士邊一部好.
唔該各位幫我解決這個問題..thx
|
|
|
|
 |
RBAGGIOman
註冊: 2004-08-15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睇過之前個d topic.
兩邊都有支持者.好苦惱呀
|
|
|
|
 |
忍者
註冊: 2004-06-16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W1喇,梗係!
|
|
|
|
 |
RBAGGIOman
註冊: 2004-08-15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幾心儀w1.但z-40型d
|
|
|
|
 |
12倍zoom迷
註冊: 2004-08-01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會員戶口已被刪除,資料已被標示為不顯示
|
|
|
|
 |
RBAGGIOman
註冊: 2004-08-15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好果要畫質邊部好d呀.
|
|
|
|
 |
zeusho
註冊: 2003-09-06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RBAGGIOman
Sony W-1畫質可以跟Sony V-1相提並論,可能還要好一點。W1大芒像素低了一點,但看得很清楚,亦很Sharp:
http://www.barefoot.idv.tw/messages/about/about_sony_w1.htm
作者:車成斌
"Sony Cyber-shot W1"
Sony W1 的 2.5 吋超大液晶螢幕,在陽光下依閱讀容易,比以往LCD改進不少,這是我選擇他的一個重要因素。
W1 是很適合我的一部機器,因為他解決了我目前器材中的幾個關鍵性問題,但它適不適合你?我不知道。
W1 廣告中強調的「速度」與「省電」大大地勾起了我買他的意願。因為耗電與速度慢,一直是我使用數位相機時的困擾。
在器材的選擇上,我都以過去的使用經驗、以及是否可以改善目前拍攝上所遇到的問題,來作為挑選新器材的判斷依據。
我的相機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爬山的時候照風景、平常拍植物、小昆蟲,所以基本需求不外乎就是:要輕、要快、要省電、 近攝性能、高畫素、閃燈色彩儘量自然(註一)
以下是我喜歡他的地方:
開機快速,整體反應快速。
當隨身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需要反應快,因為畫面不會在那邊等你。
開啟電源到可以按下快門拍攝,就是一秒鐘的感覺(規格上是寫 1.3 秒),已經是非常實用的速度。
開機快、對焦快、快門遲滯很短、關機快,用起來就很愉快。
體驗過高速開機的好處後,我對於開啟電源後,要到等三、四秒才能拍攝的機器就沒有耐性了。
重量、大小適中。
換購小型、輕量化、速度快的器材一直是我的目標,帶大機器上山,不知道是在爬山還是背機器。
但從過去的器材使用上,我得到一個經驗,就是登山時攜帶的相機不適合太輕或過小。
因為一趟三、四個小時的山路走下來,經常是需要手腳並用,支付了大量體力在行走之後,這時拿起體積過小的相機,按下快門時,手容易不經意地晃動而自己卻不知道,因為感覺不到機器的重量。
W1屬於方正的造型,男性的手掌稍大,握此款相機恰到好處,含電池 250多克的重量,有重量但不會造成負擔, 仍然可以掛在胸前。
對於我,250克,它是屬於很實用的重量。
方正的造型頗有老傳統相機架式,而適中的重量,不會因為機身過輕而造成無意間的晃動,同時也讓掌握更容易。
方便的大型命令轉盤。
類似傳統相機的轉盤操作,所有場景模式都在轉盤上,能夠迅速切換到所需的模式。
轉盤尺寸恰到好處,而且位於機頂,對於「大手」來說,不會有笨手笨腳的感覺。
看轉盤的圖示,就知道功能,即使沒操作過 SONY 的相機,也很容易上手。
W1位於機頂的命令轉盤,可快速切換到各種場景模式,不必進入電子選單中選擇,為操作的便利性加分。
大型2.5吋LCD,瀏覽方便。
從規格表上看,W1 LCD的畫素比 P100 的LCD 畫素較少,但在實際使用上,沒有任何的不方便。
這螢幕在戶外陽光下仍然表現不錯,不必像以前還得用手遮住陽光。當然,故意以強烈太陽光直射 LCD,還是得用手遮一下,但用這樣的極限挑戰測試來評價螢幕,是沒有意義的。
他的LCD螢幕顆粒較粗一點,這也是我原本顧慮的。而使用後的結果,卻感覺不到影響,我原先一直顧慮是否這個 2.5 吋的 LCD 畫質較差,但使用後發現當初多慮了。
從這裡我也學習到另一種經驗:
只看規格來判斷不一定實際,親自體驗過,就能了解該規格是否實用。
大型 LCD 的好處,不只在於自己使用。當有需要請「路人甲」幫忙拍照時,即使對於沒有使用過數位相機的人,也能很容易看清楚畫面。
當然,拿給朋友看時,也不必機身總是在兩人之間轉來轉去。
配備大型LCD或許是未來消費級數位相機的趨勢。
由於 LCD 尺寸大,面積大,接觸的機會就大,相對地,留下指印的機率也大,要注意清潔的問題,3M 的「魔布」對於擦拭這種 LCD 非常好用。(不要去買便宜品質差的的擦拭巾,避免刮傷螢幕)
W1 很省電,只需兩顆三號充電電池。
每次週末兩天拍攝下來,大約2-300張左右的照片,回到家後都還有半格的剩餘電力,這是讓我最滿意的地方。
不像我的 Nikon CoolPix 5700 每次外拍中途都要更換電池,數位相機的省電技術的確在進步。
W1 省電,因此使用鋰電池的機種在持久力上,並沒有佔到絕對優勢。
雖然省電,我習慣上,還是會帶一組備用電池,雖然用到的機會很小(目前還沒遇到過需要在外換電池),但預防萬一總是比較妥當。
閃燈回電快。
「閃燈回電」就是指閃燈擊發後,到下一次能夠閃光的間隔時間,W1 閃燈回電時間大約只有一秒鐘左右,實用且重要的性能。
按下快門,閃燈發光後,立刻充電,馬上可以再拍下一張,不用等,這種回電速度,可說是是傳統相機的充電速度了。
電視(AV)輸出孔位於機身上。
不少相機為了減低成本或縮小體積,都不提供電視輸出插孔了。
若想在客廳裡的大尺寸電視上,與家人一起分享照片,就需要有電視輸出功能的相機。
W1 的電視輸出孔是在機身,如果有在電視上看照片的需求,W1是方便的選擇。
操作與選單安排上,如同以往的 P 系列,SONY一貫的操作邏輯,很快就能上手。
金屬機身,質感很好。霧面處理,指紋不太容易留下。
樸實的方正造型,不褪流行。若是黑色的機身,隱約地散發出些許七十年代日製小型RF相機的氣氛。
記憶卡插槽的塑膠蓋子質感有些廉價,蓋子兩側卡榫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長期開開關關而磨損,不過有金屬簧片彈力輔助,可以 靠彈性閉合,卡榫應不是問題。
但蓋子上沒有清楚標示記憶卡插入的正反面,幸好記憶卡放反了是插不到底。
EV +- (曝光補償)雖沒有獨立按鈕,但還好位在 MENU 的第一位,對於經常使用 EV +- 的我來說,還不至於礙手。按下 MENU,利用方向鍵就可以調整曝光補償。也因為我很少會去改變 MENU 裡的其他設定,所以,這個 MENU 鍵,相當於我的 EV +- 專用鍵了。
W1沒有「包圍曝光」功能,這對我沒有影響。Nikon Coolpix 5700 的包圍曝光從買來到現在,我都沒有用到過。因為,如果同一幅畫面,需要不同的 EV+/- 來比較的話,我都是手動去調整 EV+/-,這是我的拍照習慣。
「包圍曝光」對底片相機是不錯的體貼設計,因為無法即時預覽拍攝結果,以不同 EV 值自動多拍幾張以防失敗,但對於有即時預覽結果的數位相機而言,「包圍曝光」的實用性就降低了許多。
如果使用 Memory Stick Pro,在瀏覽照片的時候,不會像以前有「先模糊後清楚」的現象,我想應該是 Memory Stick Pro 讀取大檔案速度較快的關係,不錯的改善。
廣角端最近對焦 50公分,望遠端最近對焦也是 50公分,並沒有因為 zoom in 而最近對焦距離變遠。換言之,就是全域對焦距離都能維持 50公分,頗讓人激賞的重大改進,對於營造特寫很實用。
開啟近拍後,最近對焦距離為 6公分,但近拍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會隨著焦距的改變而改變(zoom in / zoom out),當拉到望遠端時,最近對焦距離為 30 公分,這是許多輕便級數位相機共有的現象,不意外。
W1的近攝功能,已經符合我拍攝昆蟲的需求。青班蝶,P 模式 + 開啟近攝,EV -0.7,晴天白平衡。
高畫素的好處,就是保留了更多的細節,在生態觀察的領域上,很有幫助,裁切後還能保有清晰的細節。在一些攝影網站的討論區上,某些用家所主張的「高畫素無用論」,我是不認同的。
高 ISO 雜訊抑制相當好,在 ISO 400,雜點比前期機種 P10 少很多,於是 ISO 400 也變得比以往實用了,這是 W1 採用了 SONY新一代影像處理器的結果。
望遠端最大光圈較小(F5.2),所以在ZOOM到最遠時,最好快門還有1/100秒,若低於這個值,要留意自己的手會不會有抖動的問題。
在錄影功能方面,比 P10 改進一些,支援每秒 30格,但是每秒 30 格的模式必須使用 Memory Stick Pro,普通的 Memory Stick 只支援每秒 16 格的錄畫。
錄影畫質仍和 DV 有差距,不要期待可以取代 DV。錄畫期間 ZOOM 不能操作,如果若以錄影需求做首要考量,而買了 W1(或 P100),是不切實際的。
但我也認為,不需要以很嚴格的態度去看待數位相機的錄影功能。
因為數位相機的錄影,是一種為了娛樂與分享的方便,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待,錄影畫質與時間長短就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了。
現在有些手機也可以錄影,畫面一樣讓人看得笑呵呵,不是嗎?
機身上的 USB 端子是標準的 USB Mini-B Type,不是特殊規格的接頭。換言之,即使 USB 傳輸線遺失或忘記帶了,也能很容易的買到。
手動功能在這次選擇中,同樣不是我關心的重點,因為我的要求是輕便、快速與操作方便。光圈、快門?我想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自己選擇,還是交給相機去判斷吧。
W1 手動功能(M 模式)有限,可調光圈只有兩段:就是當時鏡頭焦段的廣角端最大光圈、與望遠端最大光圈,兩個值任選一。
而快門可以分許多段自由調整,當畫面上的 EV 值出現閃爍,就是提醒目前曝光組合並不正確,畫面將會過暗或過亮。
M 模式當作是一種附加價值來看待會比較好,有總勝過於無,這機器仍然是屬於全自動型的輕便相機。
買 P100 或 W1?也是許多人經常問起的話題。我也是在 W1 與 P100 間考慮了許久,最後依照我自己的使用需求,選擇了 W1。(註二)
任何器材的最後的選擇關鍵,要以你自己使用習慣、拍攝用途為依據,如此就會容易選擇,我以自己的需求標準來選擇機器。
W1 的表現,確是讓人驚訝的一部小相機,金屬機身、五百萬畫素、2.5 吋大螢幕、省電、動作快、畫質色彩鮮豔、雜訊低、影像銳利、日本製(台灣新力索尼公司貨,註三),一萬三千左右的價位,我實在沒有什麼可挑剔他的地方了。
高畫素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在於細節的保留,因此裁切後仍有相當好的清晰度,在生態拍攝上很實用。其實這隻躲在牡蠣堆中的螃蟹 ,只有拇指大小。只取螃蟹部分,其餘畫面切掉,仍可?印 4x6 相片,這是低畫素相機做不到的。招潮蟹,香山海堤,P 模式。
快門遲滯現象極短,對於拍攝快速移動中的物體很實用。過彎中的通勤電車,七堵前站北側,P 模式,三倍光學。
Sony Cyber-shot W1 詳細規格請參考日本 Sony Cyber-shot 官方網站的介紹。
http://www.sony.jp/products/Consumer/DSC/DSC-W1/spec.html
註一:
閃燈我是指拍攝植物方面的應用,因為我的興趣是在自然生態,我只重視相機在我應用領域內的表現,W1 的閃燈效果拍攝植物上,色彩較接近自然。
而高畫素對於生態研究方面的記錄,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它記錄了更多的細節。
比如,我拍攝植物的特徵照片,打算帶回去與圖鑑比對,回到家裡以 100% 大小檢視照片的時候,有時可以發現到:一些現場忘記觀察的植物身上的細節。
又比如拍碑文,想先拍回去再慢慢抄下來,使用高畫素的機器,幾乎是達到了「隨便拍」的地步。以100%檢視照片上的碑文,文字依然清晰可讀。
但在低畫素的機器上,文字就可能糊成一團,或不夠清晰。畫素越高,細節越多,對於應用在研究、記錄方面的領域,高畫素相機就越實用。
在一些攝影網站的討論區上,某些用家所主張的「高畫素無用論」,我是不認同的。
註二:
P100與W1在性能上都一樣,相同的鏡頭、相同的處理器、同樣的擁有高速反應,外觀上的差異就不再多說,而功能上的差異有:
白平衡:P100多了一個「閃燈白平衡」選項。
自動、陽光、陰天、螢光燈、鎢絲燈,是P100與W1都有的白平衡項目。
最常用的白平衡項目兩機皆具備,統計以往習慣,大多是設為AUTO或晴天,其他白平衡很少使用。
場景模式:
P100比W1多了3個場景:雪景、運動、煙火,因此 W1場景是 6 種,P100則有 9 種。
我很少使用場景模式,大都以P為主,統計過去用到的場景,頂多就是風景與夜景,因此場景的多寡,對我而言,吸引力較少。
電力剩餘時間資訊
P100使用SONY專用鋰電池(InfoLITHIUM),因為 InfoLITHIUM 鋰電池內有SONY專利智慧晶片,可以顯示精確剩餘分鐘。
W1使用鎳氫充電電池,電量顯示如同大多數位相機一樣,只以圖示顯示剩餘電量。 既然大多數的相機都是這類顯示方式(滿格、半格、空、閃爍警告),那就沒差別了。
操作上的差別:
P100 的命令轉盤,由於轉盤較小的關係,需轉到場景模式(SCN)後,再從選單裡去挑所需場景。
P100 的 AV 輸出是在傳輸底座上。
註三:
水貨(平行輸入品)有可能為中國製,留意機底標籤上的產地註記。
|
|
|
|
 |
zeusho
註冊: 2003-09-06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To RBAGGIOman朋友:
補充,兩粒AA電可在開啟LCD的情況下拍攝接近1G的Memory Stick…
|
|
|
|
 |
RBAGGIOman
註冊: 2004-08-15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to:zeusho
z40廣告話佢好慳電,唔..........真係要考慮考慮
|
|
|
|
 |
schindler
註冊: 2004-04-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5 日 |
|
|
吾係話z40廣告話佢好慳電
係實際上好慳電
|
|
|
|
 |
hpsimon
註冊: 2004-06-25
上載我的肖像
|
Re: w1和ex-z40.邊部好呀, Post time: 8 月 16 日 |
|
|
兩部機我都有(w1我用,z40我女朋友用)
講畫質就一定係w1好,而且自由度高,對比度、飽和度、色度都可以自己set,自主性較大,z40就好多野都無得set,如果屋企好似我咁無photoshop都幾麻煩。功能兩部都差唔多,都幾易上手。外形z40係型d(仲有好多隻色揀),w1就踏實。而電量就真係不相伯仲,用左成2個鐘兩部機都仲係滿電。
如果係對攝影質素有要求就用w1(500萬像vs400萬像)
如果係以"型"為主,z40就係一個唔錯既選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