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
作者 |
訊息 |
ELIZABETH
註冊: 2006-03-27
上載我的肖像
|
Nikon 色彩深度研究 Post time: 4 月 19 日 |
|
|
許多初入手尼康DSLR的用戶,都會對它的“色彩模式”選項感到不解。不同型號單反機身的選項不同,但是絕大多數都包括模式Ⅰ,Ⅱ,Ⅲ,有些還有一個尾碼“a”。要解釋這些色彩模式的由來,還要從尼康DSLR的發展歷史說起。
1999年,尼康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數碼單反,型號為D1。當時,這款相機並沒有任何色彩模式的概念。但是很快,攝影師們就發現,D1的色彩空間和NTSC格式極為相似。只需將圖像的色彩空間設置為NTSC,就能得到相當銳利的照片。
當然,現在的數碼相機已經很少使用NTSC模式了。知道NTSC準確含義的人也不多。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簡稱,即“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的意思。它的主要任務是制訂廣播電視的標準。其標準主要應用於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等。而 中國,香港、中東地區和歐洲使用的標準為PAL,全稱為Phase Alternating Line。
尼康為什麼使用這種色彩模式,至今還是一個謎。比較合理的解釋是:D1的感應元件由索尼製造,而索尼當年在電視領域佔領了相當大的份額。這似乎 能解釋D1和NTSC的聯繫。而且在1999年,Adobe RGB的發佈僅僅一年,sRGB的發佈也只有三年。為此,要選擇一種成熟的色彩模式,並能實現AV輸出,NTSC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2001年,尼康發佈D1x和D1h。這兩款數碼單反毫不含糊的拋棄了NTSC模式,而提供了我們常見的兩種模式:sRGB(模式Ⅰ)和 Adobe RGB(模式Ⅱ)。與其說是色彩模式,還不如說是“色彩空間”更為專業。但是,尼康可能是考慮到“色彩模式”這個詞比“色彩空間”更容易理解,而當時的攝 影師對數碼圖像的色彩管理系統還相當陌生,因此乾脆直接命名為“模式Ⅰ”和“模式Ⅱ”。
簡單介紹一下sRGB和Adobe RGB的區別。sRGB的色彩範圍較窄,主要用於顯示器顯示的圖片。與之相比,Adobe RGB的色域更加寬廣,更加適合印刷出版行業。但是Adobe RGB的後期處理過程比sRGB複雜。
2002年,尼康發佈D100。D100的色彩模式開始包含“模式Ⅲ”,一種試圖完全類比膠捲效果的模式。很多熟悉膠捲攝影的攝影師知道,富士 維爾維亞(Velvia)之類的高級反轉片,輸出的圖像效果更為鮮明逼真。模式Ⅲ力圖類比維爾維亞的效果,但是稍為柔和。它和模式Ⅰ同樣使用sRGB色彩 空間。尼康在說明書中推薦用戶在拍攝風景時使用模式Ⅲ,而在肖像照中使用模式Ⅰ。因為在肖像照中,色彩的精度要求更高。
2004年,D70發佈。它的色彩模式選項,悄然變為“Ⅰa”,“Ⅱ”和“Ⅲa”。這個“a”代表著對原有sRGB模式的改進。據報導,Ⅰa針對紅色和洋紅色進行了優化,Ⅲa對綠色光譜作出了部分修正。而模式Ⅱ保持不變。
但是此時,面向高端市場的D2h和D2x(分別發佈於2003和2004年)的色彩模式並未使用帶尾碼的色彩模式,這難免令人不解。但是可以看 出,D2h和D2x的色彩模式,已經刻意和色彩空間的概念進行區分。模式Ⅱ使用Adobe RGB色彩空間,而模式Ⅰ和模式Ⅲ都可允許用戶選擇sRGB或Adobe RGB。可以方便用戶使用Photoshop進行後期處理。
LINK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