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
作者 |
訊息 |
AnJohnny
註冊: 2010-08-03
上載我的肖像
|
[ 內地家長也反感 ] 濟南時報 : 赴港生子 --- 繈褓裏的 " 蝗蟲 " Post time: 6 月 26 日 |
|
|
http://news.163.com/11/0620/04/76VD5MJM00014AED.html
繈褓裏的“蝗蟲”
當下,內地新移民在香港引起激烈爭論,一首將內地人形容為“蝗蟲”的歌曲正在香港流行。在香港居民眼中,數量多達10余萬的“港生一代”難免被視為繈褓裏的“蝗蟲”。
一切都存在變數,惟一能讓赴港生子家長欣慰的,也許就是寶寶的香港人身份。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夢想孩子將來能融入香港社會,成為一名香港人。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希求香港社會接納“港生一代”,實在有些困難。
香港醫院管理局出臺公立醫院暫停接受內地孕婦預約的“限閘令”後,很多香港居民以遊行的形式來表達對這項政策的支持。香港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有88500名嬰兒出生,其中內地孕婦所生的嬰兒占46%,超過4萬人。這讓很多香港人產生恐懼和抵觸,在他們看來,“港生一代”的父母都在內地,並不是香港的納稅人,這些孩子將來卻要與本地人競爭教育和就業機會,擠佔社會福利資源。
但是,在香港大學社工與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看來,內地父母赴港產子是一種“另類消費”,一方面買來“合法居留權”,另一方面享用香港較好的醫療設備,這都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葉兆輝認為,內地人來港生孩子,也有利於香港人口增長率的提升。由於生活壓力較大,很多香港本地人不願生育,人口增長率一度持續下滑,而“港生一代”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持類似觀點的專家和學者並不少見,記者在採訪中得知,這種觀點和聲音認為,赴港生子可以增加香港社會的發展後勁。主要原因是香港居民的出生意願非常低,根據浸會醫院的統計,2007年香港全部出生的寶寶不到7萬,出生率1%,其中公立醫院不到2萬(香港本地居民生產的絕大多數是在幾乎免費的公立醫院出生)。如此低下的出生率,意味著如果沒有內地寶寶的補充,香港的人口結構將在在若干年以後變得極不合理。而且目前香港的退休年齡為65歲,街頭以及很多服務行業包括高檔餐館的服務生均是頭髮花白的老先生,道理很簡單,年輕人太少了,工資高,請不起。因此,“港生一代”無疑將會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儘管如此,還是很難說服香港社會接納“港生一代”。即使沒了資源上的競爭,還有觀念上的差異甚至隔閡。在內地人的意識中,赴港生子是一種經濟能力上升的體現,是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下的明智選擇,這甚或帶給他們一種優越感。但在香港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念中,這是財富驟增、素養卻還停留在農業社會的暴發戶的壞習氣,多少有些投機取巧的粗鄙色彩。
這種色彩遠非時間能夠沖洗,香港少年莊豐源的14年人生經歷就足以說明。1997年9月,莊豐源在香港出生,但他的父母都是內地人,赴港探親期間生下了他,一直由擁有香港居留權的祖父照顧。後來,香港政府入境處根據《入境條例》要將莊豐源遣返回內地。莊豐源的祖父依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可判定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提起訴訟,2001年,香港高等法院和香港終審法院相繼裁定莊豐源勝訴,不論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國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權。這個案例為內地孕婦赴港生子打開了大門,莊豐源因此被稱為攻破內地人居港權的第一人。
但與我們熟知的勵志故事不同,莊豐源在香港生活得並不輕鬆,在內地孕婦赴港生子成為困擾香港社會一大難題的今天,莊豐源成為香港網民口中的“蝗蟲太祖”、“禍港罪人”。目前,莊豐源在香港屯門區某中學就讀,儘管品學兼優,卻仍難以被香港主流社會接受。
葛忠明在與香港學人交流時發現一個現象,“1997年之前,香港有幾十萬人移民外國,現在他們又因為混得不如意回流香港。同樣作為移民,與內地人相比,他們更容易被香港社會接受。”這是因為許多香港人存在一種憂慮,擔心內地移民將不良習氣傳染給香港社會,比如“潛規則”。“這種擔憂並非沒有根據,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成立廉政公署後,腐敗現象幾乎根絕,但近年來卻有所抬頭。”葛忠明說。
“限閘令”的出臺很大程度上源于香港居民這種情緒的爆發。目前來看,“限閘令”並未有效消減這種情緒,在這種輿論壓力下,香港特區政府還會對有關“港生一代”的政策進行哪些改變?一切都難以預料。但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在內地家長發起的這場豪賭中,香港本土力量將對勝負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誰輸在了起跑線上
不只香港本土居民,內地公民對“港生一代”也不無怨氣,因為這些在內地生活的港生寶寶憑藉香港戶籍,在資源競爭中占得先機。如果“港生一代”借此顯示贏在了起跑線上,那麼公平公正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讓你的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在很多赴港生子中介的廣告中都有這句。從某些方面來講,“港生一代”確實能領先起跑線。一些赴港生子的家長坦言,與獲得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戶口需要付出的代價相比,花十幾萬元為孩子爭取一個香港戶口實在是一種划算的投資。對於在內地生活的“港生一代”,香港戶口會在他們面臨教育資源的競爭時發揮優勢。
在完成高中學業後,“港生一代”無需參加內地的高考,只需要準備面對“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灣省學生考試”。根據教育部下屬有關部門發佈的招生簡章,只要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便具有報名應試的資格。赴港生子中介的負責人介紹,這一考試的難度比高考降低許多,很多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比高考分數線低200分左右。這些“香港仔”上學後所需要繳納的學雜費標準,和內地普通學生完全一致。
這就引發了一些內地家長的不滿。記者在相關網絡論壇上看到,由此引發的爭論幾年前就已出現。內地公民認為,港生寶寶雖然擁有香港戶籍,大多數人卻要在內地生活,與內地孩子競爭教育和就業資源,“如果說這些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那我們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一位內地家長說。“輸在起跑線上的其實是公平。”山東大正泰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新亮說。王新亮表示,在現有的法律中,沒有法律條文可以處罰內地孕婦赴港生子的行為。“但是,其中赴港生二胎的孕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只因為他們有錢去香港生育,就可以生二胎卻不受處罰,這顯然不合理。如果違法生出的孩子回內地與守法公民的孩子競爭時還享有特權,那就更損害公平公正了。”
2008年,時任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張維慶接受港媒採訪,被問到內地赴港超生寶寶時曾回答:“完全杜絕比較難。現在好像沒有看到加重的趨勢,那麼加重了,我們再想加重的辦法。”
但是近年來,國家計生委不只一次強調,港生寶寶將失去內地戶籍和社會福利。在內地公民對於“港生一代”的質疑聲越來越強烈時,相關部門會否有所決斷,亦未可知。
港府的困惑
超過10萬的“港生寶寶”大部分不在香港生活,他們會否重返香港?又將在什麼時候回來……這些都是未知數。這必然使港府在制定教育、福利、住房等計劃時面臨困惑,神秘性不亞於這場賭局中的其他懸念。
採訪中,記者獲得了幾名赴港生子高端人士的聯繫方式,但他們頗為低調,都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
香港的專業調查者也面臨同樣的難題,他們無法摸清赴港生子內地人士的詳細情況,最多只能在出生登記處,對內地父母進行孩子未來訴求等方面的調研。這使香港特區政府在有關“港生一代”的政策方面,一直處於觀望和調研狀態。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張筱蘭認為“港生一代”已經成為香港的未知數,“父母來香港生他們的時候,可能只是來消費一下,再拿個證件,但我 們不知道他們什麼 時候來,有多少會來,他們是集中一個時段來,還是根本不會來,我們都不知道。”張筱蘭擔憂,如果這些問題不能明確,“港生一代”回流香港後可能找不到工作,對居住環境不能適應,難以融入本土 社會,在香港製造出新的社會問題。
對“港生一代”的父母而言,他們在這場豪賭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港府的政策動向。同樣,港府目前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答案也在“港生一代”的父母那裏。
本文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