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1 日 (星期日)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2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sssl




註冊: 2009-06-1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陸港罵戰升級 港網友編「蝗蟲歌」諷陸     Post time: 1 月 28 日

http://www.nownews.com/2012/01/28/91-2779566.htm
Back to top

sssl




註冊: 2009-06-1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陸港罵戰升級 港網友編「蝗蟲歌」諷陸     Post time: 1 月 29 日

升級的危機感

從那首網路紅歌“蝗蟲天下”聽得出,在許多香港人眼中,搶奪香港資源的,絕不僅僅是新移民。
近幾年港媒報導:
越來越多內地人到港搶購奶粉導致斷貨;
越來越多內地家長為買奶粉與香港家長當眾鬥毆;
越來越多內地富豪到港狂掃豪宅炒高香港樓價;
越來越多內地孕婦來港生子以致本地媽媽沒有床位;
2011年誕生的第一個香港寶寶,父母雙方竟然都是內地人……

中國最可悲的就是,時常出現以下的詞彙 :
"內地人""臺灣人""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香港人""漢人""少數民族"。
就這樣的情況而言,地域區分相當明顯,一邊的看不起另外一邊。

中國從來就沒真正的融合過,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

香港與大陸是一段不易說明的關係。
有人說沒有上海人就沒有今天的香港,但上海人那年頭幹嘛都要跑呢?
內地改革開放,那些年跑到香港的資金和人才都是最早回流到中國的,香港的管理經驗甚至創富思維,直到今天仍然影響中國,可是人呢,沒有一個要真的回去。

香港沒甚麼了不起,只是不幸地香港的優點有時候正是中國的弱點,中國善用了香港各式各樣西方遺產例如:
"信譽",從金融市場的集資,房地產投資到買奶粉,而香港從中有所裨益或受損,這個關係不像大部分人眼中一樣單一,而且不停在變化與互相影響中,可惜界線兩邊的對對方都一知半解。

內地人移民香港其實是因為香港有比大陸更好的發展空間,更多的公平,享受到更多的公民權利。
到港產子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女以後面對更公平的對待。
這映射了內地公平制度的缺失。
而近幾年政府信用下滑也使香港媒體不敢過多報導內地的事件了,報導了也只是給香港人一個不好的印象。
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完善好內地的司法,政治體系,讓內地人享受到公平機會和公民權利。
假若今天我們的法制和公民權利比香港的還要好,那今天不是港人抑制內地人,是內地人歡迎港人移民到內地,甚至我們要擔心會不會內地人抑制香港人了.........

九七回歸前,至亞洲金融風暴、零三年的SARS後的香港社會的恢復,無不滲透著內地巨大的影響。
同時,無數香港企業、香港人依附著內地經濟的增長而成長。
這一切已不可逆轉,只能促使兩地的進一步的接近、融合。
再固守著香港原來的優勢而獲益,已絕無可能。
香港人應繼續善待新移民,何況相當一部分香港人在三、四十年前也是新移民。
具體而言,不管新舊移民,其公民身份無差別,待遇也應無差別。
人和人可以這樣相互感恩扶持,像香港這個不知何來的社會問題你覺得用道德說教可以解決就是個笑話。
本來香港就是個獨立的土地,政治司法經濟福利文化樣樣都比較成熟,合法,可以說很有魅力,鮮活的魅力。
香港人的不愉快,資源很少,公平更少,沒法。
多少有些哀傷。

但是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需要時間,需要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
多少希望港人能夠再溫和一些,同樣內地人能夠在努力一些,爭取讓我們的社會福利也有所提升。
我們應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彼此互相瞭解,爭取減少區域歧視,當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彼此的素質都應該有所提升,這樣才更容易實現公平。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sssl




註冊: 2009-06-1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何必做港版孔慶東     Post time: 1 月 30 日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310&cat_id=6&title_id=487709&rtd=31386

信報財經新聞
2012年1月28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東鐵車廂昨天平安大吉,未見六萬名內地網民坐言起行,走來香港的港鐵車廂內大吃大喝。可見在網上世界發表意見容易,要付諸行動?多多少少也要一點實際付出,結局往往就是沒有多少人願意付出。

內地網民沒多少個認真看待「來港在車廂吃喝」的呼籲,卻有香港網民對這回的中港矛盾認真起來。周日,年廿九,氣溫逐漸下降之時,有二百人跑到西環中聯辦,抗議北大學者孔慶東的言論。看到這一幕,不禁要問上一句:港人又何必在這問題上,把自己貶為「港版孔慶東」?

孔慶東何許人也?大概一個月前也沒有多少個香港人聽過這個名字,也沒有多少人對一個遠在北京大學的學者的言論有多少興趣。然而,他近日在內地「第一視頻新聞網」談到內地人在港鐵車廂進食而引發的中港罵戰中,指斥香港人「是中國中素質最差的人、香港的導遊和售貨員沒多少個有人味、香港有什麼資格在內地揚眉吐氣……香港人很多是狗」。

這番言論即時引來不少港人反駁,並由此再次掀起中港的矛盾。這位自稱孔子後人的孔慶東,在香港人登時成為「名人」。

輕率言論 毋須理會

孔慶東的言論輕率粗鄙,內地騰訊網站也有不少人批評他的說法無知至極。不過,若是不問道理、只問立場時,竟又見到他的言論大有市場——在同一版面上,騰訊也為孔的言論設立網上投票,截至昨天,在五萬五千人次的投票中,有六成六支持孔慶東的言論。由此可見,孔的論言在內地甚有市場。

事實上,近年也聽過內地官員談到香港問題時,語氣雖然較孔慶東來得客客氣氣,但背後的想法卻沒有兩樣,大意是內地國力已日漸興旺,香港卻愈來愈須要依靠內地發展,香港人還憑什麼站在道德高地,對內地事務說三道四。這種態度,跟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國力日盛、中國人可以向世界說不,均同出一轍。內地有人認為既然可以向美國說不,對香港就更甚了。

打開內地網站,還不時到有意見認同香港人的規矩和制度,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內地網民對此不以為然。面對這種轉變,香港人該如何回應?相信是社會須作討論的課題。

無論如何,選擇到中聯辦抗議孔慶東的言論,不會是個好方法;同樣,寫信要求北京大學校長向孔慶東施壓,要他向香港人道歉,也不是好對策。

這樣說,不是說中聯辦屬於不能抗議的神聖之地,只因孔慶東不過是一介學者發表個人言論,並非官方代表,香港網民又何須官府出來「鎮壓」。尤其是當大家見到近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以一介中央派駐香港代表的官方身份,卻對香港學術研究或民意調查指點批評之時、向學術界別施予壓力之際,香港人不能接受之餘,對於內地學者發表的言論縱使有不滿,也不能反過來要求內地官方機構介入和阻止。

同樣,有網民和政黨寫信予北大校長周其鳳,要求對方採取行動,也不可取。看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在給北大校長的信件中提到:「北大作為內地的最高學府之一,斷無理由助長此等歪風橫行而不加以糾正」。雖然自由黨的言論或可以引起一些香港人的共鳴,但看到這些說法,卻只想問問香港的政黨又是否希望見到大學校長負責監察、過濾校內學者的言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香港人一直引以自豪的是,人人基本上還算是平等的法治和制度,以至每個人還可以享有的言論自由,香港人又何必把一個屢屢以出位言論見稱的學者的個人意見放大、看得太重,大家又何須因此鼓勵內地政府橫行干預!

融合之餘 也有差異

今次事件,被視為揭開中港兩地矛盾,更有意見認為這是香港地位不如前,在面對內地富起來的同胞、頻頻來港掃奶粉、掃貨的內地人,更有不如人之意而藉機宣洩不滿。是耶非耶?

近年,香港人談到與內地融合之時,往往側重經濟上的好處,好像自由行實施以後,便會帶旺香港經濟、百業興旺,然而在講求中港經濟融合之時,大家卻同時也須面對兩地之間文化的差異,以至在生活方式的矛盾。

那段內地旅客在港鐵車廂進食而引發的中港罵戰在網絡上廣傳,隨了反映香港人對內地人有錢來香港消費的不滿,是否也反映港人對部分內地旅客漠視他人的不滿?香港人也有不顧公德的在車廂吃喝,也還有亂七八糟、有不少缺點,但一路走來已建立自己的文化生活規律,不能否認與內地之間存有差異。

因此,當大家一味說要融合,甚至說要加快融合的時候,請不要只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問題,還須看整體的社會發展。

政府昨天特別在其社交網絡上就這問題,邀請學者、政府中人以至內地人士等撰文,說要從多角度來討論兩地事宜。不知道政府開動網上討論以後,會否有回應有總結,還是讓網民百花齊花,說過了就算。然而,作為政府,隨了讓社會不同人發表意見之餘,如何處理中港問題以至兩地之間的矛盾,總是有其重要的角色,但願政府也可以給大家說個明白!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2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