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7 日 (星期日)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3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qq809




註冊: 2010-05-2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Post time: 3 月 15 日

2003年,一群肥胖的青少年控告麥當勞,紐約的聯邦法官史威特駁回了這宗案件,但是他的判決書讓麥克雞塊蒙羞:「它不止是鍋子裡的炸雞而已,它是由家庭料理不會用到的許多成分製造出來的麥當勞怪物。」

他條列出麥克雞塊的38種成分後,認為麥當勞的行銷手法近乎詐欺,因為這項食物並不如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只是一塊炸過的雞肉。

總而言之,雞塊比較像是個抽象物質,而不是真正的食物,裡面有關雞的成分還得再加強。

傳單上列出的原料,讓我想到許多有關雞塊和玉米的事。麥克雞塊的原料有38項,我算出其中有13種可以從玉米培育或提煉出來:玉米養大的雞、修飾玉米澱粉(好把磨碎的雞肉黏起來)、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這些乳化劑能避免油脂與水分離)、右旋糖、卵磷脂(也是乳化劑)、雞湯(好補回加工時流失的一些風味)、黃色玉米粉和更多的修改玉米澱粉(好讓原料調成糊狀)、玉米澱粉(填充物)、植物性起酥油、部分氫化玉米油、檸檬酸(防腐劑)。

此外,麥克雞塊還有其他的植物成分,例如麵粉(增加黏稠度),至於氫化油有時候可能是來自大豆、芥菜籽或棉籽而非玉米,這要看當時的市場價格和供應量而定。

根據傳單,麥克雞塊中還含有數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原料,這些看似能吃的物質並非來自玉米田或大豆田,而是煉油廠或化學工廠。這些化合物能夠讓有機原料歷經數月的冷凍和運送之後,不會走味或是變樣,現代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出現。排在前面的是發酵劑,包括了磷酸鈉鋁、磷酸單鈣、焦磷酸鈉以及乳酸鈣。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能夠讓雞塊中的各種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不會發出油耗味。接下來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類的消泡劑,主要是添入烹飪油中,可避免澱粉與空氣分子結合,這樣油炸時就不會產生泡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有毒物質竟被允許添加在食物中。

根據《食品添加物手冊》,聚二甲基矽氧烷疑似致癌物質,而且確定會造成突變、腫瘤與生殖器官問題,同時也是易燃物。

不過麥克雞塊中最驚人的成分,應該是第三丁基氫醌(TBHQ)。這是石油製成的抗氧化劑,會直接噴在雞塊上,或是噴在雞塊盒子內側,以「保持雞塊鮮度」。

根據《消費者食品添加物字典》的記載,第三丁基氫醌是丁烷(打火機的燃油也屬於丁烷)的衍生物,美國食品及衛生管理局允許加工業者少量使用在食物上,其含量要低於0.002%。吃下一公克的第三丁基氫醌,會讓人「噁心、嘔吐、耳鳴、產生幻覺、感到窒息與虛脫」,如果吃下五公克就會死亡。
漢堡和雞塊的魅力之一,是它們是沒有骨頭的抽象物質,讓我們忘記自己吃的是動物。我在漢堡和雞塊中,沒有嘗到任何飼料玉米、石油、抗生素或荷爾蒙的味道,當然也沒有牛糞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許是工業化食物鏈最擅長的工作:經由加工遮掩了食物的歷史,讓食物看起來純粹是文化的產物,而非由植物和動物等自然生物所製成。

麥當勞的傳單上含有大量資訊,但是這種食物依然讓人摸不著頭緒。它從哪來的?當然是從麥當勞而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它來自冷凍貨車、倉庫和屠宰場,來自堪薩斯州花園市飼育場、來自南達科他州史特吉斯市的牧場,來自橡樹溪的食品科學實驗室,來自紐澤西州高速公路邊的香料工廠,來自煉油廠,來自ADM公司與嘉吉公司的加工廠,來自法南村這類城鎮中的大穀倉。而在這條綿延而曲折的道路端點,是奈勒在愛荷華州徹丹鎮的玉米田和大豆田。

事實上,我們所吃的餐點幾乎都含有高比例的玉米。實驗室計算我們餐點中的玉米含量,由大到小依序是:汽水(100%都是玉米)、奶昔(78%)、生菜沙拉醬(65%)、雞塊(56%)、起司漢堡(52%)、薯條(23%)。這頓餐點在雜食者的眼中面貌是非常多樣的,但是如果透過質譜儀來看,這頓餐點比較像是單一食物者的餐點。不過,這就是我們工業化進食者現在的樣子:玉米無尾熊。

不過這又如何?人類成為前所未見的玉米族又有何妨?這一定不好嗎?答案取決你的立場。

站在農業綜合企業的角度,把廉價的玉米加工成四十五種不同的麥當勞產品,也算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代表著農業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獲得了解決,也使得食品工業獲利成長的速度快過美國人口成長的速度。讓廉價玉米製成的碳水化合物分量加大,也解決了人類胃納有限的問題。我們或許無法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數量,但我們想出辦法增加了每個人的食量,這也很好。

我們一家三口在午餐中總共消耗了4510大卡熱量,超過我們三人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

從全美中低階層者的角度來看,「玉米化」的食物鏈的確有好處,便宜的熱量能以各式各樣吸引人的型態出現。然而長遠來看,吃這些東西的人為了便宜的熱量而付出高昂代價: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病。從全世界中低階層的角度來看,那麼美國的玉米食物鏈看起來無疑是個災難。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為了競爭植物中儲存成碳水化合物形式的太陽能量。地球上的耕地每年能夠生產的能量有限,而工業化產生的肉品與加工食物則極其荒謬地消耗(與浪費)了許多能量。如果我們跟墨西哥及許多非洲人一樣,直接吃玉米,就會得到玉米所含的所有能量。但是當你吃的是由玉米飼養大的牛或雞,玉米中能量的90%都消耗在形成骨頭、羽毛和皮毛上,以及生長與代謝所需,食物鏈中每往上攀一階,食物中的能量便耗損90%,且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消耗能量,這意味著在製造麥克雞塊這類食物時,有許多能量流失了,而這些能量可以餵飽其他更多兒童,而不只是餵飽我兒子。

以上這些,是我在高速公路上解決我們的速食午餐時,內心湧出的激動思緒。速食是什麼?

速食不止是在瞬間就能端給你的食物,通常也是瞬間就能吃完的食物。

我們這一餐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由於我們能坐在敞篷車裡沐浴著陽光,我無法指責麥當勞的這種特色。速食缺乏風味,所以我們會很快吃完,而且如果你越專注,這種東西吃起來就越不像是食物的味道。我之前說麥當勞提供的是一種慰藉的食物,但是咬了幾口之後,我開始比較認為他們販賣的是更概念上的東西:慰藉食物的符號。所以你吃得更多、吃得更快,希望在起司漢堡和薯條的原始概念消失在天邊之前,能夠抓住它們。

所以事情就是這樣,你一口接一口,依然無法滿足,最後得到的只是單純而可悲的飽足感而已。
Back to top

Nailimixam




註冊: 2009-04-0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Post time: 3 月 15 日

2年冇入過mcdonald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十二少




註冊: 2010-12-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Post time: 3 月 16 日

咦?支那怪物qq809出來了!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qq809




註冊: 2010-05-2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Post time: 3 月 16 日

英國名廚奧利佛:我們的孩子,可能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比父母短命的一代。我們和家人共享的,是健康的餐點,還是一道道藏著化學物質的危險盛宴?


鐵板嫩牛柳、麻油三杯雞、鳳梨蝦球、涼拌花生豆腐、炒高麗菜……一道道端上餐桌的菜,香味四溢,但,你知道它們打哪兒來的嗎?

每天,你忙著打電話、上網、msn(即時通訊),你花許多時間關心身外事物,卻對吃下肚裡的食物,漠不關心?

你說,不,我可挑剔呢!不美味的,絕不吃。但,你關心的是味蕾、還是健康?你認為的美食,真的算是「食物」嗎?

食品添加物暴增14倍!

下一代孩子,恐比父母少活十年

是的,含瘦肉精的美國牛和台灣豬、遭禽流感的病死雞,不能存活很久,已引發你注意,你開始警覺讓牠們上桌的必要性。但,除了這些,每一道美味料理,都可能潛藏危機!

它們,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蝦子活跳跳真新鮮?錯!蝦子從水中撈起,離開原來的飼養池,正常情況下,從南部養殖場撈上岸,經大小分級、盤商分銷,運送到台北菜市場,早應奄奄一息,遠離產地還會跳,可能被加了興奮劑。

蚵仔飽滿碩大?小心,牠可能含有會讓骨質疏鬆的磷酸鹽,加了它,蚵仔吸水性更強,賣相更佳。

草莓令人垂涎欲滴?它可能被噴了能促進生長、但對環境傷害大的勃激素,才能又大又肥。

現宰雞肉最好吃?溫體雞豬肉口感好、肉質鮮,但賣了一整天還不會壞?原來含有防腐劑甲醇。

珍珠奶茶的粉圓口感Q彈,己二烯酸、苯甲酸少不了,天天喝,恐造成嘔吐和痙攣;超商麵包聞起來奶香四溢,幕後功臣是氫化過的酥油,吃進體內轉換為反式脂肪酸,恐導致心血管疾病……。

它們像是潘朵拉的神秘盒子,從外觀看不出來盒裡藏了什麼。這些添加物,都不是樹上長出來、土地養出來的,而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短短半世紀,人類「發明」的食品添加物,暴增近14倍,聰明又貪婪的人類,正透過製造「食物」賺取財富,卻傷害自己與孩子。

這行徑,連廚師也看不下去。

揭發美國麥當勞、漢堡王速食業者,使用浸泡氨水狗糧等級碎肉「粉紅肉渣」的英國廚師奧利佛(Jamie Oliver),2010年受邀赴Ted(美國非營利組織,每年邀請各領域傑出人士發表演說)環球會議演講時,語出驚人的說:「過去四個世代的成年人,賦予了下一代孩子的命運,那就是孩子的壽命,比父母的壽命還短!」

「我們現在正為孩子打造的食物城堡,讓他們比我們少在世界上生活十年!」這不是詛咒,而是提醒,他呼籲大家一起來,推行具健康意識的「飲食革命」。食材動手腳是公開秘密!

農漁民與化學教授,都拒吃美食

事實上,這股「飲食革命」早已悄悄進入台灣。尤其是深知食材生養過程,可能被動了什麼「手腳」的農漁民以及化學專家,早就從自己開始做起,拒絕毒物進攻。

在台南學甲,魚蝦養殖戶洪銘鴻,就不曾伸出筷子,把炸的酥脆的鳳梨蝦球送進口中。因為,又大又脆的蝦仁,都是浸泡了違法食品添加物——硼砂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3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