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 日 (星期四)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共 213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北京、上海每年接待二億多人次旅客,並沒有引起社會多大反響,反而覺得這是國家首都與經濟中心的驕傲。

反觀香港每年只接待約二千萬人次的過夜旅客,便掀起反內地旅客的惡言惡語,不僅反映香港人小氣,更暴露香港社會的消極短視心態。

北京、上海不是自由港,但它們卻是真正的開放。

或許上海人以往看不起蘇北,現在還有點海派作風,可北京、上海都是以外來人為主,地道的北京人、上海人已不佔當地社會經濟的主流。故此,兩地社會對外來人包容性大,政府亦在各方面加以建設,讓城市可容納更多來客。

實際上,香港比北京、上海更以外來人為主,原居民佔極少數,一百多年來都接收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

以往香港社會包容性極強,比上海還佳,這反映廣州和周邊四邑的居民一、二千年來與世界接觸。唐末黃巢之亂,廣州死了逾十萬胡人(多來自波斯、阿拉伯等地),今天廣州還有二、三十萬中東非洲客商,而廣州人開放的心態亦應反映在香港的廣府話文化。

但是,為甚麼回歸以來,香港竟有不少人,包括主流媒體輿論,對香港旅遊業「衣食父母」內地旅客這麼排斥呢?或許香港殖民地教育奴化香港人的心志,變成種族主義歧視——對白種洋人恭敬崇拜,對黑人和窮國亞洲人諸多不滿。

也許這種歧視亦影響了港人對內地同胞的看法:以往是骨肉至親的援助,繼而是「阿燦」,現在更變成對內地居民一概歧視,甚至提升至族群歧視。

陳文鴻
.
Back to top

亞典波羅




註冊: 2002-10-1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其實我成日都諗, 點解無外國人移民去中國? 點中國人成日移民去外國?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中國放寬“綠卡”門檻 專家稱有助於技術移民引入

2013年01月17日 13:38 來源:《小康》雜誌

我的“身份” 11歲的楊菲揚在媽媽快樂的眼神裡,舉起了手裡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她是福建泉州第一個取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面對洶湧而來的外國移民,中國尚沒有一部明確的《移民法》來規範來應對,一方面中國渴望外國投資者、高科技人才“加盟中國”助力發展,另一方面又對綠卡門檻咬緊不放,在外國人的出入境、在華管理上處於不斷修正法規的摸索階段
  中國綠卡的門檻放寬了。
  
2012年12月上旬,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等25個部門聯合下發《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持有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證(中國綠卡)的外籍人員除政治權利和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權利和義務外,原則上和中國公民享有相同權利,承擔相同義務。
  這份由25個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以高規格的姿態,試圖重新定義外籍在華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中國綠卡制度進入2.0時代。
  綠卡之“卡”
  64歲的比利時人范克高夫來華20年後,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綠卡”。
  他是最早來華的外籍商務人士之一,現在是一家中外投資顧問公司的負責人,他還有一個比較有社會美譽度的職務——北京市政府的高級顧問,曾為北京奧運會“搭建中國管理機構和外國商業團體之間的橋樑”,范克高夫認為“沒有比自己更有資格拿到中國綠卡的人了”,但他的綠卡申請之路仍然歷經波折——無數次提交各種文件,無數次接受面談,就在他身心疲憊之時,綠卡才悄然而至。
  截至2011年底,中國實施綠卡制度以來的8年中,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只有4752人,比起60萬外籍常住人口來說,這顯然是冰山一角。對於大多數沒有綠卡的外籍人士來說,這意味着時刻要關注着自己的簽證時間,經常提醒自己是一個“外國人”。
  2012年12月13日,在常州生活了六年的劉昊終於拿到了中國“綠卡”,他是常州首個獲得任職類“綠卡”的外籍人士。現為常州一高新企業高管的劉昊,回憶起2006年那次“奪秒簽證”經歷,仍心有餘悸。當時他從德國出差回到上海,在浦東機場落地那刻突然發現簽證還有24小時就要到期,而簽證一旦延期,就屬於非法入境。於是他趕緊回到常州換了一身衣服,又直奔上海,再坐飛機到澳大利亞,趕到領事館辦理入華簽證,然後再趕回中國。30個小時後,他終於“合法”地踏上中國的土地,而此時他的雙腿幾乎站不起來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劉昊一樣走運,在常州包括劉昊在內,僅有兩人獲得了“綠卡”。當地公安部門稱,每年都有幾十位外籍人士向出入境管理部門進行諮詢和申請,但99%以上的人都不符合申請要求。
  時至今日,真正獲得中國綠卡的人屈指可數。中國綠卡因此被認為是“最難申請”的綠卡。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公佈的規定顯示,外國人若想申請移民中國,確切地說是申請永久居留權,應當遵守中國法律,身體健康,無犯罪記錄,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在中國直接投資、連續三年投資情況穩定且納稅記錄良好的; 
  (二)在中國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連續任職滿四年、四年內在中國居留累計不少於三年且納稅記錄良好的; 
  (三)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 
  (四)中國公民或者在中國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的配偶,婚姻關係存續滿五年、已在中國連續居留滿五年、每年在中國居留不少於九個月且有穩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
  條件繁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知名移民法專家劉國福認為,即使和非移民國家比,中國的綠卡門檻也顯得高不可攀。他舉例說,非移民國家的英國,全國人口6200萬,技術移民一年也有3萬多。
  移民大國美國則更甚,過去10年來,中國人加入美國國籍的人數為34萬9450人,而加入美國國籍的前提,則是獲得美國綠卡。而從1980年至2009年這30年間,共有110萬4669名中國人獲得了美國綠卡。
  大量吸收外來移民,不僅獲得人口紅利,也使美國擁有了大量高新技術人才和廣泛的社會商業資本,為其經濟高速穩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無法阻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通過“綠卡”在全球吸納了大批頂尖人才,連一向堅守“非移民國家”的英國、德國等國家也加大了向外籍人才頒發“綠卡”的力度。
  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的中國,自然成為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對比的對象,中國綠卡甚至被調侃為“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有人笑稱,“比爾·蓋茲、巴菲特夠不夠優秀?他想來中國定居可不可以?不可以,因為按照現有的綠卡制度,他沒有現行規章要求的中國工作經驗。”..........(1)。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移民“門檻”
  
相對於歐美而言,中國一直是一個非移民國家。
  剛剛發佈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指出,個人收入差距是引起國際移民的首要原因。外來移民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需求,由於高端人才的不足以及當地居民不願進入低效低收入勞動市場,因而不得不靠外來移民來填補空缺。
  在之前經濟水平並不發達的時候,中國大多數時候是外國人旅遊想像的“神秘之地”,直到近年來隨着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中國才逐漸成為移民者的探寶之地。
  與此同時,中國的移民政策也經歷了一個由緊到松的改變過程。
  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管理法把外國人在華居留分為“短期居留”、“長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類。旅遊、探親和商務考察均屬短期,1至5年以留學、工作和投資等為居留目的的算長期。管理法規定的新的簽證類別中還有一種“定居簽證”,持該簽證的外國人有權在中國永久居住。
  威爾納·格里希,一位剛剛抵達中國不到兩年的德國工程師,成為獲得“定居簽證”的首位外國人。1984年,剛剛退休的威爾納·格里希被波恩高級專家服務組織派往湖北,幫助整頓虧損的武漢柴油發動機廠。那是中國開啟對外開放的年代,格里希成為中國首位外籍廠長,他提出的“廠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產品名牌制”對中國企業的影響甚遠。1986年5月,在他合同任期快要結束前,他被授予在華永久居留權。
  這事實上預示了後來中國綠卡的覆蓋對象,稀缺的高級技術人才更容易獲得青睞。
  政策的鬆動並不容易,一方面需要人們觀念的轉變,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的保障。前乒乓球世界冠軍莊則棟在其自傳中透露稱,1987年他計劃和日本姑娘佐佐木敦子結婚,但卻遭遇了各種政策壁壘,最後佐佐木敦子的入籍是由鄧小平特批的。公開資料顯示,1985年到2004年間,中國共授予3000多名外國人在華定居的權利,獲得永久居留權的卻只有50人。
  從永久居留權到永久居留證放寬,中國用了十年時間。這一進程在中國入世後,才大幅加快。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重申,“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抓緊制定投資移民法、技術移民法和海外高層次人才聘用管理辦法。”2004年,加入世貿組織3年後,中國出台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首次採用國際通行做法,實施永久居留證制度,也被人們稱為“中國綠卡”。
  此前,外國人每年都必須更新居留證,施行中國綠卡制度後,首次允許外國人在境內停留較長時間:對於年滿18週歲的外國人,綠卡有效期是10年。持有綠卡的外國人,無需簽證,憑護照和中國綠卡即可出入境。另外,還可以任意更換工作,其子女在中國教育機構就讀,無需支付額外費用。綠卡持有者應每年在中國居住3個月以上。證件的發放由當地公安機關負責。
  這一政策推出一年後,就有649名外國人獲得中國“綠卡”,是之前10年的12倍還多。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知名移民法專家劉國福分析認為,這批人大多是2004年之前的歷史移民,但這同時顯示出外國人對中國綠卡的渴求。
  但此後,中國綠卡的實際發放量卻沒有爆髮式增長。統計數據顯示,自實行“綠卡”制度以來,中國“綠卡”年均發放量僅有248張,而這一時期入境的外國人多達2700萬。
  “每年發200多張(綠卡)不如不發,外國人以為我們在玩文字遊戲。”劉國福對《小康》表示,“中國的綠卡門檻過高,不利於人才引進,最重要的是想申請的很難符合條件,真正需要吸引的人也不一定願意來”。
  但世界人才的爭奪戰正變得日益激烈,連東亞的非移民國家日本,其移民政策也從嚴厲轉向緩和、從牴觸轉向吸引。2012年5月,日本政府出台一項海外高級人才優待的制度,通過學歷、職歷、收入等評估標準分別制定積分,按照這一新規定,原本需要在日本工作10年的人才現在只需5年就可以拿到日本“綠卡”。
  新形勢逼使中國管理部門開始考慮放寬“綠卡”門檻。(2)。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綠卡2.0的變化
  
2012年12月12日,中組部等25部委歷時兩年多調研、討論,最終聯合出台的文件,對2004年中國綠卡制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完善和修訂,由此開啟了綠卡政策的2.0時代。
  新的《辦法》針對外籍人才來華工作普遍關注的就業、簽證居留、通關、投資、職稱、子女教育、社保、住房公積金、購房、辦理金融業務、購物、旅行、駕照等方面問題,逐條規定可憑中國綠卡享受相關國民待遇。
  長期在此領域有研究的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莊國土接受採訪時說:“現在中國擴大了‘綠卡’享有的權利,還應適當降低發放‘綠卡’的條件,改變以往‘重管理、輕權利’的傳統,這將有效促進海外華人人才及資本的迴流。”
  《小康》接觸的多位業內專家都表示,《辦法》或許將成為一個契機,從法理和實際操作層面,全面升級中國對於外來移民的管理,如果2004年至今是1.0時代,那麼今後是否真正升級為2.0時代,值得關注。
  此前的2008年,中央多個部門聯合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移民計劃(“千人計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台了“赤子計劃”,教育部出台“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北京推動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上海制定了“曙光計劃”,無錫也有“530計劃”等,對外國在華技術移民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最近三年來,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大多受益於上述政策傾斜,但這一系列政策瞄準的仍是頂級人才。這些頂尖人才被吸引來中國時,有的已經過了研究、創新的黃金時間,更多通過以前的成就換得好的待遇。而這些曾經做研究的人,來到中國大都承擔管理的職務,研究做得好,管理未必一定能做得好,兩者不能直接畫上等號。“以職業為基礎來設計技術移民制度更為合理。”劉國福說。
  諸多專家都認為,根據當下中國面臨的階段,應該加大對技術移民的吸引,放寬對這部分人群的“綠卡”限制。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在我國境內短期和長期居留外籍人員已超過102萬人,其中常住外籍人口將近60萬。但擁有中國綠卡者占比不到萬分之八,而美國每年發放100多萬張“綠卡”,其中高層次人才職業移民“綠卡”達14萬張。新西蘭人口不到500萬,但每年發出的工作簽證多達18萬張。
  與此同時,面對洶湧而來的外國移民潮,中國尚沒有一部明確的《移民法》來規範來應對,其實在10年前,中央有關部門就已經提出要研究和制定“技術移民法”,專家意見稿也已初步形成,但立法進程一直停滯不前,尚沒有列入全國人大或者國務院的立法規劃中。
  一方面中國渴望外國投資者、高科技人才“加盟中國”助力發展,另一方面又對綠卡門檻緊咬不放,令嚮往移民中國者痛苦不堪。
  在綠卡等全面的移民入境政策緩步前行之時,有些地方開始“曲線救國”。如廣州市啟動了一個名為“紅棉計劃”的方案,解決在廣州生活、就業超過4.3萬人的留學回國人員安置問題。 “紅棉計劃實施細則已經制訂完畢,準備開始實施。在新的實施辦法中,我們會對回國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會參考廉租房、經適房等形式為他們解決住房問題。”廣州市人社局副局長徐上國說。
  海外人才還面臨着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外國人才不能直接申請,不論是獨立還是僱主擔保,一步到位取得永久居留權,在這種忽視獨立技術移民,申請條件苛刻情形下,嚴重縮小申請人範圍,讓很多海外人才望而卻步。劉國福分析稱,2011年外國在華技術移民移入人員呈現出年紀輕、學歷高、工作期長的態勢,因此必須根據人群的變化進行政策調整,實行更加寬鬆的外國來華技術移民政策,會使外國在華技術移民的數量恢復持續增長態勢。 
  國家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亦透露,“目前很多已經加入了外國籍的留學生對於申領中國綠卡也有需求,我們希望很快出台新的政策滿足他們的要求。”
  中國綠卡2.0政策來得正是時候,但是仍需要在實踐中來檢驗其所帶來的長遠效益。
  “這不僅是國際交流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顯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說,“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人移民各國,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如今我們也需要世界各國專家來這裡,為中國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 談樂炎)............(3)。

.....................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獲“中國綠卡”有特殊貢獻者多 投資移民少

2013-01-22 08:40:27 來源: 光明網 作者:齊岳峰

誰會選擇移民中國?在已經獲得中國綠卡的人群中,因特殊貢獻而獲得者佔據了三分之一,親屬投靠類佔據了五分之一,而投資移民比例少得可憐。技術類移民比十年前翻了幾倍,但卻是因為之前基數太少,而這將是未來中國綠卡最歡迎的人群
  
誰會選擇移民中國?他們來自哪裡,在中國以何為業?隨着在中國街頭的“洋面孔”不斷增多,人們對“老外”已經不再感到好奇了。但是對於想要變成“中國人”的洋面孔,人們仍然充滿了好奇。
  
據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剛剛發佈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來華旅遊的外國人達到了2711萬人次,而2012年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33萬左右,2020年會達到88萬左右;在這當中居住在境內的外籍人員將近60萬人,而來華以經商和就業為目的的超過40萬人。
  
正是這些人,把他們的生意、職業和未來的重心,都轉向了中國。但是,要拿到中國綠卡,卻並非易事。
  
誰能拿到綠卡?
  
朱利安尼習慣性地抬起頭看看窗外陰霾的天氣,如今他已經不會再向剛踏上這個國家土地之時習慣於驚訝了,就像他安於當下的衣食住行一樣。
  
朱利安尼的個人簡歷顯示,在意大利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了八年後,他選擇了遙遠的東方——很久以前,他的同鄉,一個叫馬可·波羅的人,也曾如他一般遙望過同一個方向。中國人的概念中,讓外國人為自己工作,多少帶了些濃厚的歷史情結。
  
改革開放之後,一批像朱利安尼一樣的外國人開始進入中國。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的頭上,被冠以外國專家的名義——彼時中國將幾乎所有以來華工作為目的的外國人都稱為“專家”,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這些人的國籍,大多是中國北方的鄰國——俄羅斯。
  
2004年,中國政府將第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證》送到寒春手中,當時她83歲,在中國生活了56年。1921年生於美國的寒春,是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來華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專家,曾與楊振寧是同學,是美國參與首批原子彈研究和製造的少數女科學家之一。

此後她放棄核武研究工作,來中國與丈夫從事農業研究,2003年寒春的丈夫、原機械工業部顧問陽早去世。在訃告上,寒春執意加上了“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的評語。
  
第一批獲得中國綠卡的人們,大多是和寒春一樣的“專家”,事實上他們在中國生活的時間都在30年左右,後來者會因為他們在中國付出的特殊貢獻獲得“綠卡”。
  
按當前的相關管理辦法,外國人如想獲得中國“綠卡”,首先得由本地公安局受理,然後需經省級公安廳(局)的審核,最後由公安部通過審批簽發,前後需要大約半年的時間。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有效期分5年和10年兩種,以18歲為界,分為投資類、任職類、親屬投靠類、特殊貢獻類四大類。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pigpig2000




註冊: 2004-03-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衣食父母」???好白癡嘅一句。
呢啲只係交易,又何來父母可言。 ~_~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十二少




註冊: 2010-12-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呢條白痴支那K當足支那國係佢衣食父母嘛!反支那屌你老母臭西!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哈哈..(倭賊實易死)又對住個(芒)小!小呀!好心你睇吓

.....(醫生)喇!早前畀嗰個網址,電話你有無聯絡呀?哈哈...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但是,為甚麼回歸以來,香港竟有不少人,包括主流媒體輿論,對香港旅遊業「衣食父母」內地旅客這麼排斥呢?或許香港殖民地教育奴化香港人的心志,變成種族主義歧視——對白種洋人恭敬崇拜,對黑人和窮國亞洲人諸多不滿。

也許這種歧視亦影響了港人對內地同胞的看法:以往是骨肉至親的援助,繼而是「阿燦」,現在更變成對內地居民一概歧視,甚至提升至族群歧視。

陳文鴻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十二少




註冊: 2010-12-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你個醫生醫卵到你呢家咁呀?真係折卵墮鳥!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pigpig2000




註冊: 2004-03-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0 日

各有所求嘅野就叫父母,
不過當然,對五毛黨嚟講,呢啲毛論緊係當聖經咁拜啦。^_^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老叟




註冊: 2003-04-2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1 日

塵問洪只不過執塵左耳口水尾想升神台,邊有咁易!!
睇下幾多大鹿"富二代","官二代"爭相移民番邦!!
人地唱紅,佢又學下寫紅,唔通又想跟卜喜黎下場!!??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老叟




註冊: 2003-04-2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1 日

六四果陣,
量增英大呼"痛心疾首"!!
塵問紅大呼"擠提左派銀行"!!
呢二位真係"居心叵測"囉
事實證明,名利可以收買良知!!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Post time: 3 月 11 日

六四果陣,
量增英大呼"痛心疾首"!!
塵問紅大呼"擠提左派銀行"!!
呢二位真係"居心叵測"囉
事實證明,名利可以收買良知!!
*************************************************************************
哈哈.......你又扯番去講(六四),(六四)要翻啲人講過乜,

...大把喇!幾多人大嗌(李鵬不下台,我們天天來)!!!

..結果....走晒去...........?幾多上咗位嘅〝飯民派政棍)失晒憶!

......算喇,當年大嗌..08要普選.....12年又要普選.............

.......結果得個吉,嗌嗰班人又〝低低哋〞走去(爭位)!哈哈....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共 213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