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3 日 (星期二)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 2 3 4 5共 64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Douglaschow




註冊: 2006-03-1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http://n.yam.com/cna/entertain/20130716/20130716618280.html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中央社台北16日電)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日前以正體字在微博寫道:「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這番言論引起部份大陸網友批評,但黃秋生也不甘示弱發文反擊。

中新網報導,正體字在廣義上是指人類在特定時代及範圍內使用的符合標準或規範的文字,這一概念多指標準漢字。

由於現代漢字演變的歷史,大陸的規範字是簡化字。在語言政策的爭議上,台灣採用「正體字」這一詞除了含標準之義,還意味著「正統的漢字」。

但黃秋生在微博上聲稱,大陸過半人看不懂中文正體字,並推斷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的言論,立刻引起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形成正簡體字之間的大戰。

黃秋生昨天已將該文刪除,但今天又發表新文表示「乾脆使用注音好了,羅馬注音,反正看得懂」,後面還附註一串羅馬拼音的不雅文字。

此舉引發更多網友的不滿,論戰內容包羅萬象,從歷史文明到政治議題,甚至有網友批評黃秋生演的電影不符合華夏文明的素養,戰火持續延燒。

總統馬英九曾提出「識正書簡」的概念,指閱讀及書寫時使用正體中文,但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他認為,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可使古籍文獻及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
Back to top

d10c




註冊: 2010-10-10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生 秋 黃 本 身 都 半 個 英 國 人

同 支 那 人 抝 支 那 文

真 係 非 2 所 C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10c




註冊: 2010-10-10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奇 Suck 我 讚 成

Keep 番 錯 体 痔


好 恥 果 痿

同 阿 食屎兄 TOY 食 屎 兄 毛 霉 狗

又 名 (怪俠, dcv1ew2007 D屎影姐, DC影者, DCATDC DCMAN_AT_DCHOME WILSONHSK RAINRING ...etc)

1 樣 係 係 潮 妖 州

偷 盜 來 HK 郡

的 支 那 人

開 果 奸

賣 冇 牛 肉 的 牛 肉 丸


蕉 吸 屎 腸 咁


連 舖 頭 名 都 用 支 那 錯 体 痔 寫

1 睇 就 滋 係 支 那 人 開 啦


愚 果 佢 用 番 正 體 字

我 反 而 睇 唔 出


以 滋 Sick 別 都 好 既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pigpig2000




註冊: 2004-03-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迎殘國,寫殘體,唸殘語。 ^_^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煩友




註冊: 2010-12-08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換殘腦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老叟




註冊: 2003-04-2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再換殘地,殘境如何??
記得香港淪陷,香港全部係用正字,二戰後日本簡化漢字稱為片假名,(即取其片段),成為正式日文,不信可以參觀東京博物館!!
大六簡字根本源於日文!!共慘黨厚顏無恥,忘本忘種,不要臉!!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c影者




註冊: 2006-01-03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雖然阿怪都5中2現時大6編制的簡體字,

但簡體字起源的時間與存在意義在中國歷史上有其發展過程,

都係經過民間智慧同書寫方便的需要而成,並非單係共慘黨自制產品,大家不妨參考下簡體字發展的歷史。

現在問題係出於大6人看不懂正體字而唔係大6人使用簡體字,如果大陸人看得懂正體字,阿怪亦唔會反對大6人書寫簡體字個喎!事實上阿怪亦從未學過大陸簡體,但稍作自我調整,阿怪無論閱讀同書寫都無問題,唔好同阿怪講你從未寫過簡體字。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c影者




註冊: 2006-01-03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杂种正龟公",比正體嘅雜種正龜公易寫得多,

"烦友够无耻",同煩友夠無恥比就相差無幾,無必要簡囉!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casino111




註冊: 2006-10-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老叟老胡塗"

亚怪这句简体甚样写呢?

请指教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c影者




註冊: 2006-01-03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老叟老胡涂"对老叟老胡塗都無必要簡囉!

老叟一點都唔胡塗,世外高人黎架。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10c




註冊: 2010-10-10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食屎兄 TOY 食 屎 兄 毛 霉 狗

又 名 (怪俠, dcv1ew2007 D屎影姐, DC影者, DCATDC DCMAN_AT_DCHOME WILSONHSK RAINRING ...etc)


我 都 話 寬 刑 你 地 班 支 那 食 屎 狗

用 错 残 体 痔 LAW



你 地 唔 瀉 错 残 体 痔

唔 連 蕉 牌 都 用 错 残 体 痔

唔 叫 佳 宝 蕉 吸 屎 腸 Dick 話


我 又 點 可 2 糞 便 到 , Sick 別 到

你 地 係 潮 州 偷 盜 來 HK 郡 的

支 那 狗 食 屎 狗 呢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10c




註冊: 2010-10-10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食屎兄 TOY 食 屎 兄 毛 霉 狗

又 名 (怪俠, dcv1ew2007 D屎影姐, DC影者, DCATDC DCMAN_AT_DCHOME WILSONHSK RAINRING ...etc)


我 都 話 寬 刑 你 地 班 支 那 食 屎 狗

用 错 残 体 痔 LAW



你 地 唔 瀉 错 残 体 痔

唔 連 蕉 牌 都 用 错 残 体 痔


唔 叫 佳 蕉 吸 屎 腸 Dick 話


我 又 點 可 2 糞 便 到 , Sick 別 到

你 地 係 潮 州 偷 盜 來 HK 郡 的

支 那 狗 食 屎 狗 呢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c影者




註冊: 2006-01-03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見大家對簡體字咁多意見,咁轉載一大堆野俾大家參考下,
唔一定要認同,但就唔好好似食屎兄咁無知,盲目去反對囉!


漢字簡化簡史
  簡體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爲篆書,再變爲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 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于南北朝(4-6世紀)的碑 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爲“俗體字”。我們今天使用 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例如“營”、“壽”、“盡”、“敵”、 “繼”、“燭”、“壯”、“齊”、“淵”、“婁”、“顧”、“獻”、“變”、 “燈”、“墳”、“驢”,等等。唐代顔元孫著《幹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極多的俗體字。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據《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種民間刻本中所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合爲繁 體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體字有3.9個不同的簡化字,與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聽”、“萬”、“禮”、“舊”、“與”、“莊”、“ 夢”、“雖”、“醫”、“陽”、“鳳”、“聲”、“義”、“亂”、“台”、“黨” 、“歸”、“辦”、“辭”、“斷”、“羅”、“會”、“憐”、“懷”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字》, 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 ,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一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
  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爲正體字應用于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體字353個。
  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取得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爲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爲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爲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准。
  而在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爲“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爲漢字標准後,宣布取消原來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布第一批簡體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用,與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二、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采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種“簡體字是共産黨發明的”、“簡體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國民黨的宣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爲基礎的,共有七種:
  1、采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衆”、“禮”、“無”、“塵”、“雲”等等,這些字都見于《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 ”、“爲”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 歡”、“區”、“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 ”、“條”、“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擾”、“猶”、“驚”、“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並爲簡單的那個字。比如“裏程”的“裏”和“ 裏面”的“裏”合並,“面孔”的“面”和“面條”的“面”合並,“皇後”的“後”和“以後”的“後”合並,“憂郁”的“郁”和“郁郁蔥蔥”的“郁”合並。這些合並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裏想當然地杞人憂天。
  有幾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體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只龜,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確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體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後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郁”的“郁”,繁體多達二十九筆!寫法極其複雜,也很難記(據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簡化後以“蔥郁”的“郁”代替,僅八筆。“籲”繁體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極難記住寫法,簡化後改爲“口”形“于”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釁”的繁體字二十六筆,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後僅十一筆。這些都是人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體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幾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簡體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體字大爲不滿 --他當初的心血簡直是白費了。繁體字動則十幾、二十幾筆,而簡體字平均七、八筆 ,不僅書寫快速,對于計算機用字也極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幾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體,簡體是漂亮的宋體,而繁體卻什麽體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亞典波羅




註冊: 2002-10-1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考試時我先寫簡體, 因為快.

但係寫書法必定用繁體, 因為字體靚.

打中文一定用繁體, 因為我只識倉頡.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dc影者




註冊: 2006-01-03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黃秋生護正體字 與陸網友互槓     Post time: 7 月 17 日

從以上資料所知,現今嘅所謂正體字就係從古簡化演變而成,

我地唔識睇甲骨文、金文及篆書,咁使唔使講到華夏文明已死呢??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 2 3 4 5共 64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