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 (星期六)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5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0 月 30 日

..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日本戰俘在蘇聯境内主要從事哪些勞動?讓我們以蘇聯遠東地區的日本戰俘的情況爲例來回答這個問題。

俄羅斯學者指出:“将日本戰俘安置到遠東地區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他們在勞動消耗最大、體力勞動最繁重的國民經濟領域和部門—比如有色金屬、煤炭、采礦、林業、漁業部門從事勞動,而這些部門人力資源嚴重匮乏。

但是,由于濱海地區大多數重要企業接收日本戰俘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根據聯共(布)濱海邊疆區委的專門決議,戰俘們也被分派到當地的工業企業、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交通運輸部門以及建築部門去勞動。”

..........待續...........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0 月 31 日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1945年9月4日蘇聯内務人民委員部濱海邊疆區局副局長季姆琴科中校、戰俘事務處處長凱達洛夫中校聯合署名的《關于濱海邊疆區接受日本戰俘準備工作的情況材料》,

詳細地介紹了濱海邊疆區日本戰俘的分配情況:“确定将日本戰俘分别安置到如下單位:濱海煤炭聯合企業,25000人;森林工業人民委員部下屬的木材采運企業,18000人;建築工業人民委員部下屬企業,12000人;蘇聯交通人民委員部下屬企業,5000人;

國防人民委員部軍事工程部下屬企業,8000人;有色冶金工業人民委員部下屬企業,2000人。”盡管這份文件隻是講述了蘇聯的一個行政區—濱海邊疆區分配、安置日本戰俘的情況,

但是從這份文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戰俘在蘇聯勞改時的主要工作場所是:礦井、礦場、木材采伐加工廠、工程建築工地、石油加工廠、石油工業企業建設托拉斯、鐵路和公路等。

..........待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1 月 1 日



俄羅斯學者列昂尼德姆列欽指出:“戰俘被用來幹重體力活—下礦井、伐木、搞建築、鋪公路。

莫斯科大概是将這種勞動當作是對戰争期間所遭受的損失的一種補償。

”1950年5月24日蘇聯内務人民委員部呈交給斯大林的一份關于戰俘問題的報告也記載道:“爲關押戰俘,共修建了267個戰俘營,下設2112個戰俘所、392個工作隊和178所專門醫院……從1945年開始在蘇聯國民經濟中大規模使用戰俘從事勞動……大量的戰俘被安排到蘇聯煤炭工業領域工作,

開采煤炭,修建和重建礦井,還被安排興建新的重工業企業—符拉迪沃斯托克拖拉機制造廠、車裏雅賓斯克和外高加索冶金聯合企業、阿穆爾鋼鐵廠……戰俘參與修建了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參加了改造和重建蘇聯各地區公路的工作,參與興建了一批水電站……戰俘占這些工程工人總數的40%—90%……”

  戰俘勞動,自然不同于平常的自由人的勞動。作爲具有特殊身份的群體,戰俘勞動有着一套特殊的運作規則和程序,

一名日本戰俘在被遣返回國幾十年後對當年的勞動經曆作了回憶:“每天到勞改所外面的工廠去勞動……早晨6點鍾出工時,所長、勞動主任、軍醫和戰俘大隊長都到門口監視……冬天早上6點鍾,天還沒有亮,戰俘們列隊由大門口一個隊一個隊地往外放,

每5人一排。經帶隊衛兵點好數,即領隊出發……出工的戰俘必須完成任務,如故意怠工則扣減食物、罰關禁閉;如屢教不改者,則被編入懲罰小隊……我們小組擔任建築煤礦工人宿舍的勞動任務,

工地四角崗樓有衛兵監視……我在現場開卷揚機,午餐由所裏帶來幹糧,在工地上自己料理。”

..........待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1 月 2 日

...
..............................日本戰俘爲蘇聯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

  日本戰俘不僅在蘇聯的工礦企業勞動,而且還爲蘇聯的一系列城市的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比如,阿穆爾河上的共青城,是阿穆爾河下遊的河港,距離哈巴羅夫斯克356公裏,1932年來自蘇聯四面八方的共青團員們開始創建這座城市。

多年之後,人們才清楚:建設這座城市的不僅有當初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共青團員志願者們,而且還有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之後被押解到蘇聯的日本戰俘,也就是說日本戰俘爲這座共青城的建設也付出了自己的勞動。

一份統計材料表明:有9000多雇傭人員參加了這座城市的工程建設,此外有39400名日本戰俘參與了這座共青城的建設。

  同樣,日本戰俘在哈薩克斯坦的城市建設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第一批日本戰俘于1946年10月5日抵達哈薩克斯坦,最後一名日本戰俘在1949年8月離開哈薩克斯坦。

在這期間,日本戰俘建築了1500多座居民樓和大型工廠。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日本戰俘居住在潘菲洛夫大街與阿雷奇娜娅大街交會處專門搭建的簡易窩棚裏,而他們爲阿拉木圖不僅建築了一座座居民樓,而且還建築了科學院大樓、科學家之家大樓、原哈薩克内務部大樓、舊機場,此外他們還建起了阿拉木圖重型機器制造廠和電車場,所有這些工程和建築物至今仍在裝扮着阿拉木圖。


..........待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1 月 3 日

......

...............................日本戰俘參與蘇聯原子彈工程建設


  此外,日本戰俘還在極其特殊的工作場所工作,俄羅斯學者阿納托利?斯米爾諾夫披露了相關情況:“戰俘們在車裏雅賓斯克州建築地下工廠,也就是所謂的車裏雅賓斯克—40工程,這個工程是用來制造原子彈的……作爲特殊定額人員,戰俘們無權随便越出工程工地一步,荷槍實彈的蘇聯士兵嚴密地監視着他們……

1949年7月底,在蘇聯第一顆原子彈試爆之前的一個月裏,蘇聯政府下達了一個指示:參與了與制造原子彈相關的重要特殊工程建設的各類戰俘和犯人都應成爲幽靈……車裏雅賓斯克—40工程、阿爾紮馬斯—19工程一結束,包括日本戰俘在内的一大批參與了工程建設的戰俘就被分别疏散到科雷馬等偏僻地區,他們被禁止向别人提起他們是誰,又是怎麽來到此地的。

由于他們沒有任何的書面文件證明材料,所以無法結婚,更無法生育小孩,因爲無法登記。而他們的親人們也不清楚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去了哪裏,就仿佛蒸發了似的。後來,經過交涉,盡管給他們開出了證明文件,但是他們無權随便離開當地。

”俄羅斯學者謝爾蓋?西加切夫也指出:“确實,1949年7月蘇聯部長會議做出了一個決議,根據這個決議,參與了特殊工程勞動建設的各類戰俘和犯人不能回家,而是被押送到了科雷馬,其目的是爲了保守國家機密。在那裏,他們确實不是被關押在帶有鐵刺的鐵絲網裏,但是他們的身份已經是被流放的雇傭者……

此外,很多戰俘在勞動的過程中遭受了輻射,當時缺乏防護工具。”

..........待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二戰後日本戰俘曾參與蘇聯原子彈制造     Post time: 11 月 4 日

..
  ...........................“日本戰俘幹活非常賣力”

  蘇聯勞改營當局以及日本戰俘營所在地附近的蘇聯居民對日本戰俘的勞動表現是如何評價的呢?當年日本戰俘勞改營看守鮑裏斯·彼得羅維奇·斯維裏多夫的評價是:“日本戰俘在泥炭開采場工作,幹活非常賣力,從不偷懶。

”曾經研究過許多有關日本戰俘問題檔案材料的俄羅斯觀察家日爾諾夫也指出:日本戰俘工作勤奮、認真、組織紀律性強,“日本戰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蘇聯工人和蘇聯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長時間裏蘇聯都不太願意釋放這些日本戰俘回國。”

  而列昂尼德喰姆列欽提出了不同意見:“日本士兵有服從上級的習慣,但是戰俘的勞動效率不高。

經濟學家們的秘密統計結果表明:戰俘營是虧本經營。因戰争而破産的蘇聯根本無力養活這麽多日本戰俘。

”俄羅斯學者卡拉曼和休科夫斯卡娅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日本戰俘的勞動不僅效率不高,而且是虧本的。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場所缺乏相應的準備,勞動的安排和組織工作做得不好;

第二,勞動工具和勞動材料匮乏,有時甚至就根本沒有勞動工具和勞動材料;

第三,戰俘們缺少專業知識,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技術培訓;

第四,戰俘們由于吃不飽以及不能适應嚴寒的氣候而體質下降、生病。

這一切是後來決定将日本戰俘從各個工礦企業撤回、将他們……遣返回國并且逐步關閉戰俘勞改營的原因。”

.............完..........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5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