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3 日 (星期三)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12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5 日



20151005lml0007<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文匯網訊】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中午11時30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當地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學者大村智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了該獎項。

報道稱,此次獎項是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將委員會主管烏爾班·蘭達勒頒發的。以上前兩人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新療法,而屠呦呦則是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報道指出,隨後,物理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11:45公佈,化學獎最早將于于當地時間10月7日上午11:45公佈,和平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11:00公佈,經濟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13:00公佈,文學獎的具體公佈時間待定。

【屠呦呦資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195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引起國內外代表的極大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在報告中指出,在理論上,任何一種新藥物都具有新的結構和它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具有較長的生命力。顯然,中國青蒿素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在長達50多年的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中,屠呦呦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帶領課題組在發現青蒿素的道路上寫下了濃濃一筆。

其研究成果斬獲諸多大獎: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1982年出席全國技術獎勵大會,領取發明獎章和證書;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屠呦呦個人因工作出色,國家發明獎章、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榜單上屢屢有她。

..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capture-20151006-065831<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報道 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已困擾人類數千年之久,時至今日仍是全球一大衛生問題,持續威脅相對貧窮國家的人民生命。

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被譽為「青蒿素之母」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連同發現另一款抗寄生蟲藥物「阿維菌素」的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愛爾蘭科學家坎貝爾,為人類對抗疾病、減少受苦作出無比貢獻,「有助於撲滅影響全球34億人的疾病」,昨日共同獲頒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的事跡詳刊A18版)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的獲獎創下多項歷史:她是首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首位在中國內地進行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科學類別獎項的中國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也是歷來第12位獲得醫學獎的女性。

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傳統中草藥帶來新啟發」

按慣例,揭曉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佈會昨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當地時間11時30分(本港時間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烏爾班.倫達爾宣佈了獲獎者名單和獲獎原因。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齊拉特對記者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

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和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標誌中國融入國際科學圈」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坎貝爾和大村智發明了阿維菌素,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發病率。

今年的獲獎者們均研究出了治療「一些最具傷害性的寄生蟲病的革命性療法」,這兩項獲獎成果為每年數百萬感染相關疾病的人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新方式」,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無法估量。

被問到屠呦呦的得獎是否對傳統中醫藥的肯定,醫學獎評審委員會否認,強調獎項是表揚她就一款「從傳統中醫取得靈感」的藥物的醫學研究。

不過,評委安德松指出,屠呦呦的研究是中國大舉投資科研、完全改變科研方法及架構的成果,「這是對中國努力的獎勵,也標誌着中國較過去半世紀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科學圈子。」

安德松又稱,屠呦呦的研究令瘧疾死亡率在過去10年大幅下降50%,感染病例亦大減40%,世界衛生組織更希望於2035年前,令瘧疾在全球35個國家中絕跡。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見到呢個科學家攞奬, 再睇埋個背景. 身為中國人我覺得應該感到悲哀多過開心. 又一個得到國際認同0既學者被中共拋之腦外. 我覺得陳文敏應該慶幸佢係香港而唔係大陸囉.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哈哈.......有啲人真係又懶!又白癡夾戇九九!

..知少少,扮代表!又戇九九到揾〈陳文敏〉出嚟献醜!
+++++++++++++++++++++++++++++++++++++++++++++



【屠呦呦資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195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引起國內外代表的極大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在報告中指出,在理論上,任何一種新藥物都具有新的結構和它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具有較長的生命力。顯然,中國青蒿素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在長達50多年的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中,屠呦呦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帶領課題組在發現青蒿素的道路上寫下了濃濃一筆。

其研究成果斬獲諸多大獎: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1982年出席全國技術獎勵大會,領取發明獎章和證書;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屠呦呦個人因工作出色,國家發明獎章、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榜單上屢屢有她。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又要〈翻貼〉!証明唔係〈事後補飛〉!

....而係有人又懶!又白癡!扮代表!哈哈.................
++++++++++++++++++++++++++++++++++++++++++++




20151005lml0007<script async src="//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charset="utf-8"></script>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文匯網訊】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中午11時30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當地的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學者大村智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榮獲了該獎項。

報道稱,此次獎項是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將委員會主管烏爾班·蘭達勒頒發的。以上前兩人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新療法,而屠呦呦則是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報道指出,隨後,物理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11:45公佈,化學獎最早將于于當地時間10月7日上午11:45公佈,和平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11:00公佈,經濟學獎最早將於當地時間10月12日下午13:00公佈,文學獎的具體公佈時間待定。

【屠呦呦資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195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引起國內外代表的極大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在報告中指出,在理論上,任何一種新藥物都具有新的結構和它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具有較長的生命力。顯然,中國青蒿素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在長達50多年的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中,屠呦呦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帶領課題組在發現青蒿素的道路上寫下了濃濃一筆。

其研究成果斬獲諸多大獎: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1982年出席全國技術獎勵大會,領取發明獎章和證書;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屠呦呦個人因工作出色,國家發明獎章、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榜單上屢屢有她。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我忽然又諗起, 呢位攞奬0既科學家要黎香港大學做副校長的話, 會唔會有人話佢無博士學位, 所以無資格呢?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michael




註冊: 2003-10-16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佢連中國院士都唔係, 咁點解可以拿到諾貝爾獎? 咁中國院士點解拿唔到, 中國院士既什麼什麼因子一定係佢既幾百倍啦, 呢個又係外國勢力既陰謀.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Lam Martin




註冊: 2006-05-04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聽完你講又似層層喎, 一定係外國勢力想侮辱中國D院士, 分化中國人0既團結.

666, 快D組織愛國愛港力量去示威抗議外國勢力影響中國內部事務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哦.......原來閣下睇咗........bbc嗰篇

..........〈屠呦呦獲獎引發對中國院士制度的反思〉...........

....原來〈屁呦呦〉做唔到〔院士〕!所以就有...........

見到呢個科學家攞奬, 再睇埋個背景. 身為中國人我覺得應該感到悲哀多過開心. 又一個得到國際認同0既學者被中共拋之腦外. 我覺得陳文敏應該慶幸佢係香港而唔係大陸囉.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哈哈........佢仲有個身份係...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


【屠呦呦資料】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系,所選專業正是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她覺得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專業課程中,她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有著極大的興趣。195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引起國內外代表的極大興趣。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在報告中指出,在理論上,任何一種新藥物都具有新的結構和它的作用方式,這樣才能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具有較長的生命力。顯然,中國青蒿素是符合這一要求的。

在長達50多年的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中,屠呦呦最為突出的貢獻,就是帶領課題組在發現青蒿素的道路上寫下了濃濃一筆。

其研究成果斬獲諸多大獎: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1979年,獲國家科委授予的發明獎。

1982年出席全國技術獎勵大會,領取發明獎章和證書;1984年,青蒿素的研製成功被中華醫學會等評為「建國35年以來20項重大醫藥科技成果」之一……

屠呦呦個人因工作出色,國家發明獎章、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榜單上屢屢有她。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哈哈.....你將〈屠呦呦〉同個發夢都想做〈副校長〉嘅

...〈陳文敏〉比?..............
++++++++++++++++++++++++++++++++++++++++++++++


屠呦呦的名字自2011年開始為國人所知。當年9月,她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低調應對榮譽與質疑

.....此外,屠呦呦在媒體上最鮮明的個人標籤便是「低調」。

當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後,這位低調的科學家令人意外地以徹底的「沉默」應對榮譽帶來的火爆局面,紐約領獎後,屠呦呦幾乎不曾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對於外界對其成就的讚譽,對其為人的好奇,對其「三無」狀況的探究,甚至對其成功道路的質疑,屠呦呦一概「沉默是金」。

以沉默應對榮譽的屠呦呦今日逢遇至高榮譽,在諾獎宣佈得主之後的轉瞬之間,她略顯生僻的名字便開始為億萬人茶餘飯後所熱議。未知低調的她會否以「沉默」繼續保持「神秘」。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6 日


lmichael:
佢連中國院士都唔係, 咁點解可以拿到諾貝爾獎? 咁中國院士點解拿唔到, 中國院士既什麼什麼因子
++++++++++++++++++++++++++++++++++++++++++

......哈哈.....呢位〈高人〉仲過癮!上屆〈莫言〉得獎佢只

....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咋!點解唔係〈主席〉攞呀!

〈呢個又係外國勢力既陰謀〉!哈哈..............

......其實一句講完,只係反〈共產黨〉上咗癮,成癖!

.......戒唔甩!..哈哈............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等3人獲諾貝爾醫學獎     Post time: 10 月 7 日


......................屠呦呦談獎金:不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


【文匯網訊】新京報報道,沒有預告,沒有通知,北京時間5日晚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屠呦呦在家中通過電視得知自己摘取諾獎的消息。

6日上午,一直不願接受採訪的屠呦呦終於把記者請進家門,但一再強調「也沒什麼好講的」。

對於獲獎,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從電視新聞知道自己獲諾獎

10月6日16時,回憶一天前發生的事,屠呦呦表示,當時家裡沒人,沒有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後來還是同事告訴她獲獎的消息。因為是英文播報,同事略有遲疑,隨後屠呦呦在電視新聞中最終確認了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

到了19點多,屠呦呦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諾獎委員會官方的電話才姍姍來遲。

..................85歲的屠呦呦告訴記者,自己當晚一夜未眠。

「與獲獎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傳統中醫藥啟發下發現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說。
「這是中國科學家集體榮譽」

屠呦呦說,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還通過央視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她說,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獲得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青蒿素這項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體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這也標誌著中醫研究科學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是個入口,她為此感到高興,這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屠呦呦還說,「這次獲獎,說明中醫藥是個偉大的寶庫,但也不是撿來就可以用。」

在談及青蒿素藥物開發的過程時,屠呦呦特別強調團隊合作的作用。

獲獎的獎金會怎麼使用?面對記者的問題,屠呦呦和先生李廷釗開玩笑地說,「這點獎金還不夠買北京的半個客廳吧?!太少了啊!」

......................服藥試驗致肝中毒,每天一身酒精味

「我確實沒什麼好講的,科研成果是團隊成績,我個人的情況在這兩本書裡都講得很清楚了。」與前晚記者在電話中溝通的情況一樣,沒說兩句,屠呦呦又開始迴避談及自己。

茶几上,放著屠呦呦向記者推薦的兩本書,一本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另一本是《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前者是她學術研究常用,厚厚的卷冊已被翻得起了毛邊;後者剛剛從櫃子中取出,藏青色的皮質封面蒙了薄薄的塵。

.....................臨危受命,成為課題攻關組長

「當年,全世界都面臨著這樣一個重大課題,必須要有新的抗瘧新藥來解決老藥的抗藥性問題,國內外做了大量工作都沒有滿意成果。」回憶與青蒿素的第一次接觸,屠呦呦的眼神清亮,語氣中不乏興奮和自豪:「『文化大革命』什麼都停滯了,科研攻關的難度相當高,我是北醫藥學系(現為北大醫學部)的,又到中醫研究院學習,但是做來做去很難,後來通過系統查閱古代文獻,發現了重新提取青蒿素的辦法。」

上世紀60年代,引發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1967年5月23日我國啟動「523」項目,動員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名科研人員,同心協力,尋找新的抗瘧疾的藥物。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相關領域的學術權威統統靠邊站,時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成為課題攻關的組長。

當時,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個世界公認的難題,從蒿族植物的品種選擇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廢,從浸泡液體的嘗試篩選到提取方法的反覆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輕的同事們熬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體會過無數次碰壁挫折。

「北京的青蒿質量非常不好……我嘗試用葉子,事實證明葉子裡才有,梗裡沒有……做完動物試驗後發現100%有效,再在我們自己身上試驗藥的毒性……我們嘗試用乙醚替代酒精,發現去除毒性很有效……我們又做化學結構,通過改變藥物的結構克服原有的耐藥性……後來我自己的肝臟也壞了,我的同事們也有很多得了病……」提起艱苦歲月和付出的犧牲,屠呦呦沒有抱怨,反倒是充滿懷戀。

....................「為了確保安全,大家都願意試毒」

屠呦呦和李廷釗是中學同窗,1963年結婚,育有兩女。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項目時,在冶金行業工作的李廷釗也同樣忙碌,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咬牙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別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送回寧波老家。

「大女兒當時接回來的時候都不願叫爸媽,小女兒更是前兩年才把戶口從寧波遷回北京。」李廷釗說。

情非得已。對於家中擺滿女兒和外孫女照片的屠呦呦而言,當年的她別無選擇,因為青蒿素就是黨和國家賦予她的使命。

此前,中美兩國的抗瘧研究已經經歷多次失敗。美國篩選了近30萬個化合物而沒有結果;中國在1967年組織了全國7省市開展了包括中草藥在內的抗瘧疾藥研究,先後篩選化合物及中草藥達4萬多種,也沒有取得陽性結果。

屠呦呦和同事們通過翻閱中醫藥典籍、尋訪民間醫生,搜集了包括青蒿在內的600多種可能對瘧疾治療有效果的中藥藥方,對其中200多種中草藥380多種提取物進行篩查,用老鼠做試驗,但沒有發現有效結果。

「後來,我想到可能是因為在加熱的過程中,破壞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於是改為用乙醚提取。那時藥廠都停工,只能用土辦法,我們把青蒿買來先泡,然後把葉子包起來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試驗,我們才真正發現了有效成分,經過試驗,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對鼠虐猴虐的抑制率達到了100%。為了確保安全,我們試到自己身上,大家都願意試毒。」屠呦呦說。

「那時候,她腦子裡只有青蒿素,整天不著家,沒白天沒黑夜地在實驗室泡著,回家滿身都是酒精味,還得了中毒性肝炎。」老伴兒李廷釗說著,悄悄為屠呦呦遞上一杯水:「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個年代很多人都這樣,她從沒想得到這些榮譽。」

.......................希望有新激勵機制讓中醫藥有更多成果

今天,榮譽來了,屠呦呦格外懷念當年並肩奮鬥的戰友,也更加驕傲於當年「523」項目創下的紀錄: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開的「523」項目工作會議上報告了試驗結果;1973年初,北京中藥研究所拿到青蒿結晶。

隨後,青蒿結晶的抗瘧功效在其他地區得到證實。「523」項目辦公室將青蒿結晶物命名為青蒿素,作為新藥進行研發。幾年後,有機化學家完成了結構測定;1984年,科學家們終於實現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後卜鵬濱2002年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化學研究室攻讀碩士學位。據他回憶,那時候,儘管屠老師已經退休,身體也不太好,但在實驗室經常可以看到她,她特別願意和年輕人交流。
「屠老師總是拍著我的肩膀,勉勵我:小卜,科研的事業還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你們既然走上了這條道路,就要有一種執著堅持的精神。」

當年,同樣年輕的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正是憑著執著和堅持,在冷僻而又急缺的抗瘧藥物研製領域開闢了一條新路。現在,掌聲和鮮花都在向著這批代號「523」的人群聚攏。

「獲不獲獎對我來說不那麼重要,但是獲獎也證明我們的中醫藥寶庫非常豐富,但並不是借來拿來就能用。像青蒿素這樣的研究成果來之不易,我們還應該繼續努力。」屠呦呦說。

「因為做了一輩子,希望青蒿素能夠物盡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勵機制,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

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時間,她卻依然癡迷於此,未曾停歇。她說,「榮譽多了,責任更大,我還有很多事要做。」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12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