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 (星期四)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吹水閒聊
近日收到不少網友意見,指 DCFever.com「吹水閒聊」充斥愈來愈多粗言穢語、人身攻擊、誹謗等不理性討論。作為 一個以攝影興趣為主題的網站,此等漫罵式討論已超出 DCFever.com 設立討論區之原意。DCFever.com 呼籲大家以 攝影交流為目的作理性討論,並正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6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若捉住了豪绅家里的人固然可以定价赎取,这个办法比较难,因为红军声势浩大,土劣每每闻风而逃。此时只有贴条子一个办法,就是估量豪绅的房屋的价额,贴一张罚款的条子,如可值一万元则贴一百元,余类推,限两日内交款,不交则立予焚毁,每到期不交,则焚一栋屋以示威。这个方法很有效力,红军的经济大批靠这个方法来解决。
  本文摘自《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著,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四军的历史

  (一)四军未成立以前的来源:四军由三种力量组成,一为朱德率领之叶、贺残部〔1〕,一为由毛泽东率领之卢德铭团(张发奎之警卫团)及湘东农军〔2〕,一为湘南郴、耒、永、宜、资五县农军。叶、贺军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在潮汕一带失败,三河坝一战,二十五师及九军失利,向闽赣边界撤退,由朱德率领转入广东北江,曾与范石生〔3〕有一时期的合作,得范之补充不少。一九二八年一月,脱离范石生到湘南,连战击溃许克祥、周斓、白崇禧〔4〕所部,实力增加了两倍。是年四月湘南暴动失败,不战而安全撤退至江西宁冈与毛部会合。同行有湘南郴州、耒阳、永兴、宜章、资兴五县农军,计宜章第三师,郴州第七师,耒阳第四师,永、资两县各有一独立团。毛部基础为卢德铭团。卢在八一暴动之后二日由武昌率队去九江,见张发奎业已反革命,乃中途起举,初拟沿赣边去广东与叶、贺会合,继因道途梗阻,乃留在湘东、赣北一带,复与平浏农军会合,并由毛泽东率领参加秋收暴动,最先挂了红旗。秋收暴动失败后,毛部被迫向南移动至宁冈,复得当时绿林(洪会)首领袁文才、王佐〔5〕之帮助,乃留在井冈山附近各县游击。这是一九二七年底至次年三月间的事。到了四月,朱部二千余人,湘南农军八千余人,毛部千余人,袁、王各三百人,如此庞大军队有统一指挥训练的必要,乃决定成立红军第四军,以朱为军长,毛任党代表,改编为三师,卒以枪械及人数不足,乃改编为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六团,取消师部,由军部直接指挥。全军约万余人,枪仅二千余。

  (二)四军成立以后的经过:四军成立后与反革命斗争经过极艰难的历史,可分作五段叙述:

  (1)第一个时期(从一九二八年四月至七月)

  这一个时期四军初成立,内部成分复杂,训练的程度各异,加以湘赣边界贫瘠,致此庞大红军的给养非常困难。同时边界各县的群众斗争没有发动,单独军事行动无法避免,只是在茶陵、酃县、桂东、遂川、永新、莲花、宁冈七县向皆属崇山峻岭,尤以井冈山为最险要,周围约有五百余里,四军得此地势却可以休息整顿。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分兵到各县游击,发动群众斗争。这一个政策非常正确。但当时湘南农军皆有归思,不十分注意执行,卒于五月底因给养困难,三十团、三十三团转回湘南,结果分散到农村中,有一部分受了损失。留在边界之四团,非常努力于对外游击及内部整顿的工作。赣军三次进攻皆被击溃,敌军团长阵亡,师长杨如轩、杨池生〔6〕受伤。尤以六月二十三日龙源口一战,敌以两倍于我之兵力被我击溃为最有名。当时边界群众有两句联语道:“不费红军三分力,打破江西两只羊。”最能表示群众的欢迎。在赣军几次失败后,乃联合湘军举行大规模的会剿,吴尚八军〔7〕全部于七月初入驻宁冈,我军适在永新回师应敌。湘军在宁冈一星期,不敢驻民房,通通露宿,日夜被农民群众之包围袭击,恐慌万状,不得不引退。我军回师,彼已连夜逃去。在此时期红军迭获胜利,边界党及群众组织,皆大大发展,宁冈、永新及莲花之一部皆按人口平均分配了田地,各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边界临时苏维埃政府业已成立,为当时最高指挥机关。群众武装各县成立了赤卫队,由六十名至二百名。红军武装大大扩充,有一倍以上的增加。同时在井冈山上成立了红军医院,成立了红军学校训练工农干部。按此时期为边界斗争的全盛时期。

  (2)第二个时期(从一九二八年七月中旬到九月)

  在七月初吴尚部进攻宁冈,我军由间道回师应敌,吴逃入永新。我军恐其与赣军联合,乃以二十八、二十九两团进攻酃县、茶陵,入据吴之后方,以三十一团应付赣军,三十二团守后方。攻酃、茶之二十八、二十九两团迭获胜利,使吴尚不得不连夜赶回老巢。二十九团全部为湘南宜章县之农民,到酃县全体要求回湘南,二十八团则主张去遂川牵制江西敌军。两团行山道两日,非常疲劳,卒转道而入湘南。计于七月十五日由酃县、宁冈交界之十都出发,二十二日占领资兴,二十七日进攻郴州,击溃范石生部两团。是日黄昏时范部反攻,我军不及应付,夤夜撤退。二十九团大部去宜章,散入农村,有一营在乐昌受了损失。二十八团及二十九团之小部取道资兴、桂东到汝城游击,中间发生第二营长袁崇全之叛变。袁率所部四连及机关枪连、迫击炮连作前卫,袁逆假传命令,日夜急行,意在脱离大队往江西作土匪,或降投反军。卒因各连官兵不受欺骗胁迫,忠实于革命,自动脱离袁之羁绊归回大队,袁只胁迫了第五连、迫击炮连逃窜至江西崇义界。其后十日,大队取道崇义回井冈山,复与袁遇,第五连及迫击炮连均全部回来,袁逆只身逃去。不幸二十八团长王尔琢〔8〕同志于是役不慎惨遭毒手,为红军干部极大损失。计袁逆叛变至各部回来,前后经过两周之转折,卒得恢复旧观。此皆官兵忠实革命,出于自动,此点实一般雇佣军队所绝不能有的。

  在军部率领二十八、二十九两团去湘南之后,赣敌杨池生残部八团及第六军一师联合向宁冈进攻,三十一团以一团兵力在广大群众合力之下与敌鏖战一月之久渐次引退,复于八月初湘赣联合以五团兵进攻宁冈黄洋界。三十一团以两连兵力利用要隘鏖战一日,敌知不可犯慌忙引退。毛在失败后率兵一营至桂东与军部取得联络,于九月间返至宁冈,计由七月至九月,出发湘南部队及留边界部队均遭失败,边界群众组织遭了不少的摧残,割据区域逐渐缩小直至井冈山下,是为四军第二时期之八月失败。

  (3)第三个时期(从一九二八年十月至一九二九年一月)

  四军回到宁冈,二十八、三十一团损失虽不见大,但数量质量均不如前。不过在一个失败之后,政策方面较前进步,单独军事行动、打硬仗、忽略地方武装、冒进观念等,皆渐次改变,军队有相当休养,各种组织有极切实的整顿,军队训练亦有进步,边界群众组织亦逐渐恢复,同时又三次击溃周浑元〔9〕旅,三次击溃刘士毅〔10〕旅,宁冈及永新、遂川、莲花之群众赤色割据,又重新发展起来。在反动政府方面以为八月失败朱毛部队业已消灭,至少是不能为大患,不期卷土重来又复如前,使他们大吃一惊。又因蒋桂战争在未发动前,肃清朱毛打破井冈成为湘赣两方共同需要,乃有本年一月之三省“会剿”的进攻。


...待續......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若捉住了豪绅家里的人固然可以定价赎取,这个办法比较难,因为红军声势浩大,土劣每每闻风而逃。此时只有贴条子一个办法,就是估量豪绅的房屋的价额,贴一张罚款的条子,如可值一万元则贴一百元,余类推,限两日内交款,不交则立予焚毁,每到期不交,则焚一栋屋以示威。这个方法很有效力,红军的经济大批靠这个方法来解决。

  敌人这次进攻,从十一月至一月,准备了两个多月,四军亦从十一月起积极整顿。同时彭德怀〔11〕部红军第五军于十一月初由平江游击至宁冈附近与四军会合,红军声势更加浩大。红军对于敌人三省“会剿”,决定以四军出发赣南游击,向吉安一带推进,以彭德怀及袁、王部留守边界应付湘赣进攻部队,在四军至吉安附近,赣敌后方动摇必然撤退,彭、袁、王应付湘军仅有余力,此为我方之计划。再者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之际,边界丛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服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在此时期中红军官兵单衣御寒,日食红米南瓜,两月没有一文零用钱。物质条件如此困难,官兵奋斗精神并不低减,四军的基础确于是时建立,在事实上有了考验与证明。此时期为红军四军复兴与整顿时期。

  (4)第四个时期(从一九二九年一月至三月)

  (A)出发赣南游击部队之经过:一月十四日,四军军部率二十八、三十一两团及一特务营出发赣南游击,企图击破湘赣“会剿”。一月二十八日与赣军三团战于大庾,因当地无群众组织,事前不知敌人向我进攻,以致仓猝应战,我军未能全数集中,并因兵力垒积重叠于一线致失利。我军引退折回粤边南雄界,取闽粤赣边界转至吉安、兴国一带,沿途皆两省交界,红军没有群众帮助,行军、宿营、侦探等事非常困难,敌人又有轮班穷追政策,我军为脱离敌人,每日平均急行九十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皆冰雪不化,困苦加甚,复于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四地连战四次皆失利。枪械虽未有大的损失,但官兵经过三十日左右之长途急行军已属难支,但仍能一致团结,奋勇直前,无怨言,从未发生叛变逃跑等事,此足以打破集团军事行动之空前记录。至二月中旬(正阴历正月初一日),复与刘士毅师全部鏖战于江西宁都、瑞金交界之大柏地,从是日下午三时起相持至次日正午,始将刘部完全击溃,其团长肖致平、钟桓被活捉,因不认识被逃去,得械八百余支,俘虏数略同。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此后,红军由宁都至兴国、吉安、永丰交界处,得江西红军二团、四团之掩护,有一周以上之休息整顿。是时知井冈山业已失败,乃决定到闽粤交界处游击。

  (B)彭德怀、王佐部留守宁冈根据地,于一月二十八日敌分三路兵力,各三团左右,向井冈山进迫,彭、王部仅只千余枪左右,与敌相持五日夜,自动引退。彭部取道赣南与朱毛会合,王部则埋伏在井冈山附近。所谓三省“会剿”,实际只到井冈山游了一次,除红军因战略引退而外,所谓三省大兵对成千整万之赤色群众只有一个“莫可如何”,所以不到一个礼拜即行撤退,边界区域仍然在赤色群众之掌握中。彭部至赣南,于四月初与四军会合于江西雩都。在此大的斗争之后,四军共存有二千余人,彭部只存有八百余人,两部共枪约二千支。

  (5)第五个时期(从蒋桂战争〔12〕爆发到现在)

  二月二十一日桂系袭长沙,酿成湖南事变。湘、粤、赣三省敌人为自己要打架,不能再向红军进攻。红军是时入闽西击溃郭凤鸣〔13〕旅(郭于是役阵亡),于三月中旬入汀州,工作了两个礼拜,红军大大补充,衣履焕然一新,人员增加,款饷亦得有五万元。决定蒋桂混战中放手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斗争,以闽西赣南为游击区域,相机与湘赣边界取得联系,恢复井冈山附近群众割据。红军于三月底由闽西入赣南,游击区域及于兴国、宁都、瑞金、雩都、广昌五县。五月初,蒋、桂在武汉混战告一段落,赣军又向我进攻,红军乃于五月中旬第二次入闽西。正值张贞〔14〕入粤讨桂,红军决定汀州、上杭、连城、永定、龙岩、武平六县游击计划,至七月初复扩大至漳平、宁洋一带。直至现在,计二次入闽,两次击溃陈国辉〔15〕部,陈部实力丧三分之二;两次击溃卢新铭〔16〕部得械两营左右。

  彭德怀部退出井冈于四月初与朱毛会合于雩都,受了使命回边界恢复群众割据游击区域,经过北江、赣南、湘南一带,最近在赣北、湘东游击,在城口得商团械二百余,在南雄得商团械三百左右,在遂川得赣军六十八团一营械,在安福击溃赣军一次,该部实力已增加四倍左右。

  四军的组织及训练

  (一)军队的编制:

  (1)军队的编制在原则上要注意武器与地势两个条件,尤其红军在游击战争时期,因为他是流动性质的,他的编制应该与普通军队不同。红军的战术原则不外“集中以应付敌人,分散以争取群众”。但要军队的编制能恰如其分,做到分散集中两面都好,红军四军此刻还没有这个经验。四军此时成了庞然大物,一切都是吃“大锅饭”的集体行动,分散比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四军此时的武器以步兵为主要,游击的地区时时要不脱离边界山林区域,在流动自如的意义上,红军要通常比敌军行动快,才不易受敌人包围或很快退出敌人“会剿”的范围。四军中经过几许讨论,仍然一仍黄埔式军队的编制。虽然有人曾在红军教导队试验俄国红军的编制法,结果大家看了一回希奇,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只有照抄老的办法,因为上了五个单位不好指挥,每一个连单位超出了百五十人,于宿营给养就大不方便,若一连单位只五六十人,则作战警戒就疲劳得要死。因此四军此时编制仍然为国民革命军的办法,每排三班,每班十人,每连三排,每营三连至四连,每团二营至三营,加上机炮连或特务队。不过时常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红军需要多的徒手兵,一面红军不轻易作战,每战必有把握,因此在胜利后若没有徒手兵,缴得枪械就没有人抬,同时在经常行军,红军病兵多,一个病了,若无一个徒手兵,他的枪弹就无人抬了,所以红军的兵要多于枪为好。第二,红军的非战斗兵,如伕子及政治工作人材,非要多不可。因为红军的任务不仅是打仗的问题,伕子多于搬运物品器械有极大的方便,政治工作人材多于发动群众、训练兵士有极重要的意义。因此每每红军一团,人数有二千,枪还不及千支,就是这个原故。但这是一般旧军官所不懂得的玄妙。

  (2)四军的经济组织可分为执行、计划、监督三部,计划筹款与全军预算及分配支取问题,原则由党的委员会负责,监督经济则由各级士兵委员会负责,每月由军部军需处公布一月收入支取情形,由士委代表会审查,军需处长出席报告负答复解释之责,如有毛病则处罚负责人。执行部则军部有军需处,团部有辎重队,营连有经委会。因此四军此时的经济脱离军官的影响,做到彻底公开,于经济上最能表现红军的平等精神。红军有一副联语道:“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再则,红军的官兵物质享受一样,所以官兵不能有什么分别。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伕头,同时到现在“伙伕头”三个字恰成了四军军长的浑号。


...待續......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若捉住了豪绅家里的人固然可以定价赎取,这个办法比较难,因为红军声势浩大,土劣每每闻风而逃。此时只有贴条子一个办法,就是估量豪绅的房屋的价额,贴一张罚款的条子,如可值一万元则贴一百元,余类推,限两日内交款,不交则立予焚毁,每到期不交,则焚一栋屋以示威。这个方法很有效力,红军的经济大批靠这个方法来解决。
(3)在军医方面,各团有卫生队,军部亦有一个直属卫生队。另外,赣南闽西游击边界皆特别成立红军休养所,来容纳病伤兵。不过医药与医官,很感困难去解决,在十分无法时雇佣本地中医,内外科也相当有功效。同时,此休养所唯一的条件,要四面有群众组织及武装的掩护,在伤兵好了以后,不必一定要回红军即可由当地农协及革委分配到赤卫队〔17〕工作。

  (4)在军事机关人员分配方面,军部有军长、党代表两人直接处理全军日常事务,参谋长一人辅助之,外有参谋处长一人指挥参谋处工作,副官长处理交际庶务等事,军需长负责管理经济及计划等。军成立政治部,设主任一人,秘书长一人,秘书若干名,外有宣传、组织、总务等科,对内担任军队政治训练,指导士兵委员会,对外作群众运动。在一个区域群众政权机关未建立前,政治部得代行其任务。又政治部职权与军部平衡,不相隶属。军部与政治部以上的权力,在此未建立最高苏维埃政权机关时,集中于党的最高委员会。在团、营、连设党代表,团又设政治部主任,由党代表兼。因此各级党代表担任政治工作受政治部指挥。

  (5)四军士兵的组织,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18〕,官长同时为士委会员,全连士兵大会选举五人至七或九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五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代表会,推举十一人至十三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一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十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十七人至十九人组织团士执委,推举一人任主席。全军按三十人或五十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十九人至二十一人或二十三人组成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五人或七人为常委,团举五人或七人为常委,营举三人或五人为常委,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各级士委的任务规定是下:1、参加军队管理。2、维持红军纪律。3、监督军队的经济。4、作群众运动。5、作士兵政治教育。此外,士委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置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或处理,士委开会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散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

  (二)四军的训练:

  (1)军事训练可分为四种方式。第一种日常操课,由参谋长或军官制定日常操课表,按日实施之,所有科目课程均一仍国民革命军之旧,没有什么改更,只是把那些摆架子的于作战无大关系的繁冗虚文去掉,大概注意传令、侦探、警戒、瞄准及野外实习。关于可以振作精神之制式教练,亦有相当注意。第二种于作战之后或一月之后一种结束讲评,由军官负责,报告工作经过并指出缺点与优点。第三种为实地训练,于放哨时由官长说明放哨守则,于守卫时说明卫兵守则,一面使士兵于讲了之后照着去做,一面免掉说教式的训练的干燥无味。第四种由各级负责军官召集各级官长开军官会议,讨论训练方法或对于某种专门问题的报告。

  (2)四军的政治训练:

  1.讲演:由官长召集全体讲话,或作政治报告,或作生活批评,或作工农运动概状报告等。

  2.讲课:在军队有三日的休息,则每日必有一小时政治课,由党代表担任去讲。这个讲演比较有计划的,或定于一月讲演许多题目。这些题目是可以连贯的,使士兵得到一些有系统的政治知识。

  3.早晚点名讲话与呼口号:照例每日士兵生活批评,或对于 明日行动之煽动宣传等。

  4.在一次游击工作、一次战斗、一次行动经过以后的批评,要详细向士兵讲出来。

  5.军队里举行识字活动。简易的办法就是要士兵认红军的标语,认得一个标语即将此标语包含的意义策略告诉他。

  6. 参加群众大会,举行各种纪念会、追悼会、俱乐会,亦为政治教育之另一种。

  7.在士兵委员会内将士兵编成若干小组,小组会上有各种报告,及工作批评,亦为训练的方法之一。

  (3)四军士兵之生活状况:

  1.被服方面在今年三月以前非常吃苦,隆冬尚穿单衣。在到汀州以后每人缝了两套新衣,鞋袜、草鞋、军帽已解决,所以近来军队表面非常整齐。

  2.驻军方面,士委有卫生部管理宿营的卫生事宜,饮食清洁,便所扫除,卧处整理等。

  3.给养方面,每人每日伙食费大洋一角五分,在物价低贱或有土豪打,或有农会赠的时候,常常有剩余,可以分得伙食尾子。若没有帮助的时候,则常感觉太清淡了。红军废除了发饷制度,经济公开多时,每人每月可以发四元至五元的零用费,作洗衣、剃头、买草鞋之用。若钱少则少发或竟至不发。士兵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无闹饷的事,没有钱发,他只怪这几日筹款不到,不会向军长要钱。

  4.士委内有娱乐科,仅于纪念日或每月举行工农兵联欢会,或红军纪念会,有演说,有新剧,有京剧团,有双簧,有女同志跳舞,有魔术,这些多能引起士兵的快乐。

..待續......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三)四军的军纪:

  四军军纪可以分为下列数项:

  (1)战时纪律:临阵退却,畏缩不前,违抗命令等,可由军官就地枪决。

  (2)一般纪律:通敌,叛反,拐枪潜逃,开小差,强奸,乱烧乱杀,敲诈人民财物,均处死刑;赌博则没收其所有金钱,并决定一月内不发零用费;嫖妓则处以夜不归营之罪,因嫖妓而滋事者,量其大小,或处以死刑,或罚勤务,或打屁股或手心;其余比较小的错误则按其轻重处罚之。

  (3)红军三大纪律:各种纪律之后多而复杂,士兵每每弄不清楚,又特别归纳为三大纪律:

  1.不准乱拿工农小商人一点东西;

  2.打土豪要归公;

  3.一切行动要听指挥。

  这三条纪律是一个原则,但包括了一切,所以现红军士兵每每都要抬出这三条来批评他不愿的人,他自己犯了,处罚他也就没有话说。

  四军的游击工作

  四军出发达到某一定地点,即估量敌人并斟酌地方革命群众需要,决定五日至七日或十日以至于一月的游击计划,计划定了以后,即分兵四面出动。在数县范围内经常以每一个纵队(团)为单位,在一县范围内则以一支队(营)或一连为单位出发游击。指挥地点通常在县城或出发部队之中心。在一期游击工作完毕以后,则开始第二期游击工作,或向前推进,或向四方延伸,均由指挥机关斟酌情形定之,如任何方面发现敌人,游击队一日夜即可集中。在部队未集中前,各游击队不得轻易与敌人冲突。至各游击部队之工作通常为下列各种:

  (一)调查工作:游击部队达到某地以后,第一步必须做调查工作,由军官及党代表负责,必须经过调查工作以后,才能开会决定该地工作。因为红军行动如行云流水一般,所到之地皆不明情形,若不调查则一切决定必不能切合当地群众的需要,比如红军标语打倒土豪劣绅,这样写的时候很少,因为太空洞而不具体。我们必须先调查当地某几个人是群众最恨的,调查以后,则写标语时就要成为打倒土豪劣绅某某等。这个口号无论如何不浮泛,引起群众深的认识。关于调查的内容,由政治部制定一个极详细的调查表,内分群众斗争状况,反动派状况,当地经济生活,工价,物价等。当地土地分配情形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等比较,及土地百分比之分配,以及当地特殊产品等;其次对当地情形观察,交通、河流之测量,此关于军事上极需要。这大概是调查工作之内容。这个工作是一个极有趣味的工作,一般同志作起来感觉极麻烦。红军经过一时期,表册便堆积起来,政治部工作人员缺乏,无人整理,每致散失,却是一个遗憾。但是它的好处可以使红军不致不顾环境只凭主观决定自己的政策。

  (二)宣传工作:红军在成立初期,对宣传工作仍沿国民革命军旧习,把宣传工作认为是一部分人的事,尤其是感觉军队是打仗的,宣传是卖假膏药,是讨厌的。这自然是表示兵士对于国民党的不兑现的口号的一种强烈的反抗。红军在经过许多斗争,觉得宣传工作太差,每每红军经过某地,只是少少的几张标语,群众毫不懂红军是什么东西,甚至许多把红军当作土匪打。红军为解决这困难,宣传才逐渐进步了。红军现在有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部,营部,或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五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五个人不背枪,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此五人分两组,一组为演讲队,担任口头宣传,凡红军所到的地方,行军时经过的乡村酒店茶店,或大市镇,均须手持红旗及标语传单,向群众宣传,到了城市更须全体出发在大街、小巷或商店作个别宣传或挨户宣传,半日的时间必须召集一个群众大会。群众为了懂得红军这个怪物,及朱毛的仪容,常常是普遍的跑来参加这个大会。其外一组为文字宣传组,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写字要正楷,以愈大愈好。要用梯子,写得高,使反动派不能随便涂抹。到达一个城市,各连的宣传员由政治部或党代表分配宣传区域,并派人巡视以观勤惰。各连写的标语有暗记不怕冒功或混淆,写错了亦易查出予以处罚。因此红军到达一个县城,只要三小时,宣传工作可以普遍,同时宣传员还负责破坏反动宣传品,如国民党标语等。许多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

  (三)组织工作:红军到达比较工农发展地方,则助其组织发展,或参加他们的会议,为他们纠正过去错误及计划目前工作,在未有组织的地方,则从宣传工作中物色群众中进步分子,大概注意下列对象:

  1.与土豪有仇恨的。2.极贫苦的。3.在贺、叶军队当兵的。4.由外地农协失败来此避难的。5.以前参加革命争斗的。6.与邻县工农会有关系的。把上列的人请到政治部用茶点招待,作一详尽之宣传,征求他们同意,如愿意组织则成立临时革委或工农会筹备处,举出人负责,一面派人为红军作侦探,一面要他们报告土豪劣绅姓名,或引路去打,红军得帮助十元以为办公费,红军去后要他们继续有报告来,如果报告能来,则此种组织是可靠的,该地即有组织的初步了。同时要把一些负责人的姓名、住址、形象记下来,送到邻近有组织的区域,叫他们派人来接受。这个方法可于半日内收效,有许多白色地方用这个速成方法收了效验。许多同志反对这个办法,以为不可靠,或者工作上特别慎重选择。其实这个意见是不对的,我们把他当作一个特别宣传工作,日后有效无效可不必去顾虑的。

  (四)筹款工作;红军每月至少要需要五万元左右,这笔款项大部分出在土豪身上,小部分出在城市商人,有时可以叨光敌人输送一部分来。筹款的秘诀有以下几种:

  1.城市筹款。红军在城市,在扶助工商业发展之条件下不举行经济的没收,只是召集商人代表(拒绝与商会接洽),参加当地革命同志或机关的意见,提出最低额款项,限三日交齐。此款项由商人代表自行摊派,但须依照累进的办法,对于千元以下商店不筹款,如发现包办强迫或不公平等事,得由被损害人用书面及当面报告,再去查明处罚。这个办法十分得着商人拥护,商人每每出很少,而红军的购买力超过了许多,于他们是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同时红军买卖公平,是任何军队及不上的,所以商人十分欢迎。每每红军写信到邻县去要款,不必派兵都可以送来。

..待續......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5)

若捉住了豪绅家里的人固然可以定价赎取,这个办法比较难,因为红军声势浩大,土劣每每闻风而逃。此时只有贴条子一个办法,就是估量豪绅的房屋的价额,贴一张罚款的条子,如可值一万元则贴一百元,余类推,限两日内交款,不交则立予焚毁,每到期不交,则焚一栋屋以示威。这个方法很有效力,红军的经济大批靠这个方法来解决。
2.对豪绅的勒款。若捉住了豪绅家里的人固然可以定价赎取,这个办法比较难,因为红军声势浩大,土劣每每闻风而逃。此时只有贴条子一个办法,就是估量豪绅的房屋的价额,贴一张罚款的条子,如可值一万元则贴一百元,余类推,限两日内交款,不交则立予焚毁,每到期不交,则焚一栋屋以示威。这个方法很有效力,红军的经济大批靠这个方法来解决。

  3.挖窖。豪绅许多现款藏在地下,红军一到他房内便要搜查枪弹或现款,墙壁内、室内之低洼处,或有新痕的地方,都要去试探一下。有时用一盆水倾在房内,某处的水先浸没,则可查知该处土质松疏,从那里挖下去,每每得到现款或金银首饰。红军前后挖得之金子不下三四百两,挖得之现款常常可得着数百元、数千元或至万元不等。

  4.奖励来报告土豪窝藏处或其地窖的所在的,亦常常是有效的法子。按所得的金额的百分比例奖励他们。他们很踊跃来帮助红军。

  (五)欢送俘虏。在与敌人作战得许多俘虏兵,则公开征求同意,如他们愿在红军则马上补名字,如不愿在红军则开欢送会,每人发一二元旅费,由兵士代表致欢送词,希望他觉悟,归田去打土豪,不用再当兵,不要再来打工农和红军。敌人的伤兵,则上好药,发了钱,派人宣传,又请他带了大批传单,雇农友抬到敌人区域附近去,敌人得着大批俘虏伤兵回去,只有气得没有办法。因为这些人蒙红军不杀之恩,深深觉得红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他自己的军队,跑了回去必然要交头接耳谈红军如何如何好,反动军官诬蔑红军共产党的宣传不攻自破。这是一个兵运的好方法。此外对土豪的走狗,如许多农民为了拥护家族,出头来反对分谷、分财物,一经捉获又不能枪毙,又不好释放,因枪毙了他的罪不致死,而且引起不好影响,若释放则他分明是一个反革命的行动,如何能放他。不得已才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召集一个群众大会,由他请几个保人,红军代表宣布他的不是处,但说明他是没有阶级觉悟,受了土劣欺骗,可以不杀他,望他改悔。再由保人及本人向群众说明他是犯了错误,愿以后改过。如此当群众释放,可以得一个很大的宣传。

  (六)红军的游击战术问题。四军的战术从战斗中有许多进步,但只限于大规模的军事游击行动,对于小部队游击的经验比较要少。兹分述如下:

  (1)关于行动的。在前卫之前四五里,或后卫之后四五里,均须派遣便衣短枪侦探,以防敌人意外袭击,或无谓之冲突。

  (2)关于驻军的。每日对敌人方面必派遣一连或一排以上之武装游击队,作三十里左右之侦探及宣传工作。若发现敌人,该队一面抵抗,一面飞报,使我军能准备应付或撤退不致打不必要打的仗。

  (3)红军不攻坚。若土豪跑到炮楼里去,或敌人闭城固守,或据险抵抗,红军绝不去攻击他。因为:1.攻坚费时日。2.攻坚我之损失必数倍于敌。3.在游击中我军炮兵是不健全的。4.若轻易攻坚,一个时期急切难下,四面的敌人很易从四面包围拢来。关于此点指挥官务要有决心,不要轻易凭气愤去乱干一下。

  (4)打圈子脱离敌人包围与穷追。大敌前来,我不能与之作战,则利用打圈子的办法,向没有敌人的地方跑,我军须要走得路,使敌人赶不上,同时经过地方要有群众及党的组织,才有人担负前后侦探工作,不致受敌前后夹击。

  (5)在没有党及群众组织的地方,不轻易作战。有党有群众的地方,我军有极大扶助,如运输、救护、扰敌、侦探等,敌人处于孤立地位,与之作战比较有胜利的把握,即不幸失败亦有法收容。

  (6)不明敌情,绝不作战。红军驻在某处忽然发现敌人,不知敌人多少,或从何处来,则绝不应战,千万撤退数十里,十分接近只好派掩护队。因为敌人敢向我进攻,他是有计划的,我们不要轻易去如他所愿而上当。如果敌大我退自然我占便宜,如果敌小我退不过有点疲劳,再去打不迟。

  (7)单纯军队的袭击。侦知敌距我有百里以外,我军轻装尽一夜功夫跑到,出敌不意而歼灭之。

  (8)用群众封锁的袭击。在敌接近我时,我方有群众的组织四面断绝敌人交通,使敌人不知道我军已在其附近,然后利用拂晓将其击溃。

  (9)用群众扰乱,红军以主力解决敌人。在作战时,分一部红军,以一排为单位,每一排领导三四百工农勇敢分子,多打红旗占领四面山头,利用工农的武器土炮、刀矛、喇叭,利用满山遍野群众打吆喝去扰乱敌人,然后红军以全力出其不意,从侧面击溃之,或利用赤卫队日夜打冷枪,或埋伏在山林中瞄准打大旗左右的指挥官,先使敌人恐慌疲倦,然后用生力军袭击之。

  (10)在后有追兵,前有阻挡部队的时候,或追兵过于强硬的时候,为了脱离敌人,可以一部队伍距敌四五里引其走大道,大队则取间道脱离敌人,或猛出敌后而袭击之,或用农民在另一路上划路标,贴标语,以引诱敌去穷追,我军从小道冲出。

  (11)不打硬仗。不能十分有把握的仗就不打。“杀人三千,自损八百。”这是一句好话。尤其红军干部补充困难,子弹不易,打了胜仗不能得枪械,在红军战术上均是失败。

  (12)敌人若进攻我的根据地,我军则绕道去劫其后方,此为围魏救赵之老办法,红军常用有效。

  (13)我要攻击某处,不直接前去,偏偏走旁一个方向,到了中途忽然打转,以迅雷不及掩耳手段击溃敌人。

  (14) 敌人急急追来,择一个好地形,埋伏的好好的,候敌一来一网打尽。

  上面十四条,有的为旧式战术所无,有的为旧式战术所本有,但均为四军的法宝,故一并录出。


..待續......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6)


四军的近状

  (一)目前的游击区域:本年五月二十日左右红军击溃陈国辉部两营,占领龙岩,五月底进占永定,陈之全部由粤撤回。红军往连城游击,复于六月十九日进攻龙岩,陈部五营、三营全部缴械,陈仅以身免,其余两营因未在龙岩幸而得免。红军因此即决定闽西龙岩、永定、连城、上杭、汀州、武平六县游击计划。龙岩城由六月起迄在红军手中,至近日始放弃。永定自本年四月起直至现在始放弃。上杭全县均有群众暴动。汀州、武平有一部公开斗争。连城南部全为赤色区域。宁洋、漳平,红军派部队前往游击。在目前闽西之游击计划,积极准备反动派三省“会剿”之到来,如三省合兵进兵闽西,红军可取道闽北入赣东、赣南发动沿途的群众,或入闽省腹地到福州、延平之间活动,或分兵两路,一路往闽北,一路留闽西。上面三个方式视敌人逼进情况大明时才作决定。

  (二)四军的实力:四军现分一、二、三纵队,此项为基本部队,每纵队分两个支队,外加直属机炮连及一特务队。一个纵队相当反动军一团,战斗力过之。每纵队人数在一千六百人左右,枪八百至九百,手枪排长以上军官均有一支,手机关枪每纵队有两挺,每纵队有机关枪两挺,迫击炮两门,合组机炮连。四军子弹不甚充足,因经常没有接济。另属于四军所指挥的彭德怀部,江西红军二、四团,当另有报告说明之。

  (三)四军官兵伕的成分:

  1.历史的:贺、叶旧部到现在大半成了干部分子,现在还在当士兵者为数极少,以官兵伕合计,此项人数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二,湘南农军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四,历次俘虏敌方士兵所改编的约占十分之二左右,在赣南闽西新招募的约占十分之二。

  2.籍贯的:湘南人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五,闽赣人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二,其余十分之三则为其他各省人。

  3.年龄的,少年(十八至二十五岁)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六,壮年的(二十五至四十岁左右)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三,老幼的(十六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一。

  4.战斗兵与非战斗兵之比例:战斗兵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六,余为官佐伕役等。

  结 论

  把四军一般状况详叙之后,还须把它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作为一个结论,以补足上面的不足处。

  (一)优点:红军与普通军队大概从四方面去分别:

  (1)红军是阶级的军队,为自己本阶级利益而战,没有雇佣性质。

  (2)红军是工农阶级的学校,官长尽是提高士兵各种文化知识,不像旁的军队以严刑峻法,把兵士作成好管理的奴隶。

  (3)红军各部分间非常团结,内部官兵是兄弟一般关系,非常欢爱,不会像反动军队之不能团结,发生互相厮杀等事。

  (4)红军是由工农斗争中产出,不能脱离工农群众。

  在上面四点,红军四军渐做到了。如雇佣性,四军在过去困难当中能继续奋斗,实由于兵士自知当兵是为的自己及工农大众,不是为的饷银而当兵,尤其伤兵同志在困苦万分,没有抱怨或恃功骄傲等事。如红军的学校化,因此刻在流动时期及训练人才缺乏,没有做得十分好,但较之反动军队,士兵的政治认识、文化程度都要高些。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尤其是恶劣的政治环境及斗争历史,更坚决了他们的团结。其次为红军与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四军在过去经验上使每个兵士都知道对本地工农的帮助的重要,达到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压迫工农是红军最重的犯罪。

  (二)缺点:

  (1)造成党军的错误倾向。

  (2)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时常发生职权上的纠纷。

  (3)士兵委员会的运用不好,有时士委超出职权的范围,有时又不发生作用,等于空闲机关。

  (4)因经常在行动期中,伤病兵安插非常困难,安置在农民群众中,医药仍然没有办法,相当影响斗争力。

  (5)集团军队的力量须能驱逐较大的敌人,但养成了群众依赖红军的心理,忽视本身的力量。

  (6)经常受敌人封锁,对政治消息及各地革命实况隔离,以致红军中人常常有囿于一隅的观察,进退比较困难。

  (7)经常与敌人冲突,干部感觉着补充的困难。

  (8)红军士兵来源多半出于招募及改编敌兵,因此军队只能集团行动,竖极大目标引起敌人围攻而不能做到化整个为零。

  注 释

  这是陈毅在上海向中共中央作的书面报告。原载一九三○年初《中央军事通讯》创刊号,收入本书时,编者根据史实对个别文字作了订正。

  〔1〕朱德率领之叶、贺残部,指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朱德(一八八六――一九七六),四川仪陇人。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军长。叶挺(一八九六――一九四六),广东惠阳人,南昌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贺龙(一八九六――一九六九),湖南桑植人,南昌起义军总指挥。南昌起义失败后,叶挺辗转香港,后来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贺龙与周逸群等经上海返回湘鄂西发动和领导武装斗争,朱德与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随后发动了湘南暴动,并带领所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胜利会师。

  〔2〕毛泽东率领之卢德铭团(张发奎之警卫团)及湘东农军,毛泽东(一八九三――一九七六),湖南湘潭人,一九二七年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侯补委员,接受领导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组织秋收起义的任务,担任秋收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卢德铭(一九○五――一九二七),四川宜宾人,原任武昌国民革命军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后率部到江西修水与湘东平江、浏阳农军会合,参加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任总指挥。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部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创建了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范石生,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与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有旧交。一九二七年冬,朱德、陈毅率部抵达湘粤赣边时,一度与范部建立了统战关系。

  〔4〕许克祥、周斓、白崇禧,当时许克祥任国民党军独立第三师师长,周斓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七军军长,白崇禧任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

  〔5〕袁文才、王佐,袁文才原是宁冈农民自卫军首领。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后,他率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后任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团长。王佐原是井冈山农民自卫军首领,一九二七年十月率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后任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副团长。

  〔6〕杨如轩、杨池生,当时杨如轩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一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池生任国民党军第三军第九师师长。

  〔7〕吴尚八军,指当时吴尚担任军长的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第八军。

  〔8〕王尔琢(一九○三――一九二八),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后随起义军余部上井冈山,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

  〔9〕周浑元,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集团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

  〔10〕刘士毅,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五师副师长兼步兵第十五旅旅长。

  〔11〕彭德怀(一八九八―― 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同年十二月上旬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

  〔12〕蒋桂战争,指一九二九年三、四月间蒋介石和广西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军阀战争。

  〔13〕郭凤鸣,当时任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

  〔14〕张贞,当时任国民党军暂编第一师师长。

  〔15〕陈国辉,当时任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16〕卢新铭,原任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补充团团长,后任该旅旅长。

  〔17〕赤卫队,指革命根据地中群众的武装组织,不脱离生产。

  〔18〕士兵委员会,在红军中为了发扬军队内部民主而建立的群众组织。


...全文完........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kk666




註冊: 2006-03-1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陈毅述红军筹款秘诀:贴条子勒索豪绅 不给钱就烧房子     Post time: 1 月 3 日


..............................方志敏和他的家人



在中国革命的斗争史上,有一位英年早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身于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他在狱中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十几篇遗作,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绝唱,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缅怀先烈,昭示后人。在纪念方志敏烈士百年诞辰的日子里,笔者走访了方家后代子孙。这里记载的,是有关烈士的情与爱及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方志敏一生为革命操劳,竟没有一张与妻子或儿女合影的照片,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个遗憾。还是若干年后的一位画家将方志敏和他的妻子缪敏画了一张合影照片,才流传至今。

  方志敏和缪敏的婚礼,是在朱培德“欢送共产党员出境”的1927年6月5月举行的。为了便于工作,区委批准方志敏和缪敏结为夫妇。在彭湃等人的撮合下,这对革命夫妇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结成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去迎接生活的考验。

  缪敏是江西弋阳县葛溪乡缪家村人,生于1909年11月4日。缪敏自幼好学上进,且能歌善舞,在家乡一带远近闻名。她是南昌市女子职业学校的高材生,已经参加革命,入了团,表现很好,生活上也保持着农村女孩艰苦朴素的品质,方志敏对她很有好感。

  南昌黄家巷31号是省委秘密交通机关。喜事总得有个喜庆的样子。工作人员把红纸买来后,区委书记罗亦农说:“请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我们的才子彭湃同志写幅喜联。”彭湃欣然命笔,写下这样一幅对联:“拥护中央政策方缪双方奋斗到底,努力加紧下层工作准备流血牺牲。”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赣江水雾迷蒙。方志敏告别新婚妻子,独自踏上了艰辛的战斗行程。不久,就在方志敏苦苦追求,呕心沥血建立起弋阳九区红色战斗堡垒,再赴横峰大干一场的时候,波阳县委被叛徒出卖,县委负责同志林修杰、周菽菡和做文印工作的缪敏被捕。两位负责同志在被捕的第三天就被敌人枪杀了,没有暴露身份的缪敏还在狱中。

方志敏强忍悲痛继续发动民众,点燃了楼底兰家村“革命的火药箱”。

这年12月底,缪敏被保释出狱,回到了方志敏的身边工作。此后,缪敏一直伴随方志敏南征北战,她曾担任闽浙赣省反帝大同盟主任等重要职务,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建作出了贡献。缪敏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著名人物之一,她被邵式平、黄道、汪东兴、方志纯等同志尊称为“我们的大嫂”。

方志敏、缪敏夫妇相伴相随的时间很少,但他们为了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解放,决然地牺牲个人的生活幸福,在血与火的战斗生涯中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方志敏对孩子们十分喜爱,可是难得有时间长相聚。在赣东北中心的葛源期间,方志敏工作很忙,回到家里总是看书、

阅报告、写文章。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忘记带儿子方英出去散步,至今还有人记得他牵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葛源街上散步的情景。有一次,苏区剧团在红军五分校场地演戏,方志敏全家都去看了。回家后,方志敏接着伏案工作,方英和弟弟方明就在床上拉开蚊帐演起戏来。

弟弟既然是“汉奸”,方英当然不客气地把他捆了起来,大声喝令他跪下,弟弟哇哇大哭起来。方志敏和缪敏看到孩子们假戏真做,高兴地称赞说:“演得好!演得像呀!”才华横溢的方志敏也是个活跃人物。

1930年1月,他曾编写革命新剧《年关斗争》,并在贵溪亲自登台演出。

  本来,红军得到很大发展,装备也有明显改善,完全可以对付敌人发动的第二次全国性“围剿”的。可是,新任红十军政委涂振农软弱惊慌,不打一仗,眼看着苏区的土地一天天被占领。

方志敏极为痛心,力挽危局。他在特委会议上批判了涂振农的逃跑主义思想,由方志敏接任涂振农代理红十军政委,并得到中央批准。方志敏立即和邵式平、周建屏率领红十军向贵溪方向行动,用包围、设伏、奔袭战术三战三捷,使贵、余、万苏区稳定下来。

正在这时,闽北告急!独立团长在敌人“围剿”中不幸牺牲,被围困部队处境险恶。方志敏考虑全局,同意邵式平、黄道等人提议,由他们留下来组织各县区武装和赤卫队,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暂时对付敌人对赣东北的进攻,而他自己则和周建屏率领红十军向闽北急速进发,一鼓作气连打十一仗,每战皆捷,收复了闽北根据地。至此,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

  1932年9月,方志敏二次援闽作战,是奉中央通知,扩大闽北苏区,使之和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为开展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肩负重任的方志敏和同志们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在进闽22天的转战中,消灭敌人4个团,调动敌人几个师,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

  之后,红十军即分路牵着敌六、七师忽东忽西地兜圈子,一看准机会,就回头打它一下,弄得敌人损兵折将,毫无办法。战场上取得主动,根据地随之扩大,新打出了余干苏区,开辟了皖浙赣边界的(开)化、婺(源)、德(兴)苏区。这样,到1932年12月,中央苏维埃便决定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方志敏任省苏维埃主席。此后,红十军继续避开正面强敌,东向浙江,北出皖南,巩固和发展皖浙赣边界苏区,并准备寻机配合中央红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恰在这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将红十军调往中央根据地”的电令,方志敏内心十分不平静:红十军是他和战友们历尽千辛万苦创建起来,又经过多年浴血奋战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眼下一走,第四次反“围剿”正需用兵,闽浙赣失去了主力军的支持又怎能战胜强敌呢?为什么非得将红十军调走不可呢?果然,两个月后,方志敏才得知毛泽东根本不知道红十军调往赣南中央苏区的事。当时,毛泽东问邵式平和方志纯:“你们为什么把部队带到这里来?”“是中央调我们来的呀。

”毛泽东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红十军不应当调到中央苏区来,应该加强你们赣东北根据地。你们那里搞得好,以武夷山为中心,发展武装力量,可以直捣杭州、威胁南京。”方志纯听了高兴地问:“那么我们还是把队伍带回去吧?”毛泽东语气低沉而又严肃地说:“不行,要服从中央的命令。

”这时候的党中央,正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所把持着,他们以批准毛泽东养病为名,实际上已撤了他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

  红十军调走了,方志敏建议组建新的红十军,以应付闽浙赣省面临的困难局面。他以赤色警卫师1500余人为基础,集中各县独立团、营的部分人和枪,抽调省、县两级的90多名巡视员任连、排长,编成二十八师、二十九师和三十师,组建了一个新的红十军,接着又开展“扩红”,一下又扩军3000多人,给新十军和县独立团补充了兵员。此时到达中央根据地的红十军已改为红十一军,首先攻克了余溪、光泽,消灭了周志群部一个团,与中央红军协同作战,牵制了敌人的三个师;方志敏乘此机会,在弋阳、贵溪地区,对新调防来的敌人发动突然袭击,随之主动跳到浙西,

又一次攻克开化,并大力开展群众工作,扩大了开化婺源德兴苏区。2月底,红十一军与中央红军协同作战,又开辟了闽浙赣苏区的信(江)抚(河)分区,方志敏乘势率部从化婺德突返周坊,会同贵溪独立营、游击队消灭了敌人第四师和二十一师各一部,从而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经过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赣东北根据地的形势趋向稳定。方志敏腾出手来专抓政权建设工作。他深入基层,先到横峰,再到弋阳,又去乐平、景德镇、德兴,到处发动群众,选举干部,恢复组织,整顿武装,发展生产。

1933年3月,闽浙赣省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葛源召开,方志敏致了开幕词,作了工作报告。眼看各项工作很有起色之时,传来了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准备集结100万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消息。

身为闽浙赣省委书记的方志敏率领闽浙赣苏区军民全力投入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之中。然而王明“左”倾路线却批评方志敏向皖南发展是“分散保卫苏区力量的错误行动”,是“分散主义”;摆地雷阵,是“单纯的防御”,是军事上的“右倾保守主义”等。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我们没有能够赢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敌人终于迫近闽浙赣苏维埃省会——葛源。

  1934年10月初,方志敏接到中央军委电令,要他重组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皖南出击,开辟新区,北上抗日。

先遣队最初从瑞金出发时,正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的紧急关头,中央军委赋予先遣队的另一使命即是要吸引和调动一部分敌人,以配合中央主力红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此时,红军主力已出发长征,一支只有几千人的先遣队要完成如此艰巨的战略任务,方志敏深感责任重大。遵照军委的命令,先遣队与闽浙赣苏区的新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实行合编,成立了红十军团。

  红军就要远行了。当天晚上,缪敏为方志敏整理行装,方志敏交代即将临产的妻子要当心身子,缪敏则叮嘱丈夫小心肺病,并祝他一路平安。

  方志敏率领部队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征途。敌人调集重兵分成多路围追堵截。方志敏在寒冷的冬季转战疆场,艰苦卓绝。终因寡不敌众,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1935年1月29日下午1时,方志敏不幸被捕了。

  1935年6月,缪敏也不幸被捕,随后被国民党当局判了无期徒刑,关押在南昌女子监狱。敌人甚至连孩子也不放过,派兵到缪家村去抓方英,叫嚷让外婆带着孩子去县城坐牢。才4岁的方明当时住在德兴姑姑家,也由姑姑陪着被押到上饶、弋阳来了。

乡亲们为了救出方志敏的“崽”,不怕受株连,多方奔走,设法营救。由于孩子们实在年幼,无罪可言,敌人害怕激起民愤,在关押了几个月之后,由乡民们具保,不得不释放了他们。临走时还要他们“随传随到”。

  此时在牢狱中的方志敏,受尽种种磨难,但还惦记着妻儿,当敌人一次次劝降,妄图以夫妻感情来触动方志敏时,他都严辞拒绝。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共产党人方志敏英勇就义于江西南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项英、陈毅等同志亲自出面交涉,缪敏才被从监狱释放。闽北省委决定缪敏带两个儿子去延安,女儿方梅寄养在农民家里(小儿子方兰已在五次“围剿”躲山时病死了)。

1938年春末夏初,缪敏母子三人历尽艰难,千里跋涉到达延安。毛泽东在窑洞里亲切接见了李祥珍(缪敏当时的化名)。谈话中,毛泽东笑容满面地弯下腰摸着方英的头问:“你知道你爸爸是谁吗?”8岁的方英自豪地抬起头说:“我爸爸是方志敏,你还不知道?”毛泽东听了连连点头高兴地说:“是的,我知道,我知道的!”他亲切地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本领,长大了,为爸爸报仇。毛泽东还亲笔为缪敏题写了“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们前进的,只要克服,并加坚持,困难就赶跑了”几个金光大字,以表彰缪敏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勉励她抚养好烈士后代并为党继续战斗!此后,方英和方明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在革命队伍里茁壮成长。1947年,方英在父亲牺牲的第十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缪敏在随后的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了延安女子大学政治指导员,解放军二野华北七纵队供给部副政委,中央冀鲁豫二地委社会部副部长,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三医院副政委等职务。全国解放后,缪敏被组织安排回到江西工作,先后担任了中共上饶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兼妇委书记,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厅级)等要职。“文革”中缪敏受到严重冲击并被造反派关押,于1970年1月平反解放。

她晚年从事对方志敏及赣东北苏区事迹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撰写出版了《回忆方志敏同志》、《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等书籍。1973年,缪敏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将稿费2万元捐献给缪家村修建圩堤和校舍,造福于后代。1977年7月9日,缪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家中溘然逝世,享年68岁。

  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曾这样说道:“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的牢狱里面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么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地,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精神情操!我讲这段话,并不是说要让大家效仿方志敏所说的过去那样一种生活,而是说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浩然正气。”

  正因为方志敏有着这样一种浩然正气,他在极为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斗争形势面前,不踌躇,不彷徨,不动摇,不退却,即使受到暂时的挫折,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勇于开拓工作的新局面。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革命气节却是永存的。
.......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6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