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
作者 |
訊息 |
tony01
註冊: 2003-06-30
上載我的肖像
|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用Optio S在酒樓影, d相好黃, 可能因酒樓燈光偏黃, 請問可如何改善? 已用flash and auto.
|
|
|
|
 |
vgar
註冊: 2002-12-30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偏黃因為現場燈光問題 , 你可以用 photoshop 執一執個 level , 另外下次影相時唔好用 auto white blance , 自已選返烏絲燈
|
|
|
|
 |
dede
註冊: 2002-12-17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此主因是你的內閃燈唔夠光, 現場酒樓的光比你的閃燈還?, 相機自動啟動閃燈時, 會用上內定的閃燈白平衡, 就會被現場光造成色調變黃。
可用 vgar 所教方法, 改用烏絲燈白衡,
但影主體近的時候, 閃燈又夠光, 咁此時的色便被閃燈所影響, 所以也要看拍攝時的距離, 閃燈夠光時便用閃燈白平衡, 唔夠光時便用燈?白平衡, 隨時靈活改變白平衡。
|
|
|
|
 |
oldpear
註冊: 2002-12-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複雜光源引致的偏色問題, 非小型相機獨有, 即使用到專業機種和強力閃燈, 在閃燈射程不到且現場也有一定光度的背景下, 也會出現偏色。
解決的方法是將白平衡設為燈泡型, 或在現場光底下對著純白目標自訂白平衡, 閃燈則用金黃色玻璃紙遮蓋, 這種玻璃紙書店有售, 應買最淺色的那種, 現場用閃燈補光試拍後看看效果, 有時需要用到二層玻璃紙才會和現場光平衡, 又或者改用更深色調者, 多試幾次就會找到理想顏色的玻璃紙, 拍電影也是使用同樣方法來平衡日光燈和現場光的, 一些必須用菲林拍攝的項目, 攝影師會選用燈泡型菲林, 以相同方法將閃燈的色溫由5500度降至三千餘度。
我也有台Optio S(買來常帶在身邊抓拍之用), 就像大多數DC那樣, 當白平衡設定為燈泡型而啟動閃燈時, 相機仍會「自動地」平衡於閃燈的色溫, 所以也需要用到上文所述的閃燈灑紙來平衡現場光, 但Pentax DCs有個「獨有」的功能, 就是內置濾鏡(其實也是改變白平衡), 如果使用藍調的濾鏡配合閃燈, 大概可配合現場的太陽燈使色彩變得近似正常, 原因是Optio S的閃燈同步速是 1/40", 這個速度足以將現場光納入, 雖然理論上藍調濾鏡會將閃燈的色溫進一步提高, 但我發覺在數碼濾鏡功能下, 閃燈的光只是一種「無性別」(不含色溫參數)的光源, 反正拍數碼相不需額外消費的, 自己試試多個濾鏡組合便可找到平衡點了。
說到尾, Optio S(包括大多數小型DC)也不是酒樓拍攝的理想工具, 如常需拍攝這樣的題材, 一支額外的SLAVE FLASH是少不得的, 但也需要用到閃燈濾紙, 才有較理想的色調。
|
|
|
|
 |
oldpear
註冊: 2002-12-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還有些補充:
上述所說的「閃燈濾紙」其實是很普遍的手法, 不過DC的興起似乎已很少拍友肯深入鑽研色溫之道了, 筆者也明白對於一台小型便攜或DC來說似乎是隆重一點, 其實, 很多時代替品就在你身邊手到拿來的, oldpear在此再介紹另一個急就章的方法。
原理和文文完全一樣, 只不過濾紙不需購備, 在酒樓櫃面一定會找到膠紙座, 那種微黃的透明膠紙本身就是濾紙的臨時代替品, 撕下一小片將整個閃燈面蓋著就是了, 雖然蓋了一層膠紙會稍為減弱閃燈的輸出, 但效果還算是滿意的。
^_^
|
|
|
|
 |
dede
註冊: 2002-12-17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oldpear 前輩, 改變閃燈色?, 真係你唔講都唔知呀, 雖然要多試, 但經驗是要累積的, 真的是好方法, 謝謝, 又上了寶貴的一課
|
|
|
|
 |
oldpear
註冊: 2002-12-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6 月 30 日 |
|
|
dede兄, 回覆上文時睡眼惺忪, 錯字連篇, 見笑了。 ^_^
|
|
|
|
 |
danny_lch
註冊: 2002-12-0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7 月 1 日 |
|
|
hi oldpear,
I am a beginner for taking photos.
Can you explain what is the details of 閃燈白平衡 since it is not explained in manual?
I am now using Canon S45, is it the same case that 相機自動啟動閃燈時, 會用上內定的閃燈白平衡 since it is not specified in manual ?
Sorry, I do not understand why 微黃的透明膠紙 can solve the problem ?
thanks,
|
|
|
|
 |
oldpear
註冊: 2002-12-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7 月 2 日 |
|
|
Hello Danny,
差不多全世界的萬次閃燈都是定位於5500度K, 亦即是陽光普照下的色溫, 所以在日光下用閃燈補光和用日光型菲林拍攝室內照片, 閃燈所產生的色溫偏差不易被發覺。
數碼相機可自定白平衡, 我所說的「開啟閃燈時相機自動將WB定於日光」是指入門級DC而言, 較高層次的DC未必是這樣的, 用家可完全自控白平衡以營造特別氣氛。舉例說, 當你自訂白平衡為燈泡型在室內拍攝而啟動閃燈時, 閃光到達的主體會引致嚴重偏藍, 若手動地改變閃燈的色溫, 整張照片的色調便正常了, 將5500度K的閃光改變為3800度K的燈泡色溫, 只需加上一張金黃色的濾紙便是了, 上文提到用微黃膠紙的方法是權宜之計, 效果比不加任何糾色紙稍好, 而且只適用於小面積的內置閃燈, 那種是最普通的透明膠紙而不是思高的隱形膠紙, 我做過實驗是可行而且是值得推薦的。
|
|
|
|
 |
danny_lch
註冊: 2002-12-0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7 月 2 日 |
|
|
hi oldpear,
If you do not mind, pls answer why
當你自訂白平衡為燈泡型在室內拍攝而啟動閃燈時, 閃光到達的主體會引致嚴重偏藍,
Can you refer any books or web site for how to make use of white balance ?
thank you very much.
|
|
|
|
 |
oldpear
註冊: 2002-12-2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7 月 3 日 |
|
|
偏色問題係「色溫」作怪, 人眼好主觀, 一張白紙在任何光源底下, 都會被認為係白紙, 但菲林就非常客觀, 佢會忠實地反映當時某種光源下, 從物體反映出來既顏色, 簡單講, 用燭光或閃燈照住一張白紙, 人眼都主觀地認為佢係一張白紙, 但菲林就分別會影到黃色同白色。
數碼相機的自訂「白平衡」, 其實係強制將CCD感應到不是白色的東西當作是白色(255,255,255), 而此物體本來確是純白色的話, 其它的顏色表現就會準確。
事實上大多數光源都不是純白色的光, 所以根本不可能照亮本來是白色的物體之後使該物體反射出白色的光, 而人造燈光也有多種不同原色, 人們就以晴朗無雲的正午陽光作為準則, 在這光源下大概能忠實地反映出該物體的真正顏色, 白是純白, 黑是純黑...而任何光源能和正午陽光有相同的色彩反射, 就被稱為日光型光源, 為了更仔細地界定光源, 科學家創造了「色溫」這個準則, 色溫的意思是某種金屬物被加熱至某個絕對溫度之後, 因熾熱而產生的光, 實驗證明加熱至絕對溫度5500度之後, 金屬就熾熱到產生相等於正午陽光相同的效果... 一般萬次閃燈所發出的光源也就是5500度K的光源, 而水銀燈光約是3800度K, 鎢絲燈剛約3400度K...
請留意, 「色溫」和光源強度無關, 換句話說, 在3800度K的水銀燈照射下, 無論菲林(日光型)感光多少時間, 都不能正確反映白色, 正如你在鎢絲燈光下看到的白紙被認定是白色, 係細心觀察下它確不是白色的, 無論看多久亦然。
理解「色溫」之後, 對白平衡應有進一步認識了, 是嗎? 當數碼相機的白平衡被設定為「燈泡型」時, 它對3400度光源照射下的白紙產生的偏色強制地調整為255,255,255的色調, 但此時用5500度K的閃燈補光時, 所有色調亦被強制地加上某個數值, 最終是產生偏藍的現象。
「色溫」一詞本來就是攝影學中最難理解的題目, 我已經盡量精簡地說明, 希望你能看得懂, 至於典籍, 已很久沒有看過書了, 印象中柯達公司出版的「Photography」有很詳盡和精確的說明。
|
|
|
|
 |
danny_lch
註冊: 2002-12-04
上載我的肖像
|
Re: 相好黃 Post time: 7 月 3 日 |
|
|
hi oldpear,
Although I do not understand some of the explanation, I sincerely appreciate for your detail explanation.
thanks very much.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