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碟到 CD 是一場音樂革命,而 CD 到 MP3 又是另一場數碼音樂革命。那麼,「睇相」由「質感」變成「動感」是攝影界繼從菲林過度至數碼後,另一場「文化」革命。

真的,說到質感,相紙就有如一張張唱片般那麼實在,然而當「靚相」愈來愈多,就連檯頭最後一個根據點也被「攻佔」後,往後的相片就會進駐那幾近不見天日的相簿內。求學時的「蝦蹗」鏡頭、跟同事們的大合照,甚至是結婚時的相片,你對上一次從相簿翻看,是多少個月/年前的事?想「話睇就睇」及省位,現時說到底也不及一部手機和雲端儲存來得方便。不過,數碼攝影、甚至是手機攝影的出現,令我們愈拍愈多,以往的「無地方擺」相片的情況已經變成相片多得難以分類和整理的問題。雲端備份好像只不過讓我們在遺失手機後,「總有一個地方」會幫我們寄存那些回憶,管理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到。幸好,社交媒體和科技的改進,至少我們可以憑著拍攝日期,得悉去年今日,甚至是 10 年前的今日拍攝怎麼樣的相片。
流動 Gadget 產品愈來愈多,「觸得到的質感」相信已經成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一部部的手機已經成為當下分享相片的責任。在科技的巨輪下,我們或許覺得印相、取閱實體報紙、雜誌不夠環保,斬多了很多樹木,不過至少很多紙張(含有膠質者例外)仍然可以被生物降解。可是,一樣樣的智能裝置埋在泥土內,卻會衍生更嚴重的電子垃圾或重金屬污染問題,似乎到頭來好像沒有太大改變,變的只不過是「眼不見為乾淨」吧!
--------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