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 200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別由發明光纖的高錕與及發明 CCD 的兩位美國科學家─Willard S Boyle 和 George Elwood Smith 所奪得,無獨有偶,他們三人的在上世紀 60 年代的發明都對現時的數碼媒體或數碼攝影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自從在香港居住過及擔任校長的高錕獲頒贈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市面上曾出現「高錕熱」─高錕書被熱賣、有應屆中七畢業生表示因高錕的卓越成就而選讀電子工程學系,更甚的,當年有專管創科的官員表示會因此而加大有關的科研投資…

筆者在大學時修讀應用物理學,主修環境物理。從來香港學生對 Pure Science 多半是一門「水泡科目」、賺不到錢的,有「能力」的學生早已選讀醫科、法律及工商管理等學系,不少對「實業」的 Pure Science 科目會「避之則吉」…。Pure Science 的「慢工出細貨」完全不乎合香港民情,尤其在香港的議會文化,「30 至 40年」的科研收成對我們實在太漫長了,香港嚮往的,是即食、是新中國的「中國速度」,我們會肯花時間及資源培育下一個高錕或光學專才麼?那是對香港核心價值─「搵快錢」的最大挑戰!
香港人會敬重高錕,但更愛恨做李嘉誠…
--------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
如果大家想提供有趣既攝影相關故事分享比大家,歡迎 Inbox 比小編,或者 E-mail 去 info@dcfever.com,多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