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 日 (星期一)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Nikon 單反討論區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共 0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浪迹天涯123




註冊: 2015-04-29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宇宙超级无敌巴巴变--变倍接圈研发经历+结构+样张     Post time: 4 月 30 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尼康口AF16全金属变倍近摄接圈终于搞出来了,用了整整两年!
(提示:这里仅讨论技术问题和感受,不涉及商业问题,请各位不要让版主和我为难好吗?多谢!)
很多朋友都了解XPRO的佳能口EF16变倍接圈,但是很多尼康用户一直等待AF16的出现,一直等了2年,我感到非常内疚,自责无能。非常感谢蜂鸟上众多热心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才坚持下来把这个东西搞定。
借蜂鸟宝地唠叨一下经过,和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的快乐和痛苦。
我自己玩摄影多年,也经常外出拍片,发现微观世界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虽然自己有了微距头,但是由于本人比较懒惰,懒于把镜头换来换去,因此极少携带出去,但外出通常带佳能一只24-105L和70-200 2.8L搞定。最开始买了一组几百元的三段式近摄接圈,但使用过程中发现来回更换接圈调节倍率比带微距镜头更麻烦,而且这些三段式电子接圈全都是薄薄的塑料外壳,拆开发现卡口只用4个自攻螺丝拧在塑料外壳上,装上沉重的70-200晃晃悠悠,完全没有安全感可言,而且有个论坛里的朋友曾经用断过这种三段式塑料壳接圈,多节接圈连接后由于力矩太大发现有卡口漏光现象发生。这些问题勾起了我的创造欲。于是用了1年多时间设计了一款佳能卡口的从里到外全是合金的EF16连续变倍近摄接圈,使用起来变焦镜头一样方便,更重要的是挂上70-200不需要任何担心,因为这坨金属能承受上百公斤的拉力,何况是一支不到2kg的镜头。
坛子里不少朋友为这个小发明拍手,玩尼康的朋友也联系我尽快推出尼康版本。这种成功的喜悦毫不留情冲昏了我的大脑,以为有了佳能成功的基础可以顺顺利利的很快把尼康搞出来。
没想到刚开始设计就遭遇到了一连串障碍。
首先尼康的卡口部分复杂的简直和佳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第一个问题就是尼康光圈控制是机械拨杆,而非佳能那种镜头集成的电磁光圈,这种结构做固定接圈容易,但是做能伸缩变长度的接圈前后联动谈何容易?当时就埋怨起尼康,20年前为啥那么犹犹豫豫没有像佳能一样果断放弃这么落后的结构呢? 不过抱怨有个屁用,硬着头皮,干! 经过半年多设计、调整、打样、再调整、打样… … 反反复复。最后终于在内部仅有的5mm空间内实现了光圈拨杆伸缩传动。值得庆贺吧? 哎,要命的还在后边呢…。本以为再把卡口信号接触部件做好就完事大吉。
没想到开始研究做尼康接触件的时候又遇到了更大的难题,我记得当时国产的尼康接圈只有美科做出来,其他厂家一直在研究尼康接圈,但都没有成功,原因就是在信号接触件上了。又一次抱怨尼康真是泥坑啊!尼康这套接触件难度非佳能所能相提并论,不但精度要求极高,结构设计也需要极为巧妙精细才能达到原厂良好配合。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尼康镜头尾部的探针部分还有机身里面的信号接触片部分,这几个零件需要接近10套超精密模具才能搞定。苍老师啊,你们小日本的东西设计得怎么那么变态呐?没有回头路了,继续干吧,于是一生中1/60的时间(按我能活到100岁计)就耗在这套破模具上了,一年半时间内,模具试了无数次,改了十来次,最终这堆破铜烂铁耗尽了我的家当,一台宝马5系就这么变成一堆方方正正的模具了,还好,重量也是1吨多。(痛苦过程省略十万字)
信号接触件这个难关就算越过去了。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貌似国内只有2、3家能做出这套尼康接触件,无数接圈牌子都是贴牌生产的。好吧,这也算是一种成就感吧。再后来呢…,又出现一堆不大不小的坎坷,但都被我无情的搞定了。
更加让我自豪的是2014年我们签下了美国和欧洲知名摄影配件公司的ODM合同,为他们设计生产这款新式专利近摄接圈。在14年北京P&E展会上,我们听到很多老外都说走了好几圈终于看到了一款没见过的产品。我告诉他们,中国有很多创新产品你不知道,我们XPRO更是擅长创新。当时的自豪感真是无法言表,有升国旗奏国歌的感觉,这是我们极大地创新动力。
言归正传,现在这套AF16的应用范围如下:对于带有光圈耦合拨杆(机身卡口上缘的环形拨杆)的机型可以使用G头(全部自动功能)和50/1.8D(手动对焦),对于没有光圈耦合拨杆的机型可以使用所有镜头,只不过D头需要手动对焦。
很多朋友认为这东西不过是个接圈而已,事实上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个AF16接圈比做一支镜头更加复杂,因为它绝不仅仅相当于一只掏空的镜头,还有前半部分的相当于半台机身的结构。用途也绝非普通接圈能比,后期我会慢慢介绍这款神器的更多玩法。
为了更清晰的展示这个接圈的复杂程度,我将一个完整的接圈缩到最短,然后用机器把它部分剖开,这样就可以看到内部的大部分真实结构,仔细观察,每个零件都是金属的,互相紧密配合。
XPRO神器交流群:116180763
Back to top
 
頁數: 1共 0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