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 (星期五) | 會員登記|會員中心
所有牌子 DC、配件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頁數: 1 2 3共 43 回應
上個主題 :: 下個主題  
作者 訊息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NX 老鏡轉接「腹黑熊的影像迴廊」     Post time: 3 月 20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

The 1st blog i made, share to you buddy~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NX 老鏡轉接「腹黑熊的影像迴廊」     Post time: 3 月 20 日

老老實實,轉接老鏡!

開宗明義,這網誌的存在就是用Samsung NX機身轉接老鏡。

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硬插入人類偉大的光學歷史中!(夠霸氣吧)

還是先來個免責聲明:「轉接老鏡是邪道,切勿沉迷!」算吧啦,伏已中,毒已深。

故事由父母親各自遺下的兩支M42鏡開始:

Voigtlander Color-Ultron 50/1.8 & Hanimar Auto“S” 135/2.8(還健在,有心)

之後看了無數次SDF空氣大的老鏡轉接大哉問:
http://www.sonysdf.com/alpha/viewtopic.php?f=10&t=27933&start=255

剛巧以上兩支鏡一支發霉一支霞氣,令我拜訪了香港人型的文化遺產「熊貓維修」達叔。
不如先上幾張近來拍的、自我態覺良好的俾大家止渴:

有人話,攝影是心理補償。但補償也有個限額。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選購器材也該如此。
雖然Canon DC陪我長大,第一部轉接的是「任插到你爽」的EOS 350D,家中還有7D。
但現今科技發達無反當道,作為轉接菜鳥就更應仔細決定,該專注那一個系統。

老老實實,轉接老鏡可以不需要:

1.鏡頭避震(廢話,不過機身防震只是Bonus,長焦還是要學安全快門)
2.藝術濾鏡(用機身特效,不如回家PS)
3.教學指示(手動達人不須要被人Always delight)
4.懷舊外觀(皮具套DIY啦)
5.光學觀境(EVF放大、自動調亮、Peaking、Focus Bar有用多了)
6.雙轉盤(一個方便調快門就可以,光圈環在鏡身)
7.高清攝錄(玩老鏡幾何用手動拍HD?雖然用Leica L39、USSR等無段光圈係新玩法)

如果,老鏡能選擇...(機身)

品牌全片幅:貴、重(做人處事應量力而為)
APS-C DSLR:還是重,而且鏡後距較長,在不改鏡前題下是玩不到Leica L39等旁軸鏡
Panasonic Olympus Micro 4/3:Crop x2,廣角餅才有像樣,感光面積較小,先天有高雜訊、景深不夠淺等問題
Sony NEX:高ISO一流,Peaking實際,但控制介面拒人千里,配德鏡有發色問題
Leica M9:另一個次元的事
Fujifilm X PRO-1:他媽的貴
Pentax K & Q:一件厚多士絕不打板,一件Crop到上月球

勇者主角登場!就是必須無視民族情意結或品牌負擔才敢用的泡菜黑馬:Samsung NX

1.超準的自動白平衡:可專心構圖,慢磨老鏡
2.機身手握大小適中:用大光圈的金屬鏡也比較平衡
3.AMOLED:日光下也能完美手動對焦
4.鏡後距適中:轉接玩Leica L39就能用0.03mm超薄感受
5.$價平:二千五蚊有部NX11機身,夫復何求?

PS:文中相片是NX100、11直出JPEG(已習慣了只較ISO、快門、光圈)
PSS:間中會分享些現代手動鏡,e.g. Samyang、日福,老「手感、品牌」鏡
PSSS:希望兩個星期磨一鏡文,並只提供鏡頭基本資料、第一身感受,所以別問二手價
PSSSS:其實小弟中毒只有半年,望各位Chings補完更正,酒已先賜

To be continued: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mm f/1.8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NX 老鏡轉接「腹黑熊的影像迴廊」     Post time: 3 月 22 日


(壹)光學巨人的臘筆﹣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mm f/1.8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3/voigtlander-color-ultron-50mm-f1.html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貳)絕對平衡的霸者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Post time: 3 月 25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3/schneider-xenon-50mm-f19.html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貳)絕對平衡的霸者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Post time: 3 月 26 日

(貳)絕對平衡的霸者 -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在寫這篇磨鏡文前,筆者不斷提醒自己「一文磨一鏡」,所以有關品牌特色及接環的使用就不會在此詳細說明,讀者如果有興趣就該自己Google做下功課。

施耐德Schneider(簡稱師奶)為西德御三家之首(其餘為Schacht、Steinheil)所製造的每顆鏡頭,不論焦段接口,均有極高解析度、反差適中、豐富層次感、散景凝而不化的特色。

與不斷賣身、色彩一向豔麗的光學巨人Voigtländer不同,師奶的灰階過渡十分完美,幾乎對各種色溫及高光暗部有著「獨裁者的理解」令筆者覺得無論在什麼數位機身用上Schneider的老鏡也會被完全控制。

Schneider的霸道就讓我想起Z高達中的天才斯洛哥
不得不提,其實Samsung曾為Pentax接口製造過單反,上圖為中機階GX20,基本上就是Pentax K20D
(現在NX11還是用那片CMOS,所以NX有點跳的發色對Pentax用家較為受落)

還有是Schneider曾為Samsung製造藍圈自動鏡頭!這種公開合作的關係其實就像Panasonic與Leica,Sony與Carl Zeiss一樣親密。因此,Schneider半世紀前的老鏡用在SamsungNX會怎樣真是令人期待。

順帶一提,有人問:Schneider會否像DC一樣,為SamsungNX製造認證自動鏡?

筆者認為:不太可能,原因有三。
1.Schneider業務專注在大底、電影鏡市場,超平衡發色未必受多玩家欣賞,35mm市場競爭太大了。
2.Schneider在一年前加入了M4/3聯盟,有都為M4/3設計先。
3.Samsung現時財雄勢大,泡菜仔相信自己有能力製造有市場的NX鏡。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DKL)有兩個版本:
(第一代)58mm 濾鏡口較寛大,有光圈連動的景深尺(0.9m版)
(第二代)52mm 濾鏡口較修身,換上了刻字的景深尺(0.6m版)

高光控制一流,暗部富層次感
DKL少有的旋轉散景
超層次感(攝於突尼西亞的鹽湖)
完美的色彩還原(要機鏡天人合一才做到)
嘉道理農場的藝術品
大光圈標頭就是為拍淺景深
光學質素大考驗(紅柱)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Schneider Xenon 50mm f/1.9(DKL)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m42) 2012年花展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叁)豔麗的窮人百微 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Post time: 3 月 31 日

(叁)豔麗的窮人百微 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3/voigtlander-apo-lanthar-sl-90mm-f35.html


這算是老鏡嗎?我覺得算,老牌子、老接口、復刻古典風、手動無電子接點,只要放防潮箱十年廿載就是現在炒到眼紅的老鏡。

銀環黑身的經典設計,對焦環十分柔順但光圈唔算大,最近對焦是0.5m(放大率1:3.5)
光圈葉有9片,前蓋是金屬螺絲型,麻煩但有高貴逼人的感覺。
濾鏡環是m42最常見的49mm,這的確是人像微距二合一、高性價的比誠意之作。

最搶眼的那三色線就是APO,指同時把三原色修正在同一點,以消復色差。
與現在Nikon那些ED低色散效果類近,記憶中老鏡的微距王者Kilfitt也有三色線在長焦鏡前。
LANTHAR是指用有放射性的高級鑭系玻璃,但現在因環保而不用,只有掛名而已。

Voigtländer的APO就是有霸氣
要測試立體感當然找向日葵
測光習慣了用AMOLED
散景算是奶油嗎?
一貫的色彩鮮明,NX直出JPEG也沒偏色
話明Close-up,當然要有Bee
當拍友出動紅圈金圈白鏡全片幅時,白色NX11配銀黑色手動褔仔就十分異相
邊位細緻,逆光紋理一覽無遺
富有現代鏡的層次感
不同時期(姓氏)的褔仔都對金色有豐富的表達
影人像超水準,真的一鏡二用
毒男恩物
天空的藍
DIY螺旋散景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Canon 100mm f/3.5 L39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肆)昭和時代的輕量化 Canon 100mm f/3.5     Post time: 4 月 1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3/canon-100mm-f35.html

產於昭和廿八年(1953)也是佳能的鏡頭標名正式由Serenar改為Canon的一年。
作為Canon第一支100mm鏡頭,輕量化的實踐,重量只有205g,不到7cm鏡長。
結構為4群5片,原廠的遮光罩和皮筒同樣精細。

雖然近年Canon的L39鏡炒到飛天,但外觀成色和銳利度均比俄鏡Jupiter好好多,光圈、最近對焦又比Leica實際,性價比相對較高。
性價比參考:http://antiquecameras.net/canonrflens.html

NX11與L39鏡配合超讚!
藝能L39>NX接環只有3mm厚,唔會因接環厚過鏡身,搞到無曬心情。

輕巧實用令高達迷聯想起F91的V.S.B.R.

天陰時色彩還原優良,富立體感
金屬質感不錯,二線性不明顯
昭和時代的Canon就是有一種平靜感
綠色常被人忽視,但係一眾品牌中NX處理得最出色
比現代鏡還銳利,豬毛可一根根數清
摸得到嗎?
柔順散景,光圈圓潤
100mm的確是進可攻退可守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 Canon 100mm f/3.5 L39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Samyang 8mm f/3.5 Fisheye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伍)實用至上的波兒 Samyang 8mm f/3.5 Fisheye     Post time: 4 月 1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4/samyang-8mm-f35-fisheye.html


開宗明義,這網誌的存在就是用Samsung NX機身轉接老鏡。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硬插入人類偉大的光學歷史中!(夠霸氣吧)
還是先來個免責聲明:「轉接老鏡是邪道,切勿沉迷!」算吧啦,伏已中,毒已深。

故事由父母親各自遺下的兩支M42鏡開始:
Voigtlander Color-Ultron 50/1.8 & Hanimar Auto“S” 135/2.8(還健在,有心)
之後看了無數次SDF空氣大的老鏡轉接大哉問:http://www.sonysdf.com/alpha/viewtopic.php?f=10&t=27933&start=255
剛巧以上兩支鏡一支發霉一支霞氣,令我拜訪了香港人型的文化遺產「熊貓維修」達叔。
Then i start a forever alone miserable life.
Once upon a time... 不如先上幾張近來拍的、自我態覺良好的俾大家止渴:

有人話,攝影是心理補償。但補償也有個限額。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選購器材也該如此。
雖然Canon DC陪我長大,第一部轉接的是「任插到你爽」的EOS 350D,家中還有7D,但現今科技發達無反當道,作為轉接菜鳥就更應仔細決定,該專注那一個系統。

老老實實,轉接老鏡可以不需要:
1.鏡頭避震(廢話,不過機身防震只是Bonus,長焦還是要學安全快門)
2.藝術濾鏡(用機身特效,不如回家PS)
3.教學指示(手動達人不須要被人Always delight)
4.懷舊外觀(皮具套DIY啦)
5.光學觀境(EVF放大、自動調亮、Peaking、Focus Bar有用多了)
6.雙轉盤(一個方便調快門就可以,光圈環在鏡身)
7.高清攝錄(玩老鏡幾何用手動拍HD?雖然用Leica L39、USSR等無段光圈係新玩法)

如果,老鏡能選擇...(機身)
品牌全片幅:貴、重(做人處事應量力而為)
APS-C DSLR:還是重,而且鏡後距較長,在不改鏡前題下是玩不到Leica L39等旁軸鏡
Panasonic Olympus Micro 4/3:Crop x2,廣角餅才有像樣,感光面積較小,先天有高雜訊、景深不夠淺等問題
Sony NEX:高ISO一流,Peaking實際,但控制介面拒人千里,配德鏡有發色問題
Leica M9:另一個次元的事
Fujifilm X PRO-1:他媽的貴
Pentax K & Q:一件厚多士絕不打板,一件Crop到上月球
勇者主角登場!就是必須無視民族情意結或品牌負擔才敢用的泡菜黑馬:Samsung NX
1.超準的自動白平衡:可專心構圖,慢磨老鏡
2.機身手握大小適中:用大光圈的金屬鏡也比較平衡
3.AMOLED:日光下也能完美手動對焦
4.鏡後距適中:轉接玩Leica L39就能用0.03mm超薄感受
5.$價平:二千五蚊有部NX11機身,夫復何求?

PS:文中相片是NX100、11直出JPEG(已習慣了只較ISO、快門、光圈)
PSS:間中會分享些現代手動鏡,e.g. Samyang、日福,老「手感、品牌」鏡
PSSS:希望兩個星期磨一鏡文,並只提供鏡頭基本資料、第一身感受,所以別問二手價
PSSSS:其實小弟中毒只有半年,望各位Chings補完更正,酒已先賜

To be continued: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mm f/1.8 (壹)光學巨人的臘筆 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mm f/1.8

擁有四分一世紀的光學功藝,曾傲立於 Carl Zeiss、Leica 等西德光學巨人,總走不出巨星殞落的命運。帶著渾濁不清的血統:原福>蔡福>祿福>日福,把人類光學歷史延續下去。

福倫達 Voigtländer和施耐德 Schneider是寡人最愛的兩個老牌子。不管那個時期Voigtländer就如鋼彈中藍色巨星的蘭巴一樣經典,對色彩的表達根本是一種「華麗的挑戰」,成像不似蔡司的油畫風而是天才橫溢的臘筆風。

這顆家傳古鏡是Rollei於1970在新加坡製的M42早期紅標Color-Ultron,本體是蔡司Planar,7片6組鏡設計,鏡尾有光圈頂針而不是A/M切換。
參考:http://www.taunusreiter.de/Cameras/Bessa_RF_histo.html

當初就是第一支插在Canon 350D的手動標頭,連用Av mode都覺得麻煩,大半年後轉接用NX100才懂得品味老鏡。上年暑假就帶佢同支Samyang魚眼遊俄羅斯(全部相直出JPEG)

大光圈標頭必試景深,硬幣同銀紙質感細緻

分析力早就衝爆了千四萬像素

全色彩豔麗

我想金色應是Voigtländer最強的表達

逆光的氣氛其實也不差啊

六角型散景好有特色

弱光下的層次感良好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 Voigtländer Color-Ultron 50mm f/1.8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DKL
(貳)絕對平衡的霸者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

在寫這篇磨鏡文前,筆者不斷提醒自己「一文磨一鏡」,所以品牌特色及接環的使用就不會詳細說明,讀者有興趣就該Google做下功課。

Schneider的霸道就讓想起Z高達中的天才斯洛哥

施耐德 Schneider為西德御三家之首(其餘為Schacht、Steinheil)所造的每顆鏡頭均有極高解析度、反差適中、豐富層次感、散景凝而不化的特色。與色彩豔麗的光學巨人Voigtländer不同,師奶的灰階過渡十分完美,幾乎對各種色溫及高光暗部有著「專制的理解」令筆者覺得無論什麼機身用上Schneider的老鏡也會被完全控制。

不得不提,其實Samsung曾為Pentax接口製造過單反,下圖為中機階GX20基本上就是K20D(現在NX11還是用那片CMOS,所以有點跳的發色Pentax用家較受落)還有的是Schneider曾為Samsung製造的自動鏡頭!這種關係其實就像Panasonic與Leica,Sony與Carl Zeiss一樣親密。因此,Schneider半世紀前的老鏡用在SamsungNX會怎樣真是令人期待。

順帶一提,有人問:Schneider會否像DC一樣,為SamsungNX製造認證自動鏡?筆者認為:不太可應,原因有三。
1.Schneider業務專注在大底、電影鏡市場,超平衡發色未必多玩家欣賞,35mm競爭太大了。
2.Schneider在一年前加入了M4/3聯盟,有都為M4/3設計先。
3.Samsung現時財雄勢大,泡菜仔相信自己有能力製造有市場的NX鏡。

Schneider Xenon 50mm f/1.9(DKL)有兩個版本:
第一代 58mm 濾鏡口較寛大,有光圈連動的景深尺(0.9m版)
第一代 52mm 濾鏡口較修身,換上了刻字的景深尺(0.6m版)

高光控制一流,暗部富層次感

DKL少有的旋轉散景

超層次感(攝於突尼西亞的鹽湖)

完美的色彩還原(要機鏡天人合一才做到)

嘉道理農場的藝術品

大光圈標頭就是為拍淺景深

光學質素大考驗(紅柱)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Schneider Xenon 50mm f/1.9(DKL)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叁)豔麗的窮人百微 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老老實實,這算是老鏡嗎?我覺得算。老牌子、老接口、停產、復刻古典風、手動無電子接點,反正只要放防潮箱十年廿載就是現在炒到眼紅的老鏡。

銀環黑身的經典設計,對焦環十分柔順但光圈唔算大,最近對焦是0.5m(放大率1:3.5)
光圈葉有9片,前蓋是金屬螺絲型,麻煩但有高貴逼人的感覺。
濾鏡環是m42最常見的49mm,這的確是人像微距二合一、高性價的比誠意之作。

最搶眼的那三色線就是APO,指同時把三原色修正在同一點,以消復色差。
與現在Nikon那些ED低色散效果類近,記憶中老鏡的微距王者Kilfitt也有三色線在長焦鏡前。
LANTHAR是指用有放射性的高級鑭系玻璃,但現在因環保而不用,只有掛名而已。

Voigtländer的APO就是有霸氣
要測試立體感當然找向日葵
測光習慣了用AMOLED
散景算是奶油嗎?
一貫的色彩鮮明,NX直出JPEG也沒偏色
話明Close-up,當然要有Bee
當拍友出動紅圈金圈白鏡全片幅時,白色NX11配銀黑色手動褔仔就十分異相
邊位細緻,逆光紋理一覽無遺
富有現代鏡的層次感
不同時期(姓氏)的褔仔都對金色有豐富的表達
影人像超水準,真的一鏡二用
毒男恩物
天空的藍
DIY螺旋散景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Voigtländer Apo-Lanthar SL 90mm f/3.5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Canon 100mm f/3.5 L39
(肆)昭和時代的輕量化 Canon 100mm f/3.5

產於昭和廿八年(1953)也是佳能的鏡頭標名正式由Serenar改為Canon的一年。
作為Canon第一支100mm鏡頭,輕量化的實踐,重量只有205g,不到7cm鏡長。
結構為4群5片,原廠的遮光罩和皮筒同樣精細。

雖然近年Canon的L39鏡炒到飛天,但外觀成色和銳利度均比俄鏡Jupiter好好多,光圈、最近對焦又比Leica實際,性價比相對較高。
性價比參考:http://antiquecameras.net/canonrflens.html

NX11與L39鏡配合超讚!
藝能L39>NX接環只有3mm厚,唔會因接環厚過鏡身,搞到無曬心情。

輕巧實用令高達迷聯想起F91的V.S.B.R.

天陰時色彩還原優良,富立體感
金屬質感不錯,二線性不明顯
昭和時代的Canon就是有一種平靜感
綠色常被人忽視,但係一眾品牌中NX處理得最出色
比現代鏡還銳利,豬毛可一根根數清
摸得到嗎?
柔順散景,光圈圓潤
100mm的確是進可攻退可守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 Canon 100mm f/3.5 L39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Samyang 8mm f/3.5 Fisheye
(伍)實用至上的波兒 Samyang 8mm f/3.5 Fisheye

Samyang是近年冒起的韓國手動品牌,代工名稱有Polar、Falcon、Bower等等。
反正魚眼超焦距大不用對焦,價錢係原廠平兩三倍,又比俄鏡QC好好多。
成像直追蔡司、福倫達,其中35mm f/1.4更在DXOMarks僅次於Carl Zeiss奪亞!

包裝簡約,附送黑絨布袋
各種接口:Canon、Sony、Pentax、M4/3,Nikon更有電子接點
7群10片,包括1片非球面鏡,最近對焦0.3m

魚眼構圖的創意絕不下於「百變星君」龜霸

魚眼也有淺景深(清境高原)
構圖要花心機(唔好影到腳,注意邊位有無雜物)
俄羅斯.史力加
企係只有1米遠,肯定無一個知我包埋佢
中央銳利,邊位收光圈到5.6就好得
主體要明顯,加埋有紋理擴散就Perfect
世界第一重青銅大炮+Big Balls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Samyang 8mm f/3.5 Fisheye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 Schacht Travenar 90mm f/2.8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陸)韓風手動的王者 Samyang UMC 35mm f/1.4     Post time: 4 月 9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4/samyang-umc-35mm-f14.html

筆者就是推薦好東西。這顆手鏡鏡可是讓我打開老鏡不歸之門的原兇!
買77mm巨大口徑的濾鏡可能會額外花掉值鏡身五分一的價錢
10群12片,非球面鏡改善35mm小廣角常有的變型
於最近期的DxOMark評分已在35mm鏡頭中稱冠!
比880g手動蔡司的35/1.4還要輕還要平!
(水貨價還不到HK$3500,還要求什麼呢?)
看來只有EXS Deep Striker能表達那660g的厚重手感和f/1.4大光圈
農歷年假筆者去了傳說中的第三世界國家﹣埃塞俄比亞!

機場Departure定期更換節日佈置,是出發前試鏡的好地方
散景是奇怪的羊毛標誌,有趣吧?
100%Crop 筆者認為是NX11的CMOS能力到了極限,是時候換NX20吧
大光圈就要拍下人像
銳利,沒有什麼補充
最新0.3m對焦其實很方便指食材
最早的人類化石﹣Lucy
汽車總是磨鏡的好題材
寧靜
天使們的眼望向每一個世人
咖啡慶典 Coffee Ceremony@Four Sisters
石教堂內不可用閃燈,室內還是ISO 400
35mm 就是人文鏡
生命樹 Brad Pitt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Samyang UMC 35mm f/1.4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Schacht Travenar 90mm f/2.8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柒)茉莉花香的珠戒 Voigtländer     Post time: 4 月 11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4/voigtlander-skoparex-35mm-f34.html

DKL鏡其實就是指半世紀前 Voigtländer 單反機 Bessamatic 的鏡頭
每一顆原福鏡頭都是工藝品,只有高低檔之分,並沒有質素之別
接口與 Kodak 的 Retina Reflex 相似(主要由 Schneider 和 Rodenstock 出產鏡頭)
現時能調較光圈的轉接環通常都是兩者通吃
DKL的鏡後距比 Nikon 的AI還要長,不像M42似要無限遠鏡片
Nikon 老鏡友可在DKL盡情得到心理補償

Voigtländer Bessamatic 操作手冊:
http://www.cameramanuals.org/voigtlander_pdf/voigtlander_bessamatic-1.pdf

現時還有那家敢說:Because the lens is so good?
6片5群 Bessamatic 中唯一的廣角鏡
因前鏡組非常突出和白銀鏡身精巧美觀,被鏡友稱為「眾神的珠戒」

左邊的是標準0.9m版,右邊的是闊環0.4m近攝版,現時Ebay炒價可差一倍
0.9m版對焦行程短方便抓拍,DKL鏡的光圈偏細但全開已可用
筆者心中的百式,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筆者去年聖誕假便帶了這顆到茉莉花革命的源頭﹣突尼西亞 Tunisia
曾是法國的殖民地,現時也是歐洲人在非洲的度假勝地

原福的藍色表達
希臘風情的沿岸Cafe
不調較曝光補常,而只收光圈是筆者的風格
影相傾斜也是Style
獨自步入小巷探索
突尼西亞就是多貓,狗反而一隻也沒有
羅馬闘獸場遺址
吃光的頭就由它盡情吃吧
轉接在APSC好處就是變型小了
筆者太懶了,珠戒用了遮光罩就沒那麼美
35mm就是要Snapshot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Voigtländer Skoparex 35mm f/3.4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Helios 40-2 85mm f/1.5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捌)小巧的濃郁人像 Schacht Travenar 90mm f     Post time: 4 月 15 日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4/schacht-travenar-90mm-f28.html

Schacht為西德御三施之一,以反差極大、色彩濃爆、散景獨特見稱
其中以35/3.5、90/2.8、135/3.5等三支M42班馬鏡最為出名
後期被Leica收購了,其光學質素可真不輸東菜
它的L39鏡不知為何比M42還要貴一倍,都是被Leica的大名害慘了

作為人像鏡,它的實用性在於:49mm濾鏡口、213g重量、16片光圈葉
光圈全開便是可用,其實拍人像有幾何用到f/2.8以上呢?
(左眼清右眼朦,拍女像欠打啊?)

個性分明、實用性奇高的沙薩比
夕陽中渡海,膚色帶暖意
解析度高,橙紫色真的好配
名付其實的銳利及反差大
光圈全開有點紫邊並不出奇
燈光處理奇佳,氣氛濃厚
紅色爆開了
反光的膠片也帶著質感
光圈收到f/5.6散景也是圓圓的
主體銳利散景化
還是來個聲明:人像相嚴禁轉載,其他文字相片就隨便啦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Schacht Travenar 90mm f/2.8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Helios 40-2 85mm f/1.5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捌)小巧的濃郁人像 Schacht Travenar 90mm f     Post time: 4 月 28 日

(玖)一公斤的黑太陽 Helios 40-2 85mm f/1.5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4/helios-40-2-85mm-f15.html

直接咁講,這支是二戰後蘇聯抄東蔡 Biotar 75/1.5 的最傳奇山寨品
結構為四組六片,約0.9公斤重,濾鏡67mm為不轉動口,黃金色鍍膜
M42中的螺旋散景王「黑太陽神」,邪惡海灣中已炒過六千元的大熱門!
(順帶一提,Biotar 75/1.5 早已炒過萬元)

早期 Helios 40 為俄製M39接口的白銀鏡身,奇怪的66mm濾鏡口,藍色鍍膜

近年網上出現「山寨中的山寨」,名為 Cyclop 85/1.5 夜視鏡
螺旋散景的確相似,但沒有光圈葉實用性會大減
有心買「黑太陽神」的朋友別被騙啊!

本來設計為室內人像鏡,但各種成像特色令佢成為最高評價的俄鏡!
1.勁爆螺旋散景,全幅淺景深中更明顯
2.中央分辨率高,但邊緣大為下降,令主體非常突出
3.每級光圈都有不同型狀,創造多種散景
4.最近對焦0.8m實用,模型產品照無難度

習慣了,童年回憶的共鳴聯想
太古城機械人展覽(夢幻散景?)
影模型絕不比微距鏡遜色
感受到電鍍紅嗎?
開心大發現!
淺景深+邊緣分辨率下降=主體題材明顯
發色很有蔡味
充滿金屬質感
這紫牆紅鐘已成了筆者磨鏡文的指定場景
收到 f/4 還是主次分明
汽車光漆=色彩過渡的考驗
不知不覺,尋找可能螺旋散景的景點,成為了首要任務
冒著被認為是不完全變態或柺子佬,人像鏡怎可不拍小孩?
最Like呢兩張,充分表現「黑太陽神」的大能!
蠻適合拍產品照是個大Bonus
Photozone 詳細評測:
http://www.photozone.de/pentax/149-helios-40-2-85mm-f15-m42-to-pentax-review--test-report
(其實擁有很多人像鏡,但沒有人像拍,是一種悲哀)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Helios 40-2 85mm f/1.5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Corfield Retro-Lumax 35mm f/2.8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obi069




註冊: 2011-04-01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捌)小巧的濃郁人像 Schacht Travenar 90mm f     Post time: 5 月 7 日

(拾)日不落在日耳曼 Corfield Retro-Lumax 35mm f/2.8
http://nxmflens.blogspot.com/2012/05/corfield-retro-lumax-35mm-f28.html
Corfierld 是英國老牌子,但班馬設計及鏡身上 “Lens made in W.Germany” 字樣
應是著名西德二線廠 Enna 代工,成像柔和細緻,適合東方高光人像
7片無段光圈葉,藍色鍍膜,52mm濾鏡口
後鏡組較突出,像筆者手頭上的這顆就抺花了不少

不得不提的,這是鏡後距為 44mm 的 Paxette m39 接口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間,德國 Braun 公司生產了 135mm 葉片式快門相機
機身與鏡頭同樣小巧精緻,有點像 Pentax Q
可換式鏡頭為 m39 螺口,主要鏡頭廠有 Steinheil、Staeble、Isco
可是, Paxette 鏡後距與 Canon EOS 同為 44mm
不能用於 Leica 旁軸鏡,又不像俄鏡加個 m39轉m42 小環就可以用
所以轉接 m42 時便會有微距,但沒有了無限遠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ns_mount
筆者找了很久才明白如何轉接在 NX 機身上:
1.轉接 EOS 接環要磨薄 1.46mm
2.轉接 L39 再用兩面均是 39mm 螺口的調焦筒(厚度最薄要15.2mm)
既然用無反機,當然用方法(2)就同時有無限遠和微距功能
結論:轉接麻煩+小光圈+非主流大廠=便宜
就算 APS-C 也可見到邊沿成像下降,還有小許螺旋散景
雖然 Crop x1.5 還是喜歡 35mm 的視覺
整路燈是街拍的好題材
筆者影女像不多(嚴禁轉載)
插上調焦筒後,最近對焦由 1m 變為 0.1m!
上環夜街
NX11 暗部雜訊實在太多了

鏡頭評分(五✭為最高)Corfield Retro-Lumax 35mm f/2.8

光學質素(解析度、灰階層次、散景表現):✭✭✭
實用性(重量手感、可用光圈、對焦行程):✭✭✭✩
性價比(罕有度、二手市場的成色及價格):✭✭✭

To be continued:Schneider Cine-Xenon 50mm f/2 Arriflex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eugeneakf




註冊: 2007-05-27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捌)小巧的濃郁人像 Schacht Travenar 90mm f     Post time: 5 月 14 日

support Y^_^Y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ricky23cheng




註冊: 2005-09-22

上載我的肖像
題目Re: (捌)小巧的濃郁人像 Schacht Travenar 90mm f     Post time: 6 月 5 日

support
觀看用戶檔案 回覆 Back to top
 
頁數: 1 2 3共 43 回應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到最上層  |  回到主題  |  搜尋 



 討論區列表  |  Need a Login? Register Here 
 User Login
 User Nam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