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觀察與耐性!John Holmes 麻鷹拍攝全攻略

文︰ansel

冬天是鳥攝的季節,大量候鳥來到香港過冬,近日一個《Hunt in the City》攝影展覽就以飛來香港的麻鷹(Black Kite)為題,由攝影師 Samson So(蘇毅雄)及 John Holmes(孔思義)操刀,展現這些出現在城市中的高空獵手。我們請來 John 進行專訪,聽聽他的拍攝秘技!John 有多年的拍攝經驗,在還未轉用數碼相機時,已經用菲林拍攝雀鳥,那時候每格都要諗清諗楚,可說是訓練到出色的觀察力與耐性。John 喜歡鳥攝,亦喜歡觀鳥,他說想用相機「Show the Nature」!

John Holmes 作品
John Holmes 作品

香港仔避風塘︰麻鷹獵食場

今次訪問 John 不是在咖啡室「坐定定」大談拍攝心得,而是帶同腳架大炮走到鴨脷洲,邊拍邊談,從實戰中分享秘技。在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香港仔避風塘中有不少漁船停泊或經過,水流令近海面位置有較多的魚類活動,對於麻鷹來說是個良好的覓食地點。除此之外,香港仔避風塘的兩岸較窄,麻鷹的活動範圍距離拍攝位置較近,有利拍到更大的影像。John 挑戰了一個星期二的下午,約三時至六時左右,他說這個時段太陽偏西,光線不太強烈,而且只要懂得走位,就可以輕鬆以正光或側光拍攝。

筆者追問下午至黃昏時段是否麻鷹的最活躍覓食的時間呢?John 就笑著回答,雖然個別的動物會有其生活規律,但這群野生麻鷹隻隻不同,肚餓就自然會去覓食,挑選這個時間純粹因為光線考慮。John 說南生圍、西貢、米埔等都是熱門的鳥攝地點,但如果想找到其他特別的拍攝地點,除了上網問人之外,其實循著雀鳥的食物尋找,就自然會找到,剩下的就是環境與光線的考慮。

注意背景表現本土特色

John 今次帶上一支 800mm f/5.6 超遠攝鏡頭,配上 APS-C 單反可以做到 1280mm 等效焦距,他另外亦有用較輕便的 400mm 鏡頭(配合 APS-C 機身提供 640mm 等效焦距),兩者互相補足,當然還有一個 1.4x 增距鏡放在相機袋中以備不時之需。John 說在生態拍攝中,焦距愈長就愈易把主體填滿畫框(Fill the Frame),在視覺上做到吸引的效果。不過有時候懂得「Zoom Out」亦是十分重要︰把主體拍得細小一些,記錄更多的背景(純色的天空則例外),表達相片背後的故事,令相片更具欣賞價值。就像今次《Hunt in the City》的作品,John 除了麻鷹主體外,亦拍下不同的高樓大廈、香港仔漁船作為背景,展現本土特色。從過程考慮,Zoom Out 一點亦令拍攝時在觀景器裡追蹤主體稍為容易一點,犧牲少少的相片解像作事後裁相,就可大為提升拍攝成功率。

留意到 John 在他的 800mm 鏡頭上加上了鏡頭迷彩外套,他說這支大炮價近十萬,加上外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讓鏡筒不會直接刮花,且布面纖維的磨擦力較高,放在平面上不易滑動。至於迷彩是否有利隱藏鏡頭呢?John 就說麻鷹視力超群,其實一眼就能看穿這些小把戲,迷彩外套對今次拍攝來說並不是重點。
留意到 John 在他的 800mm 鏡頭上加上了鏡頭迷彩外套,他說這支大炮價近十萬,加上外套可以提供一定的保護,讓鏡筒不會直接刮花,且布面纖維的磨擦力較高,放在平面上不易滑動。至於迷彩是否有利隱藏鏡頭呢?John 就說麻鷹視力超群,其實一眼就能看穿這些小把戲,迷彩外套對今次拍攝來說並不是重點。

John Holmes 作品 John Holmes 作品
John Holmes 作品

無捷徑!一切靠耐性

拍攝麻鷹有甚麼秘訣呢?John 坦言沒有特別的技巧,最重要是耐性!麻鷹飛得高飛得低,走得遠走得近都不能夠人為控制,一切都是靠運氣。有耐心、夠勤力,就自然會遇上機會。就如今次 John 拍攝麻鷹作展覽,就幾乎日日都來拍攝,拍得多了,自然就有更多的佳作。

John Holmes 作品
John Holmes 作品

注意拍攝環境預測飛行走勢

John 在拍攝時會留意四周的地理環境,例如今次的拍攝地點背面是高樓大廈,左前方是大海,對岸靠右的位置則是個小小的樹林,不少麻鷹都會在傍晚時份飛回樹頂休息,可以預測到它們的飛行路線,把注意力集中在該方向,在適當時候舉機拍攝。John 指麻鷹的身體較大,相對對其他鳥類動作亦未算最快,飛行時不會突然加速減速,是較容易的拍攝題材。他多數會等麻鷹在空中「掟彎」時按下快門,因為此時麻鷹的身體會微微傾側,顯露更多雙翼及身體的形狀,更能展現其美態。

訪問過程中即使不斷分心對話,John 都一樣拍到精采的作品。
訪問過程中即使不斷分心對話,John 都一樣拍到精采的作品。

掌握曝光與對焦

曝光亦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由於麻鷹本身羽毛呈啡色、黑色,在天上飛翔亦經常處於背光的位置,很容易就會拍到曝光不足的相片,成為麻鷹剪影,沒有羽毛細節可言。John 在拍攝時會用全手動模式,脫離相機測光系統的控制,但他提醒隨著太陽慢慢下沉,光度有所變化,大廈和樹木的陰影亦會伸長阻擋陽光,拍攝時要隨時間調整曝光。不過切記快門速度不要低過 1/1000s,否則就難以凝固麻鷹的動作,除非是想以殘影表達麻鷹的動態。

對焦方面 John 就說今次在城市中拍攝,背景相對複雜混亂,採用中央單點作連續對焦會最為穩妥,如果在一些郊外地區背景較為簡單,或者雀鳥飛行路線較為飄忽的情況下,有時會採用 5 點或 9 點擴展作連續對焦。

訪問過程中 John 所拍攝的作品。 訪問過程中 John 所拍攝的作品。
訪問過程中 John 所拍攝的作品。

一切以被攝物利益為重

作為資深的觀鳥員,John 十分熱愛雀鳥,他對於部分影友利用人為手法安裝餌食引誘的行為並不讚同,認為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習性,削弱牠們的求生本能。John 說拍攝任何東西都應該以被攝物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拍鳥、拍人、拍風景都一樣。站在創作藝術的角度看,利用餌食引誘固然是可以輕鬆拍到構圖精美,採光出色的作品,但假如每張相片的畫面都一樣的時候,可觀性卻幾乎是零!在熟悉生態的觀眾眼裡更是荒謬,試想一下 5 隻不同品種的雀鳥都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姿態出現,任何人都知道是人為造成。


訪問當日的拍攝位置。

John Holmes 孔思義

生於英國,移居香港超過 30 年。他擁有 20 多年的觀鳥及雀鳥攝影經驗,並活躍於觀鳥和保育團體,更曾參與本地鳥類的研究,當中包括香港每月水鳥數目點算工作。

John 多年來為不同機構撰寫有關鳥類生態的紀錄,而他的攝影作品亦廣被從事鳥類研究及環保的組織所引用,當中包括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長春社、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觀鳥學會及國際東方鳥類俱樂部(Oriental Bird Club)

個人網站︰John's Hong Kong Birding

Canon "For Expert By Expert"《Hunt in the City》EOS 7D Mark II 作品展覽詳情

日期︰ 2015 年 2 月 2 日(一)至 2 月 8 日(日)
時間︰ 上午 11 時至晚上 8 時
地點︰ 九龍塘達之路 72 號創新中心中庭

Canon "For Expert By Expert"《Hunt in the City》EOS 7D Mark II 攝影分享會詳情

場次︰ 2 月 6 日(五)
    1. 晚上 7 時至 8 時 30 分
2 月 7 日(六)
    1. 下午 2 時至 3 時 30 分 
    2. 下午 4 時至 5 時 30 分
    3. 晚上 6 時 30 分至 8 時
2 月 8 日(日)
    1. 上午 11 時至 12 時 30 分
    2. 下午 2 時至 3 時 30 分
    3. 下午 4 時至 5 時 30 分
地點︰ 九龍塘達之路 72 號創新中心中庭
報名方法︰ 網上登記,分享會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語言︰ 粵語及英語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小編今日約了阿 Fei 拍攝一輯旗袍人像,為了突顯她的美態,特別安排了有新一代「人像散景鏡頭之王」之稱的 Sigma 135mm F1.4 DG Art!這是全球首支...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平治經典越野車 G-Class 面世近 50 年憑藉硬派的越野方正外型,在車迷心目中早已成為車壇傳奇。近年來傳出平治想為 G-Class 推出外界稱為「Mini G」...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Nikon 子公司 RED Digital Cinema 近日發布 V-RAPTOR X 系列的精簡版機型「V-RAPTOR XE」,提供 Nikon Z 與 Canon RF 兩種接環版本,售價為 14,995 ...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Apple 在今早的發佈會上公佈了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四款全新 iPhone。由於新機亮點眾多,發佈會上未能完全...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說起 Leitz Cine,相信不少電影圈朋友都會即時聯想到幾十萬一支的「神級電影鏡」,今次竟然跨界推出針對全片幅無反相機的 Hektor 新系列定焦鏡頭。...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近年蚊型 Sensor 便攝數碼相機突然炒熱,不少二手中古機仔有價有市,而社交媒體的帶動也令不少廠方覺得有機可乘,自然想重新投入市場。Canon 最新發...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Ferrari 正式發表全新旗艦超跑 849 Testarossa,這款車向經典致敬,並以 V8 中置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回歸。新車綜效馬力高達 1050cv,性能直逼 SF90...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Nikon 自 2024 年收購 RED 後,終於推出 Z Cinema 系列首款力作——Nikon ZR 入門級電影機!僅售港幣 17,000 多元,搭載 24.5MP 全片幅感光元件、6...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以港幣2萬多就可入手入門電影機?全新 Canon EOS C50 來勢洶洶,直接挑戰 Sony FX3!謝飛和Edmond 將實試 Canon EOS C50 的表現,探討其 32MP 全片...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宣布推出 ZR 相機,這是 Z CINEMA 系列的首款產品,由 Nikon 子公司 RED Digital Cinema 參與開發。ZR 定位為輕便型電影相機Nikon ZR 這款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