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一門三傑:Sony A7 二代目入手攻略!

文:Stephen

Sony A7 系列全線換血,「二代目」戰士悉數登場!三師兄弟看似非似,論抵玩度以入手 A7 II 最大路,全片幅加上 5 軸機身防震的優勢殺敵無數,開創無相機新一片的藍海!Budget 稍多的,也別以為「一步登頂」入手最貴的 A7R II 是最正確,可以盡享高像素及 4K 超高清攝錄這兩大優勢!原來拍片一族要搵的完美 Dream Gear 不一定要攻頂,用上低密度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A7S II 才是「禾稈蓋珍珠」!A7S II 之 1,200 萬像素 Sensor 直出 4K 片,數據可以傳輸得更快之餘,最重要是可以讓拍片人追求他們完美無瑕的烏托邦。全新 A7 系列三子各有看頭,怎樣入手才算最精明?「一步登頂」真的無用嗎?就等筆者讓你在 5 分鐘內無痛作出抉擇!

要全面,要抵玩:A7 II 適合上車一族

Sony A7 系列推出以都是採用「三頭馬車」策略,一部玩低價、一部主打高像素,而最後一部專責仍屬小眾(但發展潛力非常之大)的拍片市場。然而雖說是「三頭馬車」,但最早推出的 A7 II 乃是當中的先頭部隊,以最 Mass 的規格搶佔市場,亦可以為其餘定位較 Niche 的 A7R IIA7S II 找到合適的生存空間。

看似 A7 II 的進化幅度不及其餘兩機,不過首次在全片幅內置 5 軸機身防震功能又已經為 A7 II 搶了不少風頭。由於機身防震的出現變相可以令其他鏡頭一樣可以得到基本的防震效果,不單止讓昔日使用手動鏡頭的影友無痛拍到清晰的相片,而且透過副廠的轉接環亦可以使用其他品牌的自動對焦鏡頭,大幅增加能夠使用鏡頭的數目。而更實在的,是可以減輕其他相機品牌用家的「轉會」或「雙修」之成本。

Sony A7 II 成為首部用上 5 軸防震系統的全片幅相機。

走入大眾的 A7 II 以「開心價」發售,「萬三蚊」不到已有 2,400 萬像素全片幅 CMOS、5 軸防震、防滴防塵機身、236 萬像素高解像度電子觀景器,亦可以拍攝高達 50Mbps 的XAVC S 格式的全高清影片,整體規格較同級機種更為吸引。再者,Sony A7 系列的本來就是「三位一體」,大家用上同一款規格的防塵防塵的鎂合金機身。若是換轉是其他牌子的話,必然會是三款相機、三款價格,亦都帶來專業度不一的機身外殼來區分市場,至於 Sony A7 II?卻沒有這麼的問題,難怪其高性價比吸引不少一嘗全片幅威力的朋友垂青。

要「聞相」,追求影像極緻:A7R II 點少得你? 

Sony A7 II 好像一間甚麼都有的超級市場,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亦比專門店的實惠,不過如果自問對畫質有極高要求,每次看到人像相片都會「數毛毛」的話,走超高解像度路線的 A7R II 一定會是你杯茶!原本第一代的 Sony A7R 已經大玩高解像,3,600 萬像素名列前矛,今次 Sony 以業界最新的感光元件技術,在二代目之 A7R II 引入全球首枚背照式 Exmor R CMOS 全片幅感光元件,令相機的像素衝破 4,200 萬像素之餘,感光能力更勝像素密度較低的 A7 II,最高可達 ISO 102400,打破了「高像素只有低感光能力」之對立局面!尤以對生產感光元件的 Sony 來說,A7R II 內置的新款 Sensor 對業界影響深遠。

要將 35mm 相機的解像力直逼中片幅機種,除了提升像素密度外,Sony 亦在 A7R II 身上剔除低通濾鏡,令鏡頭的解像力可以完美呈現。此外,A7R II 感光元件上的 Microlens 微型透鏡亦採用獨特的排列方法,令光線進入感光元件邊位時,可以較直的角度進入感光用的光電二極管上,使相片邊位的失光較少之餘,亦可以改善解像力,這些舉動較一味推出新鏡來迎合新 Sensor 更加徹底!

4,200 萬像素及不設低通濾鏡,使 A7R II 的成像 Sharp 得讓人目瞪口呆。

高像素的感光問題,Sony 利用背照式 CMOS 已經可以解決,可是像素高亦意味影像受相機抖動問題影響更大。故此,A7R II 成為 Sony 第二部內置 5 軸防震系統的全片幅無反相機,減輕手震對相片的影響,使用家更易拍到一張高清晰度和解像力兼備的作品,亦可提升拍攝時的機動性,避免初代高解像素單反機出現的「腳不離身」問題。同時,Sony 亦察覺到快門簾的動作對高像素相機的清晰成像有莫大的影響,故 A7R II 之快門簾設計亦相應作出改良。

像素高,但對焦點數目和涵蓋範圍不足,只會將相機淪為「靜物」的拍攝利器,Sony 在 A7R II 上引入 399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及 25 點的對比式自動對焦系統,論數目及覆蓋範圍都是最多的。再者,Sony 的混合式對焦系統經過多年改進後已經變得非常成熟,追焦能力從網絡上不少 YouTube 片段已經有目共睹,直逼高階單反相機的表現,而且其對焦系統性能亦是 A7 系列中最好的,將 4,200 萬像素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完美主義者的最佳拍檔。

通往大導之鑰匙:A7S II

整個 A7 系列產品線中,個人覺得最 Niche 肯定是 A7S II。無它的,在部分人的角度,既然 A7R II 及 A7S II 同樣可以拍攝 4K 超高清影片,為何有高像素的 A7R II 不選,卻走去心儀像素數目只有 A7R II 三分一也不到的 A7S II 呢?極致版的 A7R II 的確在不少功能上傲視同儕,不過作為拍片人主打的機種,像素往往不是一切。要知道每格全高清影片的解像度不到 200 萬像素,而快將變成主流的 4K 亦只不過是涉及每格為 800 萬像素的靜態畫面,用 4,000 萬像素壓成 800 萬像素反而增加相機不必要的運算,而且像素密度更低的 A7S II,更可以提供高達 ISO 409600 之感光能力。

A7S II 最把炮的一個地方可能不是「二代目」A7 系列已有的 5 軸機身防震功能,而是無需 Pixel Binning 像素合併技術下已經可以輸出 4K 影片,反之 A7R II 用盡全片幅感光元件面積拍 4K 片是涉及 Pixel Binning 問題(Super 35mm 格式則例外),當然表現不及 A7S II 般的原汁原味。然而,A7R II 的 Super 35mm 格式之片幅面積跟 APS-C 尺寸差不多,使用的鏡度又不以跟 Full Frame 的同日而語,故從製作上的考量,「拍片機」 A7S II 自然更勝一籌。

A7R II 在全片幅模式時未能以「一個像素對一個像素」來輸出成 4K 片。
A7S II 以全片幅格式拍 4K 時無需 Pixel Binning 處理。

有人可能會覺得 A7S II 只有 1,200 萬像素是否太少呢?不過,如果考量拍片時最少要有 24fps 才會流暢的話,其實大家也會聯想到低像素高感光對專業攝錄師的重要性,加上新機跟 A7R II 一樣可以在機身上直錄 4K 影片,製作時的彈性較 A7S 好得多。此外,最新的 A7S II 支援 S-Gamut3.Cine/S-Log3 和 S-Gamut3/S-Log3 Gamma 選擇,最多可以提供 14 級動態範圍,留下大量的後製空間,使更多影像細節得以保留。

最新消息
5 小時前
Jomo Audio 去年推出性價比超高的 Nautilus 耳機,今次推出的木殼耳機 Serenity,相信都令人非常期待。究竟它以 HK$12,800 的售價,能有什麼更驚豔...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Panasonic 日前在其官方 YouTube 頻道預告直播頁面,將於香港時間 5 月 13 日晚上 10 時(英國夏令時間下午 3 時)進行 Lumix 新品發佈。預告畫面沒...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Leica 自 1970 年代開始,將部分相機以名為「Safari 版」型號推出,並採用特殊的橄欖綠色配色,數十年來深受 Leica 粉絲支持。而 Leica 剛剛宣布為...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Toyota 有很多新車傳聞,其中經典車款 Celica 復活的消息近日有更新!繼副總裁中嶋裕樹公開確認 Celica 將回歸後,Toyota 近日在巴西註冊了「GR Ce... (繼續閱讀)
1 日前
Nothing 去年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 CMF 系列,一口氣帶來智能手錶、耳機與智能手機等產品。今年 Nothing 推出小改款,帶來 CMF Phone 2 Pro 與較低階...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將於 5 月 13 日舉辦線上發佈會,正式公開新一代旗艦 Xperia 1 VII。官方預熱影片雖著重強調 Alpha 無反相機技術的導入,但眼尖的海外媒體發現...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終於為其 4 年推出的全片幅電影攝錄機 FX3 迎來小改款,FX3A。FX3A 在過往 FX3 的基礎上作出優化,改善部分硬件規格,提升用家的使用體驗。早...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去年推出配備 Harcourt 人像攝影模式的 HONOR 200 系列手機叫好又叫座,HONOR 今年直接跳過 HONOR 300,直接宣佈將會在 5 月 21 日,在港公佈...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期國內供應鏈消息顯示,華為手機正逐步實現關鍵零組件的國產化。最新流出的消息指出,華為深度參與開發了兩款5000萬像素感光元件 SC5A0CS 及 SC5... (繼續閱讀)
2 日前
早前本網就 Yashica City 100 輕便相機的報導,引來不少人的迴響,而編輯部剛剛亦收到來自 Yashica 公關部門來信作出的回應和澄清。現將重點歸納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