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大棠紅葉攝影分享

f/2.8、1/4000、ISO 200
f/2.8、1/4000、ISO 200

所謂「一葉知秋」,元朗大棠的紅葉,卻要等到最冷的寒冬來臨,才會在冷風中展露出鮮艷的紅色。每年 12 月尾左右,就是欣賞大棠紅葉的旺季。今次我們帶同 Olympus OM-D E-M1 跟兩支大光圈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及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在一個晴朗而帶點寒意的下午,走到大棠恣意「攝」獵紅葉的美態。

f/2.8、1/1600、ISO 200
f/2.8、1/1600、ISO 200

一機兩鏡 輕便至上

大棠的楓香林位於大棠山道往大欖效野公園及大棠自然教育徑的一個路段。如果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可於元朗紅棉圍乘搭小巴至大棠山道路口下車,沿著大棠山道直上,行 30 分鐘左右會到達限制車輛進入的閘口,再行 30 分鐘就可到達楓香林。如果搭的士或駕車前往,可以直駛上閘口,附近有公眾停車場可供泊車。不過由於假日遊人眾多,大棠山路可能會限制私家車駛入,就算是平日亦可能找不到位置泊車,所以盡可能都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公具。

f/5.6、1/200、ISO 200
f/5.6、1/200、ISO 200

到達楓香林的路程雖要至少半小時的路程,當中的路段雖然是鋪裝得十分好的水泥路,不過有時要上斜落斜,如果攜帶重型單反就可能會辛苦一點。今次拍攝帶備 Olympus OM-D E-M1 以及兩支大光圈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及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總重量只為 1.6kg 左右。單是一支單反300mm f/2.8 鏡頭,重量已超過 2.4kg,Olympus 的輕量化 M4/3 無反系統,就更為適合大家出外郊遊拍攝。

M4/3 系統 重量 單反系統 重量
Olympus OM-D E-M1 機身 443g 高階 APS-C 單反 675g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760g 200mm 遠攝變焦鏡 1490g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382g 標準變焦鏡 805g
總重量 1585g 總重量 2970g

f/2.8、1/2000、ISO 200
f/2.8、1/2000、ISO 200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大光圈長焦鏡,主要用作拍攝樹上紅葉的特寫畫面。由於等效焦距達到 300mm,較遠距離的紅葉亦可以清晰捕捉,同時以 f/2.8 大光圈拍攝,更可用淺景深效果將紅葉跟雜亂的背景分離。拍攝大環境時,就可以用到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鏡頭,24mm 等效焦距可以將大片紅葉的壯觀畫面收納於鏡頭,同時鏡頭亦有 1:3 的放大率,可用於拍攝近距離的紅葉特寫,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展現紅葉的氣勢

如果只拍攝特寫,又會略嫌單調,不妨拍攝一些大環境的相片,一大片紅葉在畫面中更具氣勢,以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鏡頭拍攝,更能夠忠實將現場畫面環原。不過在大棠拍攝,絡繹不絕的遊人實在不利於廣角拍攝。將鏡頭往上拍攝是避開人群入鏡的最簡單方法,偶然將遊人也拍入鏡,亦可以大小對比展現出紅葉的壯觀。再給大家一個小貼士,如果以平常方法拍攝,紅葉的顏色可能會不夠紅,不妨使用相機的 Vivid 鮮艷色彩模式,甚至將飽和度推高,就可以令紅葉的色彩更加迷人。

f/5.6、1/200、ISO 200
f/5.6、1/200、ISO 200

f/8、1/80、ISO 200
f/8、1/80、ISO 200

f/4、1/1250、ISO 200
f/4、1/1250、ISO 200

f/2.8、1/2000、ISO 200
f/2.8、1/2000、ISO 200

今次拍攝所用的器材:

 

Olympus OM-D E-M1

按此瀏覽詳細規格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按此瀏覽詳細規格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按此瀏覽詳細規格

最新消息
16 分鐘前
iPhone 15 系列今日推出,在銅鑼灣希慎專門店外的 Apple Store,Apple 員工都一如以往列隊歡迎首批顧客。Apple 店內忙著為客人送上已訂購的新機,門...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國內新晉鏡廠如雨後春筍,最新加入的一個新品牌名叫 Thypoch,中文名稱叫「敘」,屬敘弛光學旗下的品牌。在德國漢堡舉行的 Photopia 2023 展覽上,...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過往大家對 Fujifilm Instax 系列的最大印象是即影即有菲林相機,又或者是後來「進化」的 Instax Link 系列打印機或包含數碼相機和輸出即影即有相紙...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位於香港西南部的大澳漁村,其獨特的棚屋建築、水鄉風情與自然美景,使大澳享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這裡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也有著迷人的風景...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Mini 近日動作頻繁,但總不會全部都是好事。繼推出新電動車和公布之後的電動車計劃後,他們宣告了一個讓車迷們傷心的消息,就是在北美市場推出 2024...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在 8 月底 Tamron 才宣佈開發 17-50mm F4 Di III VXD,但不足一個月品牌就宣布正式推出此焦段頗特殊的廣角變焦鏡。新鏡建議零售價為 HK$5,600,預售...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Huawei Mate 60 系列手機,堪稱最多秘密的手機,機內的 Kirin 9000s 還有很多謎團還未解開。近日 Huawei Mate 60 系列軟件升級至 HarmoryOS 4.0.0....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在昨日發表復古外型的全片幅無反相機 Z f,相信單憑其仿 FM2 菲林機的設計已經令人大破慳囊,而專門生產拍片器材的 SmallRig 就在 Nikon Z f ... (繼續閱讀)
1 日前
Mazda 2 由於親民售價和實用性,一直以來都深受年輕人和小家庭用家的喜愛。可是,在現今電動車市場競爭下,這款車型也要求變才能繼續生存。最近傳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amron 早前公布正在開發一支 17-50mm f/4 的全片幅無反鏡,詳細資料不多,但由於其焦距也是頗為好用,已經引來不少朋友的注視。而在官方仍未正式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