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phen
「雪花,我真係見過,我真係影過!」上月香港天氣異常寒冷,市區的低溫只有 3.1 度,而「香港之巔」的大帽山更錄得零下 6 度,吸引不少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前往各大山頭嘗試拍攝雪花或霧淞的相片。要在香港拍攝雪花已有如此的挑戰性,如果讓你可以在拍攝一次雪花,但記錄載體由感光元件或菲林,變成濕板攝影法的濕火棉,你又會如何捕捉這些雪花呢?
來自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 Willie Osterman 及 Michael Peres 兩位教授三十多年來合作無間,Michael Peres 在生物醫學攝影部門工作,而 Willie Osterman 則專注在美術攝影。在 2016 年 1 月,兩人開始計劃利用古老的濕板攝影技術來捕捉雪花。
在 2016 年 2 月 10 日,Willie Osterman 及 Michael Peres 開始進行他們的雪花拍攝企劃,當然拍雪花最重要是天公造美,如溫度及濕度不夠,雪花是有機會不可以形成的。幸好,當日的天氣條件甚為理想,而他們更將 Michael Peres 房子內的洗衣房改裝成為黑房,並且準備了大量 3.5" x 4.5" 的濕火棉顯影工具。
雪花降落在濕火棉玻璃上 10 分鐘後,Willie Osterman 及 Michael Peres 收集玻璃片上的雪花,然後在顯微鏡進行 16 秒的曝光,最後用 15 秒為玻璃片定影,就可以得到一張與別不同的「濕板雪花相」。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