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影像業務 7 年來首次賺錢,Olympus 靠 E-M1 II 翻盤!

文:Stephen

雖然很多人覺得 Olympus 是一家相機公司,但是最賺錢的,其實早已不是影像業務,而是大家一生人總有機會用到的醫療器材設備。 不過,由於內窺鏡等醫療器材已經貢獻近 77% 的集團銷售額,在相機市場每下愈況的環境下,一般人已不太理會 Olympus 在影像業務為集團帶來的收益,畢竟從數字抑或百分比之上,亦很難重回昔日的雄風!

可是,日前 Olympus 公佈 2016 年至 2017 年年度的業績終於教人有點意外的「驚喜」:原因是 Olympus 的影像業務正式結束連年蝕錢「見紅」的命運,在剛過去的財政年度錄得 5 億日元(折合約 3,450 萬港元)的盈利,成功阻止「七年(連)蝕」的厄運! 若然仔細分析 Olympus 盤數(特別是 2016 年財政年度第 4 季 4Q,即今年 1 月至 3 月),可以看到無反相機的銷售在第 4 季錄得強勁增長,達 22%,若連同匯價變動,銷售增長更有 25%!Olympus 影像部門之所以成功扭轉前三季的敗績,主因是旗艦機 OM-D E-M1 Mark II 在 2017 年初正式賣街,而有關有益亦趕及在今個財政年度季尾前入賬,促使影像部門出現「大奇蹟年」!

影像部門七年來第一次賺錢,雖則只有 5 億日元(折合約 3,450 萬港元),但對比 2013 年度已經非常不錯,不用醫療部門補貼。

當然,過往 Olympus 亦有推出過「重點」產品,不過由於 OM-D E-M1 II 的「價位」較一般 OM-D 系列或 PEN 系列相機高得多,加上 E-M1 II 發佈後全球需求殷切,「落價」的幅度較低。在配合有效控制成本管制措施和主力開發定位較高的 M.ZUIKO PRO 專業鏡頭,使 Olympus 影像部門今個財政年度的收益成為「正數」的一年。

影像部門整體上是「搵少咗錢」,幸好盈利能力較高的 E-M1 II 及時入賬,成功在年尾扭轉敗局,可謂「一機當關」!

至於 E-M1 II 的「神話」能否多延續至明年,似乎就要看看各地區如何好好「推」這隻旗艦機了!

來源:43Rumors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來自新加坡的耳機品牌 Jomo Audio,近年推出了不少性價比極高的耳機產品。適逢品牌成立 10 週年,Jomo 推出了全新旗艦耳機 Nautic Stellar,定價高...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iPhone 17 Pro Max 已經正式推出,此機不僅沒有加價,維持 HK$10,199 起的定價,更在外型、拍攝能力、處理器性能及電池續航等方面均有改進或提升。...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Leica 向來不只是賣相機,品牌有時會將攝影文化包裝成生活態度。今次,他們索性把遊戲元素搬進攝影領域,推出一副標準 52 張的 Leica Akademie Card...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雖然香港無耐前的熱汽球節搞到「一鑊粥」,但話明盛事經濟,盛事當然浪接浪。新活動是全球首創的「維港海上大巡遊」,多啦 A 夢、KAWS & 芝麻街、滑...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早前市場有消息指 Laowa AF 200mm F2 大砲將會在 10 月上市,然而這支話題作確實帶來很大迴響,也令 Laowa 不禁亦作出超前部署,表示會在國慶前限量... (繼續閱讀)
1 日前
街拍的重點,是決定性的瞬間,是光線運用,還是鮮明的主體?要集所有元素於一身看似很難,但只要多拍多試,大家都可以拍到出色的作品。請各位看看 ... (繼續閱讀)
1 日前
Hasselblad X2D II 100C 來襲!今代延續上代的一億像素,並帶來 10 級機身防震、LiDAR 光達對焦與全新 HDR 拍攝體驗!在 10 級機身防震下,手持長曝... (繼續閱讀)
1 日前
常說攝影是以光作畫,那麼,光線不就是工具嗎?當然不是,舉例說明。閃光燈、LED 燈,都是工具,但從它們發出的光線,不是工具。其情況就如畫筆是工... (繼續閱讀)
1 日前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每年都會舉行氣象攝影師比賽(Weather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旨在透過國際平台提高大... (繼續閱讀)
1 日前
Mitsubishi Eclipse Cross 終於回歸,而且更加由汽油車搖身一變成了純電 SUV。新車在歐洲發表了,外型不但更具動感,更擁有超過 600 公里的驚人續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