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有力搶佔傳統單反的利器!Sony A7R III 初試

文、攝:Stephen

每個人都希望長駐在 Comfort Zone,可惜在社會的殺戮戰場上,是「以逸待勞」,還是「苟且偷安」仍需要看看遇著的是怎麼樣的一個對手。Sony 搞單反機屬「半途出家」,投入無反相機市場亦不是第一人,但偏偏在現時的全片幅相機市場,漸漸有「坐亞望冠」之勢。問到當中的轉捩點,問十個影友,可能當中有 8 至 9 個都會答 Sony 的 A7 全片幅無反系列。的確,4 年前 A7RA7 一併發佈時,相信包括小編在內亦難以預計到今時今日的光景,而昔日兩位巨人拔河對壘,亦不及今日三人泥漿混戰來得精彩。今次「三代目」Sony A7R III 的出現,又會為市場起了甚麼警示作用?

三代之搏奕
初代 Sony A7 系列,小編覺得純粹是 Create 一個新市場,只不過是承襲過往 APS-C 片幅無反相機的技術,再換上高畫質的全片幅感光元件而已,往後的「一機三吃」(A7A7RA7S),是投石問路,收集市場數據(三款相機之銷售比例)的一個舉動吧。「二代目」引入 5 軸機身防震、4K 拍片、完善操控等功能令相機漸見有殺傷力,但個人來說仍是「儲氣」的一個階段。至於今時今日的「三代目」,絕對是羽翼已豐,已屬可以進一步大舉攻城略地的產品了!簇新的 Sony A7R III,不論在發表時間,產品價位,無一不是衝著 Nikon D850 而來,而缺貨多時的 D850 又突然派到「大軍壓境」,如此巧合,實在是近年相機場上鮮見。今次 Sony 為 A7R III 假淺水灣舉行新產品的發佈會,並以婚攝作為主題。要知道婚攝是龐大市場,Canon、Nikon 早已在這個市場駐以重兵,不過擅打規格戰及擁有不要黑科技的 Sony 似乎就一於少理,明示 Sony A7R III 的機能已跟 Canon、Nikon 高階機平起平坐,誓要透過龐大的婚攝市場「搶人(非用 Sony 機的攝影師和用家)兼搶銀($)」!

A7R III 連同一併上市的 24-105mm F4 G OSS 鏡頭
沿用上代 A7R II 的 4,240 萬像素全片幅 Exmor R CMOS 感光元件,並未有用上旗艦機 A9 的堆疊式 CMOS。
機背操控較以往 A7 系統相機改善了不少,而屏幕亦終於用上觸控式設計。
支援傳輸速度更快的 USB 3.1 介面。
提供雙插卡槽設計,不過只有 Slot 1 支援更高速的 UHS-II 記憶卡。

操控更貼心,惟跟「完美」仍有距離
在記招會場上初次接過 A7R III,倒是教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是機背操控亦漸見人性化:(1)原來在 A7R II 上有點「阻手阻腳」的拍片按鈕終於被重新安置在電子觀景器旁邊,不過小編的手不算太大,拇指要觸及拍片鍵略為有點困難,如遙移至現時的 AF-ON 按鈕附近的位置會比較好;(2)引入獨立的 AF-ON 按鈕,變相可將「半按快門」時的對焦功能分拆出來,當在拍攝移動中的主體時,就可以利用 AF-ON 按鈕不斷追焦,待精彩畫面出現時才以全按快門來捕捉,只要使用得宜,拍攝運動場景時就更得心應手;(3)終於加入觸控屏幕,不過像一般選單操作就仍未支援觸控操作,感覺有點美中不足;(4)引入雙記憶卡插槽;(5)A7R III在連拍時,亦提供像 A9 的 Buffer 剩餘空間顯示(像打機的「能量 Bar」)功能,特別對於 A7R III 既擁有高像素和 10fps 高速連拍功能之機種幫助很大,在不使用壓縮 RAW 檔時,一次 RAW + JPEG 的配搭就用上大約 100MB 的空間,若非用上高速的 UHS-II 格式 SD 卡,記憶卡「寫唔切」的問題或許會成為困擾。

記招當日礙於時間關係,未能太仔細地測試 A7R III 的新功能,故主要體驗對焦反應為主,若日後時間許可的話,小編定當追加 A7R III 的更詳細測試。改用新的對焦演算法後,在記招所處的室內帳篷拍攝時亦未有出現迷焦問題,以 Eye AF 對焦功能配以 C-AF 模式拍攝亦能準確追蹤到模特兒的眼睛,

機背終於引入 JoyStick,徹底改善更改對焦點需要跟「層層 Menu」搏鬥的問題。
使用 0.5"、368 萬像素 OLED 電子覲景器,細緻度高之餘,0.78X 放大率亦超越旗艦單反相機,令取景時更為舒適。
相機由中國製造
使用 NP-FZ100 鋰離子電池,電量是上代 A7R II 使用的 NP-FW50 電容量的 2.2 倍,使用 LCD 拍攝的話,最多可拍攝約 650 張相片(CIPA 標準)。
新開發的 Imaging Edge 軟件不單可以用來轉 RAW、Live View 拍攝及遙距控制相機,而且亦支援 A7R III 的全新像素移位多張拍攝功能,大大方便了在影樓作業的專業攝影師。

24-105mm F4 G:機動高質
今次在 A7R III 記者招待會的另一個焦點當然是 Sony 的最新的高性能恆定 f/4 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FE 24-105mm F4 G OSS。雖然 Sony 本身已經有小三元的 Zeiss Vario-Tessar T* 24-70mm F4 ZA OSS,但是用家一直期望可以有一支 24-105mm f/4 或 24-120mm f/4 的高階鏡頭可以選擇,畢竟 24-105mm f/4 規格的鏡頭焦距範圍更廣闊,f/4 恆定光圈的入光量對以往 24-70mm f/4「小三元」鏡頭之用家亦沒有損失,故在 Canon,甚至 Nikon 的經驗,價位更高的 24-105mm f/4 或 24-120mm f/4 鏡頭隨時比起 24-70mm f/4 更受歡迎、更賣錢。而今次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在汲取過「前人」的經驗和用家的要求後,自然可以打造出令不少 Sony 無反相機用家為之雀躍的規格。

手執 FE 24-105mm f/4 G,遠比 G Master 大師系列鏡頭輕鬆得多,配合 A7R III 亦有不俗的平衡感,而即使將鏡頭變焦至 105mm 望遠端,系統的「頭重尾輕」的情況不明顯,相信其 663g 所帶來的高機動性有望成為風靡 Sony 用家的高階旅行用鏡。對焦反應方面,算是反應敏捷,以 A7R III 的 AF-C 追焦模式拍攝不斷移動的模特兒亦能咬緊焦點。至於解像度,小編沒有想到屬「第二梯隊」的 G 鏡在全開光圈時,邊位成像亦沒有很大的落差,速試下亦未有發現明顯的紫邊,雖則攝力未必可與 GM 鏡可比,但個人覺得「以 Zeiss 之名」的 24-70mm f/4 隨時有機會成為這支新 G 鏡的手下敗將,期望日後可與 Zeiss Vario-Tessar T* 24-70mm F4 ZA OSS 再作深入比較。

同期發表的 FE 24-105mm F4 G OSS 雖則沒有 GM 鏡皇那 f/2.8 大光圈,但是多了 70-105mm 一段中望遠焦距和鏡身 OSS 光學防震,對很多 Sony 用家一樣有吸引力。
前組鏡片塗膜泛起淡綠色的反光。
鏡身設有實體的光學影像穩定器的開關鍵。
鏡頭由中國製造

樣本照片

ISO 100f/41/200s、焦距:59mm、鏡頭: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隨手利用 FE 24-105mm F4 G OSS 以 F4 光圈向著淺水灣的高尚住宅區拍攝,大廈天台上的枯葉,以至是站在窗邊附近打掃的傭工亦難逃 A7R III 的高解像感光元件。[ 下載原圖 ]
ISO 200f/41/80s、焦距:105mm、鏡頭: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相片用上今次推出的新鏡 FE 24-105mm F4 G OSS 拍攝,在開光圈時的解像力不錯,髮絲、晚裝上的珠片亦可清晰辨別,而珠片的高反差處亦鮮見紫邊,整體質素相當令人期待,真正實力留待日後有機會為此鏡再作詳細測試才自有分曉。[ 下載原圖 ]
ISO 320f/101/160s、焦距:52mm、鏡頭:Sony FE 24-70mm F2.8 GM
相機接上 Profoto 引閃觸發流動燈具拍攝,用來模擬攝影師在婚攝時的場景,而婚紗和西裝的「黑白配」對不少相機是個重要的考驗,具有 15 級動態範圍的 A7R III 就能夠展現到「黑中有黑,白中有白」的效果。[ 下載原圖 ]

Sony A7R III 詳細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272

下一頁: 感光度測試及更多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5 小時前
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都市中,風景攝影不單是藝術創作,可能更是一場心靈修行。朗豪坊 6D Wellness 早前邀請到世界級年輕攝影師袁斯樂(Kelvin Yuen...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Sony 旗艦無反 A1 II 推出至今只過了大半年,但官方日前已火速為其推出 3.00 版本韌體,當中包括就拍攝體驗、後期篩選影像流程、影片製作、以及「數...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Nissan 發表新一代 Leaf 後,有趣地,日本 Mitsubishi 三菱透露他們會和 Nissan 合作,推出新 Leaf 的兄弟車型,同樣採用 Crossover SUV 設計,亦是...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主打高性價比的國產鏡頭品牌 Viltrox 近日再為其 Air 系列增添新成員,正式推出屬 APS-C 片幅的 AF 15mm F1.7 鏡頭。新鏡針對街拍、風景及建築攝影... (繼續閱讀)
1 日前
GoPro 近期動作頻頻,先是自行流出 Max 2 的消息搶佔市場關注度,接著在 DJI Osmo 360 發佈當天,竟有人曝光了 GoPro Max 2 的機身內部實拍圖。這...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小時候總是嚮往住在大屋,但長大後才慢慢發現,即使住在三層獨立屋,其實也有不少顧慮!好像一個人獨自在二樓,突然聽到樓下有聲音,卻不知是否該前...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於剛踏入耳機發燒領域的新手而言,總會面臨一個經典難題:究竟該將預算投入高階耳機搭配中階播放器,還是優先購置頂級播放器搭配入門耳機?這個問... (繼續閱讀)
1 日前
各位手機用戶需提高警覺,在商場、咖啡廳或機場等公共場所使用充電設施時務必謹慎。過去駭客常用的「充電劫持」(Juice jacking)手法,是透過公共... (繼續閱讀)
1 日前
Insta360 近年來幾乎壟斷全景相機市場,一提起 360 相機都自然會想到 Insta360 的產品。不過,這個「定律」可能話變就變,因為 DJI 近日以全新 Osm... (繼續閱讀)
1 日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