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互動
文:Alex
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的首都塔什干(Tashkent),在突厥語的意思是「石頭城」。此城已有 2,200 年歷史,歷來均是中亞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經濟和文化中心。古代絲綢之路便經過這裡;張騫、法顯、玄奘都曾留下足跡。現存多處十五、十六世紀的宗教建築和陵墓,其中包括:巴拉克汗馬德拉斯神學院、伊斯麥布卡利清真寺和骨陵墓,當然也有前蘇聯所遺留的文化痕跡,包括:革命公園、人民友誼廣場、勇氣紀念碑。
▲一輛地鐵正駛進 Novza 站。塔什干地鐵的的車型與莫斯科地鐵相似,在高速行駛時會發出像尖叫的聲音。
1966 年 4 月 26 日清晨塔市發生強烈地震,全城幾乎變為廢墟,30 萬人無家可歸。震後城市進行大規模重建,今天所見的屋宇樓房和市場店舖都是新建。
前蘇聯政府更調動所有加盟共和國支援重建,其中包括 1968 年提出的地鐵興建計畫。結果地鐵在 1973 年動工,1977 年 11 月 6 日開通,是中亞地區第一個地鐵系統。在獨立前,塔什干地鐵各站的名稱大多以蘇聯的革命人物、歷史事件等名稱命名,獨立後則多改用烏茲別克斯坦著名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
▲1991 年前蘇聯解體後,許多地鐵站都「去共產化」,如前十月革命站如今被改名為 Amir Temur Khiyoboni(Amir Temur 廣場)站。
目前塔什干地鐵有 3 條營運路線,共 29 個站。烏國藝術家把每個地鐵站定下不同主題,又用上大理石、花崗岩、浮雕等形式裝飾,令地鐵站極具民族特色,美麗程度跟莫斯科地鐵齊名。
▲在塔什干車站內有張慶祝塔市建成 2200 年的壁畫。
由於車站又肩負核爆避難所的任務,因為多年來站內嚴禁拍照。為推廣旅遊業,今年初禁攝令鬆綁,RadioFreeEurope 攝影師 Amos Chapple 率先走入地鐵站,尋找隱沒 40 年的藝術和建築寶庫。
▲Gafur Qulom 站以烏茲別克斯坦一位知識分子名字來命名。
▲地鐵從車站駛出,陶瓷壁畫也顯露出來。
▲受監控的 Alisher Navoi 肖像。他被認為是烏茲別克斯坦傳統詩歌的創始人之一。
▲Alisher Navoi 站內清真寺式建築。
▲Kosmonavtlar(宇航員)站以紀念偉大宇航員為主題,當中便有全球首位女太空人 Valentina Tereshkova(見圖)及全球首位太空人 Yury Gagarin 的畫像。
▲Pakhtakor 站以棉花為主題。烏茲別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的棉花生產國之一。
▲在 Buyuk Ipak Yuli(大絲綢之路)車站出口處的大型浮雕,以解脫為主題。
▲Oybek 站內的一個浮雕,人物取材自同名詩人的詩作。
▲當受到核彈攻擊時,地鐵站會充當避難所。由於帶有軍事敏感性,因此地鐵內有嚴格監管,但禁攝令將在 2018 年 6 月後解除。
▲若受到核彈攻擊,這道鋼門會關上,保護平民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