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模特兒:Michelle Lai
85mm 焦距被視為人像鏡頭的典型,若然能再加上 f/1.4 大光圈,拍攝迷人女像實在是輕而易舉。其實在人像之外,85mm 焦距用於特寫拍攝也十分合適。近日 Sigma 56mm F1.4 DC DN|C(Canon EF-M 接環)已經上架,建議零售價只是 HK$3,500,值得預算有限及追求輕便器材的拍友考慮。
▲廠方聲稱 Sigma 56mm F1.4 DC DN|C 是同級鏡頭之中最細小的型號。
▲鏡頭濾鏡直徑僅 55mm,鏡身長度則為 59.5mm。
簡約設計、同級最細小
Sigma 56mm F1.4 DC DN|C 屬於「當代」(Contemporary)系列,Sony E 及 Micro 4/3 接環版本早於 2019 年 1 月已經開售。到了 2019 年 7 月,廠方宣布在秋季推出 3 支定焦鏡 16mm、30mm 及 56mm 的 Canon EF-M 接環版本,並於今年 1
月起,陸續上架開售。56mm 鏡頭配搭 Canon EOS M 系列 APS-C 片幅無反相機使用,焦效焦距約 90mm。
跟同系列的 30mm 及 16mm 一樣,56mm F1.4 DC DN|C 的鏡身貫徹簡約設計,全無按鈕或撥桿,唯一用於控制的裝置只有對焦環。在小小的鏡身上,對焦環非常闊大,差不多佔去鏡身一半的長度,在手動焦時相信會感到很就手。不過,真要用手動對焦的話,由於鏡頭缺乏自動 / 手動對焦撥桿,用家必須進入相機的功能選單,才能啟動手動對焦功能,也許有一些用家會覺得不太方便。
▲隨鏡頭附送的圓筒形遮光罩尺寸相對較大。
▲ISO 100、f/1.4、1/320s
85mm 焦距是拍攝人像的最佳選擇。在 f/1.4 光圈之下,模特兒背後 1 米的景物已變得很朦朧。
Sigma 56mm F1.4 DC DN|C 雖然焦距最長,但跟同系列的 16mm 和 30mm 比較,不單最輕 (280g),廠方更聲稱是同級(85mm 等效焦距、f/1.4 最大光圈)之中最細小(φ66.5 x 59.5mm)的型號。鏡頭拿上手有一定「塑膠感」,但整體來說質感仍算紮實。
▲Sigma 56mm F1.4 DC DN|C 在日本製造。
▲ISO 500、f/2、1/400s
85mm 焦距適量收細光圈,亦適合用作特寫用途。
改善強光入鏡時的表現
相比起細小的鏡身,隨鏡頭附送的圓筒形遮光罩,尺寸卻有點大:不單直徑超越鏡身,高度更超過鏡身的一半!相對巨大的遮光罩相信對減少眩光與霧化問題,有一定的減輕作用。此外,廠方又從光學結構及鍍膜方面入手,當鏡頭面對強烈光源時,使成像仍能保持高銳利度和高對比。
跟同系兩支鏡頭一樣,接環的基本物料是銅,表面再經特別加工,加強堅固程度,使接環更加耐用。得一提的是,Sony E 及 Mirco 4/3 版本在接環上均設有防水、防塵密封膠圈,但今次受測的 Canon EF-M 版本卻沒有配備。
▲Canon EF-M 版本的接環上沒有加上防水、防塵密封膠圈。
▲ISO 100、f/1.4、1/4,000s
由於配備 f/1.4 光圈,在弱光環境下,在快門速度上有充裕的空間供手持拍攝。
▲ISO 100、f/4.5、1/1,000s
收細至 f/4.5,成像變得非常結實銳利,連維港對岸的大廈亦有豐富的細節。
Sigma 56mm F1.4 DC DN|C 鏡頭採用 6 組 10 片光學結構,當中用上 1 片非球面鏡片及 1 片非球面超低色散(SLD)鏡片,從而達到減輕重量與縮減體積的目的,亦有助提升成像質素。鏡頭採用內對焦設計,對焦時前組鏡片不會移動,亦不會旋轉。
▲鏡頭配備 9 片光圈葉片。
11▲ISO 250、f/1.8、1/400s
鏡頭虛化背景能力雖然不俗,但散景光點的邊緣亦會柔化,感覺不算亮麗突出。
▲鏡頭用上一片非球面鏡片和一片超低色散非球面鏡片。
▲Sigma 56mm F1.4 DC DN|Contemporary MTF 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