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phen
雖然我們知道曲面感光元件的不少好處,例如可以改善鏡頭邊緣部分的像差和解像力,但是強如 Sony 在 2014 年展示一枚曲面感光元件的樣版後,曲面感光元件距離產品真正量產化和商品化好像仍是遙遙無期。六年的時間過去,來自法國的初創公司 Curve-One 宣佈他們正式將旗下的曲面感光元件商品化,不過未知其生產成本能否達致一般公眾可以負擔的程度。
據 Curve-One 表示,曲面感光元件可以將鏡頭的總鏡片數量減少 1/3,從而減少對非球面鏡片的需求。雖然看似曲面感光元件能夠減省鏡頭的成本,但是當相機改用曲面感光元件後,整個鏡頭群均需要因應感光元件而從新設計。如以一般的交換鏡頭系統來說,上述的代價實在太大,不只是相機品牌,就連用家本身亦因為重置鏡頭群的成本問題,有著千萬個的不願意,倒不如繼續讓相機品牌以數碼修正方式改善各種像差更為實際和化算。由此可見,即使日後 Curve-One 感光元件成功大規模生產,有意選用曲面感光元件的相機廠商,大多亦會只用於固定鏡頭式的產品內,與「主流」應該是兩碼子的事。
Curve-One 亦指出,旗下的曲面感光元件能夠改善在大光圈時的邊暈問題,邊位的解像力亦得到改進,而廠商亦可以因而設計結構更簡單的超大光圈鏡頭。儘管 Curve-One 表示他的曲面感光元件日後仍有多個改進目標,亦好像是一個終極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過就連 Sigma 的 CEO 山木和人(Kazuto Yamaki)亦曾點明不同鏡頭亦可能要用上不同曲率的曲面感光元件,要一枚感光元件就可以解決攝影界的多個問題似乎還有很多路要走。
再者,在現時的攝影市場日漸萎縮下,投資這樣新款的曲面感光元件之成本和消費者的可負擔能力可能存在不少矛盾的地方。現時 Curve-One 首枚交付的曲面感光元件擁有 1,200 萬像素,曲率半徑為 150mm,至於影片攝錄和數據讀取能力表現就更沒有交代!要影友接受曲面感光元件,除了其成本(包括更換鏡頭)外,感光元件的拍攝效能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