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ung︳攝:Chung︳主持︰Akina Choi︳攝錄:Olivia、Woody
GFX50S 作為富士中片幅相機打頭陣之作,其細小易用,大眾化的機身,2017 年推出市場時,亦是市場一時佳話。時至今日 4 年之後,富士終於為其中片幅無反元祖之作帶來升級,GFX50S II。今次謝飛就同小師妹 Akina,一齊到重建過後的中環街市,試一試全新 GFX50S II 在低光下的攝影能力。
▲ 4 年之後,富士終於為其中片幅無反元祖之作 GFX50S 升級至 2 代。
▲ 80mm、f/1.7、1/40、ISO 800、Velvia (放大原圖)
GFX50S II 採用一塊 5140萬像素的 44 x 33 mm 中片幅(富士稱其為大片幅)傳感器,作為GFX100S 的兄弟機,由機身防震至機背操控按鈕,至機身插口和不可拆除的電子觀景器,兩部機的外型和操控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像素,富士幾乎將所有旗艦級功能都加到這部元祖後繼機身上,並無刻意閹割,可說是相當佛心。
▲ GFX50S II 採用一塊 5140萬像素的 44 x 33 mm中片幅傳感器。
▲ 機身操作與兄弟機 GFX100S 大致相同。
▲ 搭配高質素 GF 鏡頭,整體依然十分輕巧。
中片幅機身主打的,當然是其高像素高畫質,然而由於 GFX50S II 像素雖然不及GFX100S 高,但較低像素的優勢,便是較佳的高 iso 和防手震的表現。由於像素密度較低,GFX50S II 在中環街市夜拍,在僅使用現場光,環境相當暗的情況下,由於機身內置 5 軸 6.5 級防震,加上沒有了傳統中片幅單反的驚人反光鏡震動,以低 iso、快門低至 1/25 秒手持拍攝,照片依然相當銳利,就算 iso 高至 3200 時,雜訊表現仍是相當不錯。
▲ 80mm、f/1.7、1/100、ISO 400、Velvia (放大原圖)
▲ 35mm、f/6.4、1/2、ISO 400
GFX50S II 內置 6.5 級機身防震,快門速度慢至 1/2秒仍有可用畫面。
▲ 35mm、f/5、1/30、ISO 3200 (放大原圖)
GFX50S II擁有優秀的低光表現,再 ISO 3200 下,畫面依然潔淨。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由菲林年代一脈相承的色彩科學,及 X 系列時代的菲林模擬,皆通通繼承到 GFX50S II 身上,優秀的人像膚色,及多個特色菲林模擬,令 GFX50S II 的照片成品與別不同。
▲ 80mm、f/1.7、1/100、ISO 400、Astia (放大原圖)
GFX50S II 承繼富士一貫的色彩科學,在複雜的燈光下,人像膚色依然相當優秀。
▲ 80mm、f/1.7、1/80、ISO 3200、Asita (放大原圖)
Astia 菲林模擬提升畫面玩味。
▲ 80mm、f/1.7、1/40、ISO 400、Velvia (放大原圖)
Velvia 菲林模擬令畫面色彩更濃郁,性格更突出。
有讀者可能會疑惑,GFX100S 和 GFX50S II 的售價僅差 一萬元上下,為何不「加多少少」直上一億像素的 GFX100S? 筆者認為,現時兩部機的定位與市面上大多數全片幅無反相機品牌相似,都是一系列兩部,一部主打高像素高畫質,一部則主打大眾化及高感光度表現,而兩種定位正正就對得上 GFX100S 及 GFX50S II。畢竟高像素時至今日,早已非中片幅相機的唯一賣點,中片幅鏡頭的透視感覺,以至富士的菲林模擬,都是富士中片幅系統與別不同的特質。提供一個性能強大而價格親民的選擇,亦令中片幅相機不再遙不可攀,令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中片幅攝影。
GFX50S II 絕對是一部擁有頂級性能,而價格相對親民的中片幅相機,對想體驗和入手全新入門中片幅相機的讀者,可說是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