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Laowa Argus FFII 45mm F0.95
去年 9 月,Laowa Argus FFII 35mm F0.95 上市(建議零售價:HK$6,800),其實同系列還有 Argus FFII 45mm F0.95,兩支鏡焦距相差 10mm,後者更便宜了 HK$700,建議零售價僅是 HK$6,100,上車玩超大光圈的門檻再下調一級。然而,這類極端的鏡頭多少有些古精靈怪的表現,影友在入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確定自己能夠駕御,否則只會覺得鏡頭難用而將其打入冷宮。
▲Laowa Argus FFII 45mm F0.95 使用全金屬鏡身,感覺相當結實、墜手。
▲鏡頭採用全手動操作,外觀簡潔,但重量卻達 835g(Sony E 接環版本)。
▲f/1.2、1/8,000s、ISO 100
在晴朗的日子要開盡 f/0.95 光圈有點難度,但 f/1.2 光圈也能體驗此鏡的魅力,遠方的天星小輪變成有趣的散景。可是,金屬欄桿的高光位出現明顯的色散:焦點前是紫色,焦點後是綠色。
Laowa Argus FFII 45mm F0.95 與 Argus FFII 35mm F0.95 同樣屬於全片幅鏡頭,兩者更可用孖生兄弟來形容,外觀差不多完全一樣,要辦認身分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型號標示。留意 Argus FFII 45mm F0.95 的光圈環也提供分段/無段切換功能,當切換至無段光圈以後,轉動光圈環會變成完全無聲,方便拍片操作。至於對焦環同樣非常闊大,且對焦行程頗長,約達 270°,優點是可更精準地調校焦點。鏡頭採用內對焦設計,但無全天候防護功能。
▲光圈環貼近鏡尾,鏡身上亦提供景深尺。
▲光圈環設有分段/無段切換功能。
▲f/1.4、1/6,400s、ISO 400(照片經過輕微調光)
即使收了一級有多的光圈,清晰景深範圍仍然很淺,但焦點位置的銳利度卻不俗,樹枝上的紋理清晰。
全金屬製鏡身
把鏡頭拿上手,Argus FFII 45mm F0.95 感覺相當結實、墜手。事實上,兩支 Argus F0.95 鏡頭都使用全金屬鏡身,即使遮光罩也是金屬製造。Argus FFII 35mm F0.95 相對輕一點(755g),而 Argus FFII 45mm
F0.95 則較重,達 835g(Sony E 接環版本)。鏡頭另提供 Canon RF 及 Nikon Z 接環版本,全部屬全手動操作,跟機身全無溝通,所以機身不能記錄光圈值,也無法提供任何內置校正功能。以今次配合 Sony A7 III
來說,使用「自動白平衡」拍攝同一場景甚至同一構圖,色溫間中會突然改變,表現略有飄忽,影友要稍加注意。
▲接環無電子接點,所以機身不能記錄光圈值,也不提供任何內置校正功能。
▲花型遮光罩也是金屬製造,而且跟鏡身完美融合成一體。
▲鏡頭在中國製造。
▲f/0.95、1/640s、ISO 100
近距離拍攝梅花,基本上只有花蕊部分在清晰景深範圍。花蕊的線條相對清晰,再看花上方的嫩葉,能清楚見到鋸齒狀邊緣,反映鏡頭有一定的銳利度。
15 片光圈葉片拍出 30 角星芒
Argus FFII 45mm F0.95 採用 9 組 13 片設計,當中包括 1 枚非球面鏡片、1 枚 ED 鏡片、3 枚特殊高折射玻璃,並用上由 15
片葉片組成的光圈,理論上收光圈後可拍出 30 角星芒。其實只要光源夠集中、強度又夠高,此鏡在 f/2 光圈已能拍出星芒,反而用最小的 f/16 光圈,星芒雖然較大,但會較散和較淡。詳細實拍比較可參閱後頁的測試。
▲用上由 15 片葉片組成的光圈。
▲f/0.95、1/1,000s、ISO 100
以左方的一束紅葉為焦點,留意遠方背景雖然見到有被虛化,但未致於完全模糊一片,情況跟上面的天星小輪試相一樣,對岸的大廈基本仍見到有一些紋理。
▲f/4、0.63s、ISO 100
收至 f/4,差不多可以見到整個碼頭的細節,亦能拍出 30 角星芒效果。
▲Laowa Argus FFII 45mm F0.95 光學結構圖
▲Laowa Argus FFII 45mm F0.95 MTF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