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無論目的是拍攝「到此一遊」還是「大景人像」,面對像海蝕洞這類大景,最棘手莫過於大背光問題。如何才能做到補光自然又能突出主體?攝影師 Pye Jirsa 提議大家將整個拍攝過程分成四個步驟。
第一步:決定背景構圖
以巨大的海蝕洞做背景,一般會採用典型的畫框式對稱構圖,將海蝕洞放在構圖中間。至於洞口要留多大,可以從海蝕洞要展示多少內部細節這個方向去考慮。雖然在這一步主體(人像)還未入鏡,但拍攝者腦海內對主體的位置應有初步想法。
第二步:決定背景光線
Pye 表示,面對這類大光差場景,一般會有兩種取向。第一種取向傾向自然,其特色是前景相對比較明亮。但在海蝕洞這個例子,遠景(天空)會出現過曝問題。第二種取向比較戲劇性,前景雖然略暗,但保留了天空的雲彩。其實前景就要加上「人」,背光問題只要一支閃燈便能解決,所以今次示範 Pye 亦選擇「戲劇性取向」作為拍攝目標。
▲提高感光度讓相機盡量多吸現場光,從而做到比較自然的感覺。
▲收細光圈,加強洞內外亮度的對比,造出較戲劇性的氛圍。
▲決定採用「戲劇性取向」後再微調拍攝設定,便完成相機方面的設定工作。
第三步:修飾閃燈光線
首先叫模特兒「埋位」,站在適當的位置上,並調整大致的姿勢與動作,以便設置燈光。Pye 用於今次示範的 Profoto A2 閃光燈擁有最高 100W 的輸出火力,並可分成 10 級輸出。影友其實可使用任何閃光燈,不過 Pye 還在燈頭加上蜂巢板,讓閃燈光線更加集中到模特兒身上,同時減少閃光「漏」到洞內其它地方,減弱戲劇性效果。
▲燈頭位置需略高於模特兒。
一般情況下,閃燈會放在側面,燈頭位置略高於人(以模特兒身高計)。至於最關鍵的輸出火力,Pye 指出大原則是讓人的亮度略高於環境光;人太光會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太暗的話又不夠凸出,失去戲劇性效果。
▲閃燈輸出火力應讓人的亮度略高於環光。
▲閃燈輸出火力不足,減弱戲劇性效果。
第四步:姿勢與表情
最後一步是微調模特兒的姿勢、動作及表情。原則上硬件設定不會再更改,除非模特兒的位置或動作有明顯的變化(需跳回第三步,重複流程)。Pye 使用 RAW 格式拍攝,後期編輯只要稍加修飾,很輕鬆就可以造出一張有壯麗大景的人像照片。
▲經 Lightroom 後製修飾的最終作品
來源:Adorama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