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迎接影雀旺季︰鳥攝鏡頭新手推介 2022/2023

一踏入十月,香港濕地以及樹林便開始出現過冬的候鳥,鳥攝旺季正式展開。野生雀鳥警覺性非常高,所以影雀需要使用超長焦距鏡頭,600mm 等效焦距往往是基本要求。近年出現不少輕便而又售價便宜的超遠攝變焦鏡頭,十分適合新手用來拍攝雀鳥,到底選擇這類鏡頭時應注意甚麼?

▲ 拍攝會員︰kay8629

最大光圈值

受惠於近年的無反相機對焦及感光性能愈來愈強勁,因此新推出的超遠攝鏡頭可以透過較細的鏡頭口徑/光圈來減輕整體重量。傳統的 600mm 生態拍攝長鏡一般都有 f/4 光圈,但現時一些輕便長鏡在 600mm 時光圈往往只有 f/6.3、f/8 甚至 f/11。

光圈愈細的鏡頭,重量通常愈輕,但是入光量亦都較少,意味著相機需要使用更高感光度來維持合理的快門速度,同時亦會減低相機對焦的靈敏性。使用太高感光度可能會影響畫面細緻度及增加雜訊,減低對焦靈敏性亦不利於生態拍攝。不過近年的相機在高感光度及自動對焦的表現已有大幅提升,大家選擇鏡頭時可同時考慮相機在高感光度及自動對焦的表現。


▲ 拍攝會員︰M.L.YIP

如果選用變焦遠攝鏡的話,就要留意鏡頭的最大光圈值通常都是浮動的。例如一支 150-600mm f/5-6.3 的鏡頭,就即是在 150mm 焦距時會有較大的 f/5 光圈,當 zoom 至 600mm 時就會下跌至 f/6.3。換句話說,變焦亦會影響快門速度。光圈下跌當然是幅度愈小愈好,不過也要平衡一下鏡頭的重量和畫質、對焦方面的表現,不能只看一個因素。

▲ 輕量級變焦長鏡的光圈通常都是非恆定的。

日間拍攝一些在濕地或海面活動的雀鳥,由於光量充足,對於鏡頭的光圈要求也不是那麼大,這類輕便長鏡可輕易應付。但如希望拍攝林間、樹上棲息的雀鳥,由於樹林的光度比較低,那就有可能需要使用較大光圈的定焦長鏡了。

焦距與等效焦距

拍攝野生雀鳥,通常只會嫌不夠遠而很少嫌不夠 wide,所以變焦長鏡的遠攝端是較為重要的。前文提到 600mm 焦距是拍攝野生雀鳥的基本要求,600mm 是使用全片幅相機的算法,如果大家使用的是 APS-C 片幅或者 M4/3 片幅的話就更為「著數」,因為鏡頭的焦距會有相機片幅放大率幫助。600mm 在 APS-C 片幅使用便會變成 900mm,在 M4/3 片幅使用就變成 1200mm,變相有一個免費距距器!


▲ 拍攝會員︰wkc185

不過使用全片幅的話,雖然沒有焦距放大效果,但雜訊控制及畫質又會較好。另外使用一些超高解像力的相機,亦有利於畫面的剪裁,可以補償一下鏡頭焦距的不足。

增距鏡兼容性

想進一步增加鏡頭焦距,其實還可以使用增距鏡。增距鏡是一個連接鏡頭與相機之間的光學配件,一般有 1.4x 及 2x 兩種,600mm 加上 1.4x 便有 840mm,加上 2x 使用便有 1200mm。不過並非每支鏡頭都能夠兼容增距鏡使用,而選購增距鏡亦要選擇對應的接環系統及機身性能,大家選購時就要記得問清楚店員了。


▲ 1.4x 及 2x 增距鏡。

增距器可以加長鏡頭焦距,但也會令最大光圈值下降,使用 1.4x 會令光圈下跌一級,使用 2x 就會下跌兩級。例如 f/8 光圈使用 1.4x 後會變成 f/11,使用 2x 就會變成只有 f/16 了。在單反年代,鏡頭一般需要有 f/8 或更大光圈,才可以令相機的 AF 系統正常操作,變相令增距器的使用受到限制。現時無反系統的對焦能力較強,就算使用 f/11、f/16 光圈多數亦能夠對焦 (可向店員確定),只是對焦速度會變慢而已。

重量與體積

鏡頭的重量大大地影響了拍攝的機動性,以及對腳架、雲台的要求。單反年代時,一套影雀機鏡系統往往達 4-5kg,需要使用專門的相機背包或者拖箱來運送。由於幾乎不可能穩定地手持拍攝,因此很多時都需要用上非常粗壯的三腳架及專用雲台來穩定機身,往來不同的拍攝地點就相當吃力。


▲ 輕便的鏡頭令大家可以更投入拍攝的樂趣。

使用較輕量的機鏡系統,對於運送、腳架及雲台的要求就可以較低,甚至容許用家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手持拍攝,對於新手探索拍攝題材就會較為輕鬆。

專業級定焦大炮重量一般達 3kg 以上,新一代兼容全片幅及 APS-C 片幅的輕便變焦長鏡通常重 2kg 左右,只如只為 APS-C 片幅系統而設,又或者是細光圈定焦長鏡的話,重量自然會更輕。

光學防震不重要?

長焦鏡頭會放大手震震動,手震的影響會較為明顯,以手持拍攝的話,就需要計算鏡頭焦距的倒數來評估安全快門速度。如 600mm 焦距的話,安全快門速度就是 1/600 秒了。現時多數輕便長鏡都會包含光學防震功能,有些甚至可以配合機身防震使用達到更佳效果。不同鏡頭有不同的防震級數,普遍由 3 級至 5 級不等。


▲ 拍攝會員︰ccf415711

不過由於拍攝野生雀鳥很多時需要 1/500 以 1/3000 秒高速快門,才能夠凝固雀鳥的動作,很多時都已經超出安全快門速度,鏡頭以及機身的防震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一些資深用家甚至認為光學防震會減慢對焦起動時間,索性在拍攝時關上防震功能。

近攝能力

如果大家還想進一步拍攝更廣闊的生態題材,例如昆蟲、爬蟲、兩棲類之類較細小的動物,就要留意鏡頭的放大率了。鏡頭的放大率一般以 x 或比例來顯示,數值愈接近 1x 或 1:1 的話,就代表近攝能力愈好。例如 0.34x / 1:2.9 放大率,就比 0.24x / 1:4.2 好,而 1:3 或 0.33x 左右的放大率以長鏡來說已經非常不俗。


▲ 拍攝會員︰Armstrong

濾鏡口徑

傳統的專業級大炮由於口徑太大,所以鏡頭前面都不能安裝濾鏡,要靠後置的插入式濾鏡才可使用 ND、CPL 等濾鏡。鏡頭的前玉主要靠遮光罩保護,但用起上來也要格外小心。

現在的輕便長鏡由於口徑較細,自然能夠使用前置濾鏡,方便大家加上保護鏡或各式減光、偏光鏡。這類鏡頭濾鏡口徑一般為 82mm 至 95mm,口徑愈大濾鏡就愈貴,大家選購時也應考慮。


▲ Photo by 謝飛

鳥攝鏡頭新手推介

Sigma 150-600mm F5-6.3 DG DN OS | Sports


Sigma 150-600mm F5-6.3 DG DN OS | Sports 是一支解像力相當出色的超遠攝變焦鏡頭,即使全開光圈亦有優秀的成像表現,對焦快速準繩,在日間拍攝飛鳥可謂手到拿來。最難得是擁有 1:2.9 極佳近攝能力,除了雀鳥之外亦適合拍攝昆蟲等生態題材。鏡頭除了可用變焦環進行變焦,更有 Dual Action Zoom 可以直接推拉鏡頭來進行變焦,操作上更加快速。鏡身經大幅輕量化,日本製造更有信心保證,暫時提供 Sony E-mount 及 Leica L-mount 接環版本。

Tamron 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雖然 Tamron 150-500mm F5-6.7 Di III VC VXD 的遠攝端只有 500mm,而遠攝端光圈亦只有 f/6.7,不過鏡頭勝在夠輕便,鏡身只重 1725g,以全片幅長鏡來說算是非常輕巧。而且濾鏡口徑只有 82mm,與一般大三元鏡頭一樣,方便交換使用。鏡頭同樣擁有不俗的 1:3.1 放大率,成像質素亦相當出色,提供 Sony E-mount 及 Fujifilm X-mount 版本。

FUJINON XF 150-600mm F5.6-8 R LM OIS WR

FUJINON XF 150-600mm F5.6-8 R LM OIS WR 是 Fujifilm 原廠第一支超遠攝輕便鏡頭,雖然遠攝端光圈只有 f/8,但重量非常輕巧,僅有 1605g,以此焦距來說實在十分難得。除了極高機動性之外,鏡頭亦擁有十分高光學質素,配合 Fujifilm 無低通的 X-Trans 系列 CMOS,出來的影像特別銳利,背光拍攝也沒有霧鏡或者強烈的眩光問題,完全可以放心拍攝。鏡頭更罕有地設有同級少見的對焦 Preset 功能,幫助大家加快尋找主體的速度。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是 Olympus 為 M4/3 系統而設的一支超遠攝變焦鏡頭,400mm 換算出來的等效焦距足有 800mm,但重量就只有 1120g,手持拍攝亦非常輕鬆。此外,鏡頭的近攝放大率亦有 1:3.4,足以應付花卉、昆蟲之類的生態拍攝。鏡頭濾鏡口徑只有 72mm,比單反年代的傳統大三元更細小。鏡頭更可配合原廠的 1.4x 或 2x 增距鏡使用,攝力最多可延伸至 1600mm 等效焦距。雖然此鏡只有 3 級防震,而且不能配合機身防震使用,但對於戶外拍攝生態來說應不構成問題。

Canon RF 600mm f/11 IS STM

Canon RF 600mm f/11 IS STM 是一支規格相當極端的一支全片幅超遠攝定焦鏡頭,光圈只有 f/11,但卻只重 930g,而且定價不用 7 千元,可謂相當創新而又十分適合新手嘗試。雖然此鏡光圈只有 f/11,但仍可加上原廠 1.4x 及 2x 增距鏡使用,變成 1120mm F16 或 1600mm F22 超長大炮,配合 EOS R5 / EOS R6 或其他新推出的高階機身使用時仍可使用自動對焦。雖然此鏡沒有防塵防水滴處理,不過以此價錢來說也可以理解。

Nikon NIKKOR Z 800mm F6.3 VR S

Nikon NIKKOR Z 800mm F6.3 VR S 是今次推介的鏡頭當中規格最高的超遠攝鏡頭,本身 S Line 身份其實已是屬於頂級鏡,不過考慮到定價只是五萬多元,比起動輒十多萬的定焦大炮便宜得多,加上以 800mm 焦距來說 2385g 的重量亦非常輕便,所以預算較為充裕的新手用家亦可以考慮。雖然光圈只有 f/6.3,但此鏡的設計及操作無異於頂級大炮,包括鏡身的金屬銘牌、頭頭前方的金環、後置濾鏡架、對焦記憶設定等都一應俱全,加上優異的光學質素,基本上已進入專業生態拍攝的門檻。

更多長鏡型號及規格

最新消息
10 小時前
在郊外經常聽見好多遊人, 指著香港最常見的一款白色大鳥, 叫他做白鶴。 其實他真正名字叫做白鷺 Egret。 亦是香港最常見的鷺科水鳥。但好多人都唔...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Lexus RZ450e 自發表後都吸引許多車迷留意,這輛車正式在香港發表,一換一車價下 HKD 629,320。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近年有不少專業耳機品牌進入真無線耳機市場,來自美國的 Noble,近日在港推出 Fokus Mystique,定價 HK2,980,比一般真無線耳機高出一不少,但聲音...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為紀念「哥哥」張國榮離開 20 周年,奧海城特意舉辦「Timeless Leslie Encounter」活動,透過 20 個「相遇」的故事,讓大家以多角度認識、紀念及與... (繼續閱讀)
1 日前
Insta360 Go 系列相機大約以年半至兩年為一個產品週期,而現時的 Insta360 Go2 推出至今接近兩年,似乎是時候又有新品取締。而在本星期三的 3 月 29... (繼續閱讀)
1 日前
2023 年已經過了一季,即使在 2 月日本有 CP+ 這個大型,Fujifilm 也不為所動,一於以不變應萬變,沒有推出任何新產品。事實上,在 1 月時 Fujifilm... (繼續閱讀)
1 日前
OPPO 在中國已推出三款摺疊屏幕手機,當中俗稱「細摺機」的 OPPO Find N2 Flip 已正式抵港,定價為 HK$6,999。市場上,「細摺機」主要的對手有售價... (繼續閱讀)
1 日前
車最緊要安全,歐洲的 Euro NCAP 是新車安全評測的根據,我們通常都以這個為指標,當一輛車在 Euro NCAP 獲得 5 星評分,該輛車的安全程度是公認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Canon EOS R5 推出已經接近 3 年,但是在 EOS R5 Mark II 未能在今年露面下,透過韌體更新來強化功能似乎是暫時的唯一出路。然而,EOS R5 作為高像... (繼續閱讀)
3 日前
Leica 周不時都推出特別版相機或與其他知名品牌的聯乘版本,數數手指很多潮牌都已經與 Leica 合作過,不過偏偏最老少咸宜、最入屋的 Disney 就未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