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影友手上還留下了三、幾張軟磁碟嗎?在 IT 領域,儲存容量只有 1.44MB(現在連 1 張 JPEG 相都放不下)的軟碟十多年前已經被淘汰,但「攝影怪客」Mathieu Stern 卻發現,原來軟碟都有紅外線濾鏡的作用,可以代替上千元的專業級紅外線濾鏡。
把軟磁碟變作紅外線濾鏡,當然需要自己動手改裝。Stern 先拆下軟碟的塑膠外殼,再取出裡面的磁碟片,並剪裁成適當尺寸。值得一提的是,專業的紅外線濾鏡一般會裝在感光元件前,但 Stern 今次實驗卻利用一些「Blu tack」(寶貼)把「軟碟濾鏡」裝到鏡尾上,估計原因是工序比較簡單容易。值得一提的是,Stern 用於拍攝的 Sony A7 II 也經過改裝,已拆除感光元件上的紅外線及紫外光過濾濾鏡,可以感應全頻譜光波。
▲專業的紅外線濾鏡一般會裝在感光元件前。
▲Stern 在鏡尾加上「寶貼」,用以黏上軟碟片。
▲整個改裝過程的步驟都很簡單。
相對專業級紅外線濾鏡(售價約 160 美元,折合 HK$1,250),由於軟碟透光度明顯較低,因此影像會偏暗淡,明暗對比亦不高,另基於曝光時間較長的緣故,顆粒感會較重。專業濾鏡的色彩明顯較鮮艷明亮,銳利度亦較高。不過,「軟碟濾鏡」幾乎不需成本,能夠拍出此效果,亦不能有過多奢求。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樣本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樣本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樣本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效果比較。左:「軟碟紅外線濾鏡」;右:專業紅外線(590nm)濾鏡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效果比較。左:「軟碟紅外線濾鏡」;右:專業紅外線(590nm)濾鏡
▲「軟碟紅外線濾鏡」拍攝效果比較。左:「軟碟紅外線濾鏡」;右:專業紅外線(590nm)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