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還原漩渦背景:Meyer Optik Biotar 75 F1.5 II 闊別近 90 載!

文:Owen

德國的 Meyer Optik 在 1896 年成立,多年來一直推出令人膾炙人口的鏡頭,現時擁有這個品牌的 Meyer Optik Görlitz GmbH 致力將老鏡獨特的簡單光學結構重生,令現今數碼相機的用家都可以感受到古典鏡頭的獨特效果。Meyer Optik 剛剛發表 Biotar 75 F1.5 II,屬上世紀 30 年代同型號的致敬產品,並提供 Canon EF、Canon RF、Fujifilm X、L、Leica M、Micro 4/3、Nikon F、Nikon Z、Pentax K 及 Sony E 多個接環版本。Biotar 75 F1.5 II 的建議售價為 US$1,399(折合 HK$10,912),即日起可以在官網訂購。


▲Meyer Optik Biotar 75 F1.5 II

在 1930 年代,光學設計師 Willi Merté 開發了原始的 Biotar 75 F1.5,並在當時取得極大的成功,在影友間贏得不少迴響,不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極高的生產成本,Biotar 75 F1.5 的生產很快就終止了,故現存保持完好的 Biotar 75 F1.5 鏡頭都非常罕見,畢竟鏡頭隨時已經有近 90 年的高齡吧。是次 Meyer Optik 重新打造的 Biotar 75 F1.5 II 沿用當年的 4 組 6 片的雙高斯設計,畫面中央有很高的銳利度,而全開光圈時在焦外形成強烈漩渦般的背景,而在這獨特的漩渦般背景中,若背景出現點光源則以圓形亮點呈現,看起來彷彿被拉入漩渦中。


▲Biotar 75 F1.5

Meyer Optik 表示,今次 Biotar 75 F1.5 II 在研發時深入分析原來 Biotar 75 F1.5 的光學特徵後,以現代的光學技術選用最好的玻璃鏡片、特別的抗反射塗層和高精確度的機械部件。Biotar 75 F1.5 II 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75m,使用多達 15 片光圈葉片和直徑 62mm 濾鏡。與 Meyer Optik 其他鏡頭一樣,Biotar 75 F1.5 II 是在德國漢堡的工廠以手工裝配,鏡身採用鋁金屬物料,並用上自然的陽極電鍍處理,藉以提升鏡頭的手感。

【官方樣本相片】

來源:Photo Rumors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Samsung 一直有傳會於 7 月發佈新一代摺疊屏幕手機 Samsung Galaxy Z Fold 6 及 Samsung Galaxy Z Flip 6。近日 Samsung Galaxy Z Fold 6 的規格及...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iPad Pro 2024 (第 7 代 iPad Pro) 已經推出市面,這系列平板電腦,比上代售價高出一點,由 HK$7,999 起 (第 6 代 iPad Pro 256GB 為 HK$7,299 起)...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Canon 在早幾個月開放 RF 接環,容許第三方廠商推出兼容 EOS R 系統的鏡頭,而 Sigma 亦急不及待推出 6 支 APS-C 片幅鏡頭,全數屬於將現有產品換...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擁有超跑是很多人的夢想,只不過每部都索價不菲,更遑論經典的古董款式。LEGO Icons 不時幫大家圓夢,最新帶來林寶堅尼 Countach 5000 Quattrovalvo...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從六月初到七月上旬這段時間,適值日本雨季,亦是日本的紫陽花(本地慣稱繡球花)的盛開期。日本培植的紫陽花色彩和花形非常多變,甚至會出現一簇花...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早在年初 CP+ 上曝光的 Voigtlander Nokton 75mm F1.5 Sony E 版本與 Color-Skopar 50mm F2.2 VM 即將在 7 月登場。前者 Nokton 75mm F1.5 Sony E ...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繼河口湖町的便利店之後,另一個網紅打卡熱點「富士山夢之大橋」最近亦被外國觀光客「攻陷」,觀光客種種迷惑行為令當地居民感到相當困擾。日前當地... (繼續閱讀)
1 日前
還有兩日,Nikon 將會在下星期一(6 月 17 日)晚上 8 時(香港時間)發表 Z6 III。早幾日 Nikon 已經在官方預告片中為新機大賣關子,令人對片中攝... (繼續閱讀)
1 日前
Canon 在去年尾推出過 RF 24-105mm F2.8L IS USM Z,雖然外型媲美一支傳統 70-200mm F2.8 大砲鏡頭,但貴為首支引入實體光圈環的 RF 鏡和可以外加電... (繼續閱讀)
1 日前
比亞迪 M6 早陣子到港。這輛中細型 MPV 電動車在香港暫時還沒有同級對手,可是它能否滿足香港用家的需求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