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升級版 70-300mm: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實測

對於長鏡來說,一向都是「一吋長、一吋強」,而對於一眾 Canon 用家的焦點,則一定是剛推出的 EF 70-300mm f/4-5.6L IS USM。作為一支非恆定光圈的變焦長鏡,普遍用家可能都認為新鏡定價偏高,至於能否於質素與性能上令大家覺得物有所值?以下的測試或許可為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

70-300mm 「紅圈」版首現

Canon 於長鏡的開發上一向都特別的進取,除了一系列專業 L 鏡,業餘當然亦有不少選擇,而當中 70-300mm 則可算是當中的代表。70-300mm 焦段其實過去已有兩個版本,分別為 EF 70-300mm f4.0-5.6 IS USM 與 EF 70-300mm f4.5-5.6 DO IS USM,而最入門的就有焦段相若的 EF 75-300mm f/4-5.6 III。針對對畫質有更高要求的用家,定位更專業的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可說是應運而生。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的出現,固然為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不過同時亦令精明的用家更傷腦筋。以「小小白 IS」EF 70-200mm f/4.0 L IS USM 為例,透過接上 1.4x 增距鏡,便可化身為一支遠攝達 280mm、恆定 f/5.6 光圈的鏡頭,遠攝能力其實跟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的 300mm 接近。不過有一得必有一失,配合 1.4x 除了會令光圈下降一級,鏡頭的光學質素亦難免會受影響,而比較起構圖靈活性的話,當然亦以變焦倍率較高的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會較優勝。

   
   

防塵防滴設計、4 級 IS 防震

Canon 的「紅圈白鏡」一向都代表專業,而作為 L 鏡其中一員,EF 70-300mm f/4-5.6L IS USM 當然亦不例外,除了加強鏡身用料,鏡頭亦具備防塵防滴設計,以便用家更放心於不同環境拍攝。跟一系列 70-200mm 鏡頭不同,EF 70-300mm f/4-5.6L IS USM 採用了兩節式的伸縮變焦設計,有利鏡頭縮短整體長度,鏡頭最短長度便只有 143mm,相當易於收藏。

將鏡頭接上 EOS 5D Mark II,機鏡的平衡算是不俗,唯一要習慣的是,鏡頭變焦與對焦環為 Canon 較少採用的倒轉設計,變焦環於鏡身前端,而對焦環則置於較近機身一端,好處是某程度可增加手持拍攝的穩定。由於採用了伸縮變焦設計,鏡頭並特別加有變焦鎖,防止鏡筒於攜帶期間意外伸出。

防震對於新鏡已是基本規格,特別對於長鏡,功能更是相對重要。而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便採用了全新設計的 4 級 IS 防震,以 300mm 的遠攝計算,理論上便足以保持低至 1/20 秒手持拍攝的穩定。理論歸理論,筆者便實行以更低的 1/15 秒於 300mm 手持拍攝,防震開啟後,其實在觀景器已明顯感受到防震帶來的穩定效果,而透過清晰的相片,則進一步證實系統的實力,以一支光圈不大的遠攝變焦鏡頭來說,實用性可謂大為提高。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為 Canon "L" 鏡的最新成員。 配備 USM 對焦與 IS 防震等技術。
變焦環位於鏡身前端。 設有變焦鎖,防止鏡筒於攜帶期間意外伸出。
設有對焦距離窗,方便用家進行手動對焦。 AF 以 USM 超音波馬達帶動,用家亦可透過手動對焦環進行全時手動對焦
對焦模式切換及 IS 模式制,跟早前送測的「小白兔」不同,鏡頭並未設有對焦範圍控制。 IS 防震設有兩種模式,分別為一般拍攝的 Mode 1,以及針對 Pan 鏡拍攝的 Mode 2。
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1.2m。 隨鏡附有遮光罩 ET-73B。

 

2 片 UD、Fluorine Coating

既然 Canon 本身已有 2 支 70-300mm 鏡頭供選擇,要吸引用家,除了於鏡身用料、操控等,最直接的當然是從質素入手。而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於 14 組 19 片的結構中,不單用上了 2 片 UD 以消除長焦鏡頭常見的色散,另外亦同時採用了浮動結構,以保持全段高質。為方便清理,鏡頭前後組鏡片並首度引入氟塗膜(Fluorine Coating),令鏡片具有更高的防油與防水特性。

無論是原廠或副廠,近期的新鏡於用料上都相當重手,例如 Canon 自家的「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便用上多達 5 片 UD 及 1 片螢石鏡片,而今次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卻只有 2 片 UD,數量上似乎有點比下去。在未抱太高期望之下,鏡頭的光學表現卻有一定驚喜,無論是中距的 70mm,又或是遠攝的 300mm,全開光圈銳利度已相當出色,邊緣並未出現鬆散的同時,影像反差與色彩表現亦保持 Canon L 鏡的一貫水準。稍有不足的是,鏡頭全開時四角失光較為明顯,幸好只需收細 1-2 級光圈,問題已可大至解決。

鏡頭於 14 組 19 片的結構中,用上了 2 片 UD 鏡片。 鏡頭於前後組鏡片同時引入了氟塗膜(Fluorine Coating),方便用家清理。


鏡組結構圖。


鏡頭的 MTF 圖表。

 

防震測試(300mm 遠攝端)

ISO 640、f/5.6、1/15s、IS ON ISO 640、f/5.6、1/15s、IS OFF

 

焦外成像測試


300mm、f/5.6

 

鏡頭暗角測試 (70mm)

f/4.0 f/5.6
f/8.0 f/11

 

鏡頭暗角測試 (300mm)

f/5.6 f/8.0
f/11 f/13

 

眩光測試


300mm、f/5.6

色差測試


300mm、ISO 100、f/5.6、1/500s、IS ON
[ Ori ]

 

鏡頭變形測試


70mm


100mm


135mm


200mm


300mm

 

近拍能力測試(300mm、最近對焦距離)

 

同場加映: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vs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574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530

實拍測試 1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所有影像優化功能關閉
測試條件:固定於腳架、70mm、f/4.0、ISO 100、AWB、防震開啟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 Ori ]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 Ori ]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實拍測試 2
相機:Canon EOS 5D Mark II、所有影像優化功能關閉
測試條件:固定於腳架、300mm、f/5.6、ISO 100、AWB、防震開啟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 Ori ]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 Ori ]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A005)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拍攝樣本(EOS 5D Mark II Raw 直轉 Jpeg)

ISO 200、f/5.6、1/1000s [ Ori ]

ISO 100、f/7.1、1/500s [ Ori ]
ISO 200、f/7.1、1/800s [ Ori ] ISO 100、f/5.0、1/400s [ Ori ]
ISO 320、f/5.0、1/1250s [ Ori ] ISO 250、f/5.6、1/200s [ Ori ]
ISO 100、f/4.0、1/640s [ Ori ] ISO 100、f/5.6、1/1000s [ Ori ]

更多 Canon EF 70-300mm f/4.0-5.6L IS USM 樣本相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594

總結

一分錢一分貨,跟現時規格相近的 70-300mm 鏡頭比較,Canon 的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質素上當然以壓倒性姿態勝出,雖然定價略高,不過從開售後的市場反應看來,鏡頭依然得到不少用家支持。

Canon EF 70-300mm f/4-5.6L IS USM 規格

焦距 70-300 mm
視角 34° - 8°15'
最大光圈 f/4.0 - f/5.6
光圈葉片 8
鏡頭群組 14 組 19 片,2 片 UD 鏡片及 1 個浮動鏡組
最近對焦 1.2m
放大率 0.21x
濾鏡直徑 67mm
尺寸 89 x 143 mm
重量 1050g
其他 附有遮光罩

最新消息
40 分鐘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
1 日前
Ricoh GR IV 的正式公開越來越近,7 月 25 日在北京舉辦的關係者限定先行發表會引起攝影圈熱烈討論。這次活動讓中國媒體與攝影師有機會近距離體驗實... (繼續閱讀)
1 日前
八達通自推出手機支付服務以來,其 App 功能不斷擴展,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與優惠。為滿足香港旅客的海外消費需求,八達通 App 近期進行重大升級,推... (繼續閱讀)
1 日前
HUAWEI 近年持續在手機攝影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 Pura 70 Ultra 的伸縮鏡頭到 Mate X6 的紅楓色彩系統,不斷刷新移動影像的技術高度。最新旗艦...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摺疊屏幕手機的耐用性始終是個疑慮,特別是鉸鏈結構的可靠性更備受關注。知名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近日對 Samsung 最... (繼續閱讀)
1 日前
早前傳聞 Sigma 會在 7 月發表 200mm F2.0 DG DN|Sports 鏡頭,不過 7 月快將踏入尾聲,幾乎可以肯定有關傳聞不會兌現。然而,最新網絡消息稱,Sigm... (繼續閱讀)
1 日前
為紀念 Leica I 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於 2025 年全球同步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位於上海的《世紀見證者:當 Leica 遇見中國》主題展覽無疑成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