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數碼相機的重要程度,恐怕已到達「顛峰」狀態。一人一單反 (或無反) 已經是必須的,當然亦不乏「器材先決」的攝影愛好者。只是,攝影所呈現出來的,是靠藏在相機後面的「人」創造及賦予。需要通過觀察、思考及敏銳觸覺去捕捉那些動人片刻,所以即使有人用 DC 拍出來的相片也不會比用專業單反拍的遜色。其實,只要純熟運用手中器材,用心去觀察及發掘被拍的人與事,這樣,就更能讓相片表達出豐富而有力的「內容」。
攝影師 Martin Lam 評審多張四月的佳作之後,選出 OSCARJIANG 的作品「月亮灣」為四月份每月大獎「賞」得獎作品,DCFever.com 在此先恭喜 OSCARJIANG 。以下是 Martin Lam 的評語︰
拍照看技巧量器材,攝影重心看意境。
接手每月大獎後,被選上的多是攝影作品。因為評相那個是攝影的人,不是相機操作員。OSCARJIANG的作品可沒甚麼技巧可言:基本上「能看到,就能拍到」。
明白這點的,就得想一想:為甚麼他能看到?又或者:為甚麼他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樣?
拍出這照片,是因為他看到,然後將看到的攝入鏡頭裡。這跟他用甚麼牌子型號的相機,怎樣的快門光圈ISOWB組合無絕對關係。雖說以上的都絕對能左右畫面呈現的效果,但光知到上面的設定卻無法拍出這樣的照片來。
這就是攝影,不同的人會拍出不同的照,並非只在器材上差異和技術的高下,而是很簡單的,因為是不一樣的人,各有不同的攝影眼,用攝影說著各自的故事。
要是換我拍攝的話,可能我只會拍小舟,也許有別的攝影師會只拍樹而不拍小舟。誰好誰壞,並無定案,因每人說話的方式都不一樣;而欣賞攝影作品,也只有喜歡和不喜歡而已。
回到技術層面上,這照片用了正方構圖,增強了畫面的靜止和安定感。取景多少、曝光和景深也恰到好處,但大概這不是攝影師當下關注的事。要是他只在關注設定,那到設定完成時小舟早已遠去,我們也感受不到當下拍攝時的那份寧靜。後期處理亦見出色,沒過份誇大,也沒將畫面調成很老套的感覺。後期製作雖然很有幫助,卻非成功重點,因在按下快門的瞬間,感覺抓住了,照片已成功了。後期不過是進一步表現攝影者內心的意境。就算沒有,也不動搖照片本身的內容。
有感覺的照片,無需說明。同月有別的一輯,一樣是靜的演譯,也表現得很好,可是卻因多了標題而未能獲獎。
本來無一事。
文字,會限制照片的想像空間。
廣闊的照片,為甚麼要用挾窄的囚籠將之困住呢?
最後 DCFever.com 再次恭喜 OSCARJIANG 得獎,並得到由石利洛(香港)有限公司送出的 TamracSuperlights 1711 相機袋一個以示鼓勵,我們會有專人與你聯絡告知領獎事宜。
![]() |
Tamrac Superlights 1711 相機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