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下雨日子特別多,天文台幾乎每天都掛起各樣警告,天氣壞得不得了,不少影友都悶納得很,相機乾放在放潮箱,不知何時才可出櫃。其實壞天氣也有壞天氣的拍攝題材,例如雷暴時天空出現的閃電實在壯觀得很,大家可以參考會員石井所拍攝的作品《AMBER ,Lighting at Hong Kong Sky》,並借藉此簡單介紹幾個拍攝閃電的要點,大家下次也可試試看﹗
石井作品《AMBER ,Lighting at
Hong Kong Sky》
1. 長時間曝光
所謂「快如閃電」,大家都知道閃電出現的時間很短。要拍攝這一迅間的畫面,有些初學者以為要用高速快門來捕捉,但其實如果等到閃電出現才按快門的話就已經太遲了。反而使用三腳架配合 10 秒以上的慢快門(可使用快門先決模式),對著天空經常出現閃電的位置拍攝,只要在曝光的時間期間出現閃電,就可以將閃電拍攝下來。即使一次曝光落空了,只要天空繼續出現閃電,重複相同設定多試幾次便一定會成功。
大家都知道用低 ISO、收細光圈或者在鏡頭前加上減光濾鏡,可以幫助加長曝光的時間。但拍攝閃電的話,最好不要用太過細小的光圈(如 f/22)或者使用減光濾鏡,因為閃電只會在曝光中途的一瞬間出現,如果鏡頭的通光量太少,可能會令到閃電變得過暗及幼小,氣勢會大大減弱。
2. 鏡頭焦距
即使在一個頻頻出現閃電的晚上拍攝,但是閃電在天空何處出現還是很難預計的。因此拍攝時可以盡量使用廣角鏡以拍攝較大的範圍,增加拍攝到閃電的機會。但如果拍攝地點可以好像這張作品般望到遠景的話,也可嘗試用 50mm 左右的焦距拍攝,令構圖更為緊湊,同時也可收納到大範圍的天空。
3. 注意安全
閃電雖然壯觀,但也不能忽視危險性,千萬不要在空曠的地方拍攝閃電,以免被雷電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