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起這個極富爭議的議題(在去年,親友同事同學之間動輒因此議題而激辯絕不足為奇),是上週六在中環皇后像廣場遇上一個支持國民教育的小規模集會,我也停下來聽了約半小時。
去年夏天舖天蓋地的反對國民教育轉眼過了一年,這沸沸揚揚的議題仿佛又沉靜下來。今天在Google和Yahoo!香港搜尋國民教育,只有少量的近期相關新聞或評論。引述其中兩則:
1/互動新聞台九月一日《講清講楚》專訪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反國教與撐通識 - 教師的政治立場申報。
我稍後會再回看Youtube視頻,相信會有點啟發。
2/九月五日【明報專訊】反國民教育科一周年,不少學校對國教「聞之色變」,在剛出爐的《小學概覽》中,僅18間學校列明會推行國民教育,較去年減67%,亦有5間表示會培養學生愛國,但當中有學校將之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劃清界線」,強調不會強迫學生愛國。
我沒有明報登入帳戶,所以未可閱讀全文,但數據是出乎我所料。我還以為只有鮮魚行小學和極其量另加三兩間學校願意犯險推行國民教育,但原來有18間學校推行。
一年過去,支持和反對的情緒或者都平靜了一點;我們買了時間,可以讓社會有足夠時間有足夠選擇慢慢地討論,適應,修正,驗證和實踐,甚或撤回。一個很基本而又顯而易見的矛盾:國民教育的定義和範圍是什麼,它的目的和預期功能又是什麼?不同持份者為什麼會有那麼分歧的理解?當下和可見的將來,這個爭議依然是爭議,遲早都是須要處理的。
照片是上星期六集會的一幕。各位左右紅藍綠的讀者如何詮釋,各適其適,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