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rro_yiu 於 2009 年 10 月 16 日 上載

牛頭角下邨

1953年聖誕節,在上一代的人眼中,可能係斷永遠不能忙記的回憶!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內地大量新移民來港,為香港提供了很多勞動力,但又令房屋供不應求。當時政府著力為工業、經濟增長,因而忽略完善的土地及房屋規劃,當時居民用木板、鋅鐵片等在市區邊緣位置興建房屋,言而一群群寮屋區就這樣慢慢出現。寮屋區欠缺完善規劃,連最基本生活用水的設施都欠缺,居民往往由公共街井取水,解決日常飲用,清潔等問題,消防、衛生等更加無人問津。
其實早於1950時代初期已出現香港仔寮屋區大火已令過萬人痛失家園,當時港英政府仍然未有認真處理寮屋問題,直接到1953年12月25日夜,石硤尾寮屋大火令超過五萬人無家可歸,當時港英政府深深體會到解決房屋規劃的迫切性,港英政府用了約一年時間興建兩層高的第一代徙置房屋,往後十數年亦出現廣為人熟識的「七層大廈」至牛頭角下邨等的徙置區出現,1973 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代替徙置事務處。
而市區僅存未曾改建的未重建徙置屋邨—牛頭角下邨,亦都將於2009年11月25日正式遷拆。如大家想懷念徙置房屋歷史,可能要去石硤尾美荷樓活化後!

1
讚好
1.6k
瀏覽
2
回應
zorro_yiu 最近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