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雲海的故事

雲海,是一種當你置身在高山,山下四周都是一片片很低雲層的景象,這種景象猶如置身仙境一般。


過去幾年,不少風景攝影愛好者都會專程在入春時份走上香港三大高山——大東山、鳳凰山及大帽山,拍攝雲海日出,加上近期facebook瘋傳和新聞媒體的報導,令上山拍攝雲海日出突然成為一種潮流。只要山上一有雲海出現,就有不少攝影愛好者走上高山拍攝,令整個山頭都熱鬧起來。


春季是潮濕多雲而且多霧的季節,如果雲層高度夠低,而且當日的風勢較弱的話,雲海出現的機會就大大提高。不過,因為香港地理環境關係,最高的大帽山只有海拔957米高,比大多數雲層形成的高度都要低,所以即使在大帽山山頂,要是雲層高度未夠低,就變成攝影者不少時間都在雲中心,甚至因為天氣太差,令專程拍攝雲海的攝影者無功而還。

所以要拍攝雲海,事前準備功夫都少不了,包括攝影裝備及衣物行裝,留意天氣狀況更是風景攝影的基本,尤其是在掌握天氣預報方面,其動向更是需要每日留意,可以說是聽天而行。

筆者本身是風景攝影者,會相約一眾朋友在夜間上山或郊野拍攝星空及日出,當然也曾上山拍攝雲海,只是規模並不如想像中大,所以都想再找個機會拍攝。這次我和朋友在天文台網頁留意到21516日的天氣預報是多雲而且潮濕有霧,而且該兩日的風力微弱,具備雲海形成的條件。故大夥兒都決定在216日請假,以便當日凌晨上山拍攝雲海。唯未知當日的雲層高度是否有機會低至海拔900800米以下。

直至星期日深夜時間,得知大帽山開始有雲海出現,故與同行的朋友商議何時上山,最後決定凌晨2時上大帽山。

結果,的士駛至大帽山往山頂的閘口,我們在閘口前徒步上山頂,因為山頂是天文台雷達站,限制車輛進入。我們在途中便發現附近山野已經有雲海形成,所以一度在路上停下來拍攝,甚至見雲海以上的天空清朗,星空清晰可見,就索性拍攝星流跡了。

如是者雲海景致持續到清晨時間,我們行到最接近雷達站的山頂日出位置,當時已經有不少攝影者在向著東面的日出位置等待日出來臨,為的只是一個雲海下的日出。到了早上,已經有超過60人在大帽山上。 

經過216日在大帽山一役後,在剛剛的農曆新年假期,不時都有雲海形成的消息,亦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上山拍攝。其中山頂盧吉道亦是當中熱門地點,因為山頂盧吉道比較接近市區,而且交通便捷,比前往大帽山更易到達。

就在225日晚,因為下午有消息表示有機會出現雲海,所以就在晚上嘗試去一趟盧吉道,且看看在場的風景攝影者是否有收穫了。當然,天氣總是不似預期,運氣有時會少一些。即使當晚的盧吉道猶如旺角一般擠擁,聚滿很多攝影者,但大家身在雲層之中,明顯是看不見任何雲海景致,他們可以做的,只有等待。有些攝影者等得太耐,最後只好無功而回。這些「白果」,雖然是每個風景攝影者預料會遇上的東西,但無損他們對雲海這種難得的自然景致的追求。

 

有時,醉翁之意不在酒,即使拍攝不到雲海,盧吉道沿路伴著街燈下的霧景,也是很吸引人的。

其實,我們香港人有多留意自己身處之地擁有無價的好風光?坦白說,要不是有社交網站讓攝影師拍攝的動人景致予香港人看到的話,也許沒有很多人意識到香港擁有這些自然景致,不會嘗試親身走上郊野去接觸。奈何,對於一個一味強調缺地建屋及尋求城市發展去解決住屋問題的香港政府,發展郊野公園成為他們考慮之列,對於郊野公園的生態價值就視為草芥。長此下去,這些自然景致恐怕將會成為絕響。

所以,香港人,只要有能力有時間的話,盡量多點去郊野公園吧,有下一代的香港人更甚,別只考慮放假飛到外國旅遊。難保他日郊野公園會被政府發展而被消失,到時連下一代都沒有機會接觸自然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