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遊】有故事的馬六甲 (上)

位於馬來半島南部的馬六甲,是馬來西亞十三個州的其中之一,於200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尼克這次馬來西亞的行程有點突然,想去馬六甲但又沒時間做準備功課,於是訂了馬六甲的一日遊行程。

 
 

由於出發當天剛好要換飯店,出發前一天跟導遊哥哥確認可以推遲出發時間,導遊哥哥隔天也駕著舒適小轎車在飯店準時的等著,客製化行程,自由度也比較大。

 

從吉隆坡到馬六甲車程大概是兩小時,會講國語跟廣東話的年輕導遊哥哥很是親切 #hehe… ,更如數家珍的講述馬六甲的歷史,生動有趣,兩小時的車程一閃即逝,也讓尼克知道原來馬六甲跟暹邏(尼克的第二個家,現今的泰國)原來頗有淵源!

 

====================================

====================================

 

三寶廟

第一站先來到位於三寶山,由馬六甲當地華人為紀念明朝太監鄭和而建的三寶廟(正式名稱為寶山亭)。鄭和本名馬三寶,故人們多把這裡叫成比較直白的「三寶廟」。

 

明朝與馬六甲的淵源要追溯至明代時,鄭和率領海軍七下西洋宣揚國威(類似現今天朝大國的閱兵儀式吧?大概那時的歌姬名妓也會感動流涕熱淚盈眶再哽咽致敬呢…), 那時候其中一站鄭和的船隊就登陸馬六甲並註紮三寶山為大本營。

 

中式建築風格

 
 

鄭和後來把當時臣伏於暹邏的馬六甲建立者帶回去覲見天子,天子明成祖親自設宴款待,並向其賞賜。後來他跟後人也多次拜訪天子明成祖,打小報告指暹邏構成威脅。然後明成祖就命鄭和賜封其為馬六甲王,與暹邏同級,成了明朝的藩屬國…… 天朝大國就是天朝大國,好大的官威呀…….

 
 

鄭和雕像

 

廟內供奉的是大伯公 - 福德正神(即土地公)

 

三寶廟內還有一口三寶井,據說那時馬六甲缺乏可飲用淡水,百姓又不諳挖井技術,有見及此,精通天文地理的鄭和及其團隊便助他們一臂之力去挖井,其中一挖井處更澎湃得如泉湧噴出,居民笑逐顏開,故將該處命名為三寶井。

 

三寶井

 
 

三寶井水甘甜清徹,有興趣可以免費品嚐一下。傳說喝了養顏活膚,延年益壽(咦?根據尊貴議員吳那星先生的邏輯,這豈不是含鉛量超標?

 
 

三寶井水由於密度超高,倒進杯子裡即使滿了也不會溢出來… 神奇吧?

 
 

更神奇的由導遊哥哥示範… 井水倒滿杯子內,用毛巾覆蓋再倒轉,水也不會漏出來!

 

 

 

 

客家公會 - 溫古堂

馬六甲甚至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佔大概25%,文化地位上舉足輕重,在馬六甲可以看到不少華人的公會、會館,客家公會便是其中之一。

 
 

客家會館故名思義由當地客家華人經營,裡面的溫古堂盛載著滿滿的馬六甲華人歷史,是馬六甲華人文化的精華,是非常值得遊覽的景點。

 
 

眾所周知,雞場街是馬六甲最早繁榮起來的商業區,可是甫開始時導賞員已說有關當局過於著重推廣雞場街,其實另外幾處如打鐵街、打金街、觀音亭街等,一樣充滿人文氣息,溫古堂就是把這些老街的故事保留,傳承下去。

 
 

溫古堂所有展出的物品均由街坊捐贈出來,圖為數十年前的電影票尾、荷蘭水樽及當票,非常珍貴。溫古堂是馬六甲老街的縮影,還可看到其餘現存的傳統功藝行業的珍品,如打白鐵、打金、藤製傢具、手工木桶等。

 
 

馬六甲豆腐街現存店舖之一,傳統牌匾店 - 福章雕刻,牌匾全由老闆丁老師手工雕刻,凹進去的字雕巧妙地讓字立體起來,是結合書法與雕刻功藝的藝術品。跟所有傳統技藝面對同一問題,年青人都往大城市闖導致這些行業接棒乏人,希望人們能夠重新欣賞這些傳統,讓這些工藝抵住時代變遷的洪流,一直傳承下去。

 
 

這裡還讓尼克知道,今天仍於粵語廣泛使用的「估俚(苦力)」一詞原來源自馬來語kuli…龍山、協發、洪順堂是當時馬六甲的三大估俚(碼頭搬運工人)公司,後來合而為一。圖中的是為估俚吸鴉片、休息聚賭的地方,床板下藏著米勾等武器方便隨時械鬥… 據悉當時其實估俚收入豐厚,但也正因收入豐厚無處花錢便多染上賭癮及毒癮,故有「估俚頭,乞兒尾」之說,意指估俚晚年多生活潦倒。

 
 

在人人皆善忘,向錢看的年頭,歷史、文化彷彿成了「發展」的包袱。「發展是硬道理」,也使一個地方面目模糊。溫古堂的義工專業導賞員們卻功德無量的訴說當年的故事,捍衛快將失傳的歷史,讓人溫故知新。

 
 

古城雞飯粒

午餐時間來到古城雞飯粒,這店由老房子改建而成,已有過百年歷史。

 
 

裝潢是古城雞飯粒最吸引之處,雖然略嫌浮誇,可是模仿紫禁城,圓明園的內裝就是謀殺菲林片。

 
 

連龍椅都有

 

也有蔡瀾先生題字

 

來到古城雞飯粒當然就是要試一下雞飯粒,甚麼是雞飯粒呢?說穿了就是海南雞配上捏成一團的雞油飯(圖中咖啡色的是芋頭口味,味道比較濃),這樣六顆就大概等於是一碗飯。

 
 

雞飯粒這馬六甲名產的由來源於那時候的碼頭搬運工人(前文說的「估俚」)為方便在船上進餐,於是把飯捏成一團,再配上雞肉進食,這讓連餐具都不必準備呢!

 
 

有點感覺白切雞變成配角了… 吃起來其實蠻普通…

 
 

烏達魚餅

 
 

甜點 「晶露」(即珍多冰)

 
(待續)
 
 

覺得還不錯的話,可以按個like↓,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