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Evening with Fan Ho (下)

前篇《 解讀 Evening with Fan Ho (上) 》的第一及第二節分別討論了「藝術修養」及「第二次構圖」,本篇續談「主觀真確性」及「決定性的瞬間」。


三、主觀真確性

座談中關於攝影真確性的論述也是相當精彩。何藩指出攝影的真確性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真確性兩種。客觀真確性容易理解,但主觀真確性 ……,又是什麼東西?

dcf-travel-img-26895
何藩作品 (網上圖片)

不妨以近日城中熱話為例 (註:本文寫於2015年)。假設甲與乙兩位拍友同時處身反水貨示威現場,面對打罵遊客場面,甲感到大快人心,乙則對示威者的暴力行為看不過眼。由於感受與觀點不同,甲會拍攝某遊客被推跌變成滾地葫蘆,狼狽不堪,旁觀者拍掌叫好的場面;至於乙,則可能會拍攝示威者惡型惡相、面目猙獰,被罵者楚楚可憐的狀況。兩者拍攝的照片都沒做假,都真確,只不過按照各自的主觀感覺,截取不同的瞬間畫面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照片表面上是客觀記錄,其實反映了作者的主觀感受,然而兩者都真確。

以上案例是對一般的所謂寫實作品而言,其實主觀真確性的威力,絕對不止於此。將主觀真確性引入攝影作品中,意味着任何作品,無論表現手法是觀念、是超現實、是抽像,都真確,只在乎你怎樣看待作者的意圖。這無疑會引發很多的爭論,然而,若然我們能敞開胸襟,接受主觀真確性的觀念,亦不無好處,因為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欣賞選擇,也可以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正如何藩在座談中所說的「可以盡情地利用不同的手法:如實驗性、抽象性、前衛性等,去進行創作。」

事實上,人們對攝影中客觀真確與主觀真確的選擇性運用,由來已久,相信大家都留意到,紀實攝影總是鍾情於黑白。其實,論忠實反映客觀景像,黑白又怎比得上彩色?人們對黑白紀實照片偏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緣於黑白照片某程度抽離了客觀真確,從而留給主觀真確更多的表現空間,也能「令觀看者有發揮自己想象的空間。」

攝影作品中抽空了客觀真確的部分,正是觀者與作者的主觀感受相互共鳴的空間。


四、決定性的瞬間

何藩被譽為「東方布列松」,講座參與者當然希望他會分享對「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的看法。然而,他在這方面卻着墨不多,當主持人提到時,只三言兩語便轉到他關於「第二次構圖」的觀念裡去(請參看上篇第二節)。其實這並不意外,只要我們將西、東兩方布烈松的作品稍作比較,不難看出後者對攝後製作有明顯的倚重。若然再深入思考之前討論過的「第二次構圖」和「主觀真確性」,便能更清楚看出兩者在攝影觀念上明顯的分別。

dcf-travel-img-26896
何藩作品 (網上圖片)

先看「主觀真確性」與「決定性的瞬間」的關係。「決定性」一詞,表面看很關鍵,絕對,但細味之下,卻並非如此。還記得之前一節提到於反水貨示威中的甲乙拍友嗎?由於兩者對事件的立場觀點不同,從而希望拍到的畫面也不一樣;順理成章,甲與乙心目中的決定性瞬間,自然有所差異。簡而言之,所謂決定性,只是拍攝者主觀的決定性;同一場合,同一事件,有多少個攝影師,就可以有多少個「決定性的瞬間」。由此可見,強調主觀真確性,即使沒有否定「決定性的瞬間」,也將其重要性明顯淡化。著名攝影集《美國人(The Americans)》的作者羅柏˙法蘭克(Robert Frank),就曾經提到「每個瞬間均有其價值」;這論點當然與「決定性的瞬間」大相逕庭。

至於「第二次構圖」,同様賦予「決定性」更多的可能性。事實上在座談中,何藩是先提出「第二次決定性的瞬間」,然後才過渡到「第二次構圖」的論述。無論採用什麼名詞,都表示何藩不單只接受,而且重視攝後製作。然而攝後製作,肯定不是布列松杯茶,他甚至連拍攝用的器材,以至照片的表現方式也非常講究:Leica相機,50mm鏡頭;照片不要裁切,沖曬時最好印出底片框;鍾情黑白不用多講,沒有敘述文字更好 ……;在在反映了他對「決定性的瞬間」的忠誠。在何藩的作品中,我們找不到很多對「決定性的瞬間」的堅持與執着;看到更多的,反而是出人意表的表現方式。

從以上分析來看,人們以「東方布列松」讚譽何藩,主要是因為他的攝影造詣與題材,而不是基於他的攝影觀念與風格。

【全文完】

  
相關文章 -
解讀 Evening with Fan Ho (上)

參考連結 - 
Evening with Fan Ho 網上視頻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ncychan @2017-06-07 11:10:55
    「令觀看者有發揮自己想象的空間。」
    好有深度「決定性」的關係。
    攝光寫影 
    @2017-06-07 21:22:44
    Thx! 看來你也是喜歡思考。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3 月 31 日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荷去何從 @ 草根散記 攝光寫影 自從當初喜歡攝影,就是個雜家小子,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哪裡就手,哪樣覺得好看,哪樣覺得有趣,就拍甚麼。某年秋天某日,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於是,就接連的...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怎一個愁字了得? 攝光寫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宋朝詞人辛棄疾,雖名棄疾,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表面上說的是自己,暗地裡是窒年青人,而且窒中要害。然而他並沒...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蘭亭雅聚 攝光寫影 附庸風雅,按照一般解釋,是指一些人雖然不懂藝術,卻又喜歡參加藝術社交活動,略帶貶義。然而,對於不懂藝術之小弟而言,類似行為不失為見賢思齊之舉,說不定是上進的表現。有見及此,加上不知哪來的靈感,小弟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