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花為洋紫荊,別稱香港蘭,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發現,
最早於1965年被定為香港的市花。
洋紫荊屬中型常綠喬木,樹枝長而向外伸展或往下垂,花冠頗大,與蘭花相似,共有五片大小不同、
呈深紫紅色的花瓣。洋紫荊花色嬌美悅目,是深受市民歡迎的觀賞類植物。
洋紫荊於十九世紀末期在港島鋼線灣海邊附近,為法國傳道會神父首先發現。
神父把洋紫荊折枝移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修道院。由於世界各地並沒有發現與洋紫荊相同的品種,
因此,在一九零八年,植物學家判定這種只在香港發現的植物為羊蹄甲屬的新品種,
並為記念熱愛植物研究的前任港督卜力爵士(Sir Henry Blake 1898-1903),
將之命名為Bauhinia blakeana(洋紫荊)。
洋紫荊在一九六五年獲選為香港市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
由於洋紫荊是香港土生的植物,具有獨特的歷史,能夠充分代表香港,
因此更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的主要圖案。
鮮艷奪目的洋紫荊,外形與蘭花相似,屬蘇木科植物,只能以高空壓條法、硬枝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
洋紫荊的花期頗長,由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而在本港目前所見的洋紫荊,
相信都是由一百多年前在港島發現的一棵洋紫荊樹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