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模仿有電影感的畫面,除了參考色調或構圖之外,運用接近電影的畫幅比例也是其中一個方法。所以一部可以直接拍攝比較寬畫面比例的相機,或許可以把你眼前看到的風景電影化。
在1998年哈蘇(Hasselblad)跟富士(Fujifilm)共同合作,一起研發並推出一款可以拍2.7:1 (65 x 24mm)畫面比例的135底片旁軸相機。在日本國內銷售的版本名為Fujifilm TX-1,而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版本則是Hasselblad XPan。儘管兩個版本的機身上刻著的是不同的牌子及名字,但他們的設計及外觀都幾乎一樣。
XPan和TX-1搭配了自動過片功能及光圈先決模式,可以在拍攝36 x 24mm的普通模式及拍攝65 x 24mm全景模式中切換(我猜應該沒有人會為了拍普通模式而買這部相機吧),一卷三十六張裝的135底片可以拍攝到約二十二張全景照。在2003年,他們推出了更新版本的XPan II和TX-2,除了B快門增加到最多九分鐘、機身表面的塗層更不易掉漆之外,最好的改動是把原本顯示在機背液晶顯示屏上的快門參數改到在觀景窗內顯示。
這個系統只曾推出過三支鏡頭,分別是30mm f/5.6、45mm f/4及90mm f/4,如果換算成住片幅的焦距則是17mm、25mm及50mm。因為鏡頭是為拍全景而設計加上體積的限制,用這三支鏡頭拍攝都會出現暗角,所以廠方亦推出了專屬的中灰濾鏡。雖然鏡頭的入光量會減少,但整體畫面的曝光分布會變得更一致。
不過XPan和TX-1本來的價格已經不菲,與產量少很多的XPan II和TX-2價格差距卻很大,一般坊間的意見大多都是覺得XPan II和TX-2的功能升級根本值不上兩個版本價格之間的差距。
可是為什麼這篇寫的是Hasselblad XPan II呢?
事源是這樣的,當時在一家英國相機網店上發現了一台品相不錯的XPan II連45mm鏡頭,而它卻只標上普遍市面上XPan的價錢。
再細看發現他們也有在賣90mm的鏡頭,而且價格也是比較相宜。在考慮了兩天後,便決定把一機兩鏡的組合從英國帶回來。
可是那個網店沒有提供國外運送的選項,幸好有在英國的友人幫忙收貨再寄回香港,順便荼毒他一嘗底片拍攝(笑)。
在收到它們後便立刻帶著XPan II跟45mm鏡頭的組合出門,在港島遊走街拍。
把它拿上手,用鈦及鋁合金所造的機身重七百多克,加上二百多克的鏡頭,有一種札實的感覺。
XPan II的觀景窗很明亮,在用過Leica M系統後手動疊影對焦很得心應手,只是在如此寬闊的畫幅上,需要在畫面構圖上思考更多。
另一樣在拍攝時需要注意的是畫面的水平。在寬景的畫面中,如果畫面不水平會特別明顯,一旦發現照片不水平需要後製修正就會犧牲了不少畫面細節。
等效25mm的視角,很適合街拍及風景拍攝。
XPan的讀音跟Expand一樣,大概是比一般畫面比例延伸的意思,可以透過觀景窗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值得一提的是,XPan過片的設計比較特別,裝上底片時會先把整卷底片捲出來,然後每次曝光完畢便會把拍完的一張捲回底片筒裡面,所以液晶螢幕顯示的數字是剩餘可以拍的張數。
這樣的好處是萬一不小心打開了底片倉的蓋,已經拍完的張數也不過受影響,算得上是一個很好的考量。
換上另一卷底片亦換上90mm的鏡頭來拍,怎料這一卷斷斷續續拍了一年才拍完。
由跟好友們去年的年度單車日拍到今年的年度單車日。
比起90mm的視角,我更喜歡在XPan上使用45mm的,可以把眼前所有的情境都捕捉下來。
相反使用90mm可以集中主體,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枝節,但會使用XPan的不就是想拍得更多嗎?
假如現在現在的哈蘇或是富士推出數碼版的XPan,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下單呢。
現在的後製科技方便,想要什麼畫幅動手指按幾下便可以裁切到你想要的,實在不用單一功能的拍攝工具。
但是人嘛,當面前擁有多選項多功能的器材時,就會開始想找回那一台可以令你在有限的條件下純粹地專注眼前的畫面,而且有時候這些限制會使你在按下快門前思考更多。
期待在下次到外地出遊時,用上這一台XPan拍下更多廣闊的風景。
想看更高畫質的原圖,可以到原文位置: Hasselblad XPan II|電影視角的觀景窗
Instagram: @momentsbylck
Blog: https://momentsbylck.blogspot.com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omentsbyl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