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有報導指出,香港的「 市區的士 」( 俗稱紅的 )出現「 拒載 」 情況,有說根據的士業界行規,市區的士不走「 新界 」至「 新界 」的行程,因為這種事應交由「 新界的士 」( 俗稱綠的 )處理。在這事情上,筆者先不評價到底誰對誰錯,而言, 筆者卻想起一件有趣的事。
話說有一晚,筆者在一荒郊的元朗鄉村小路上,正打算乘的士, 前住元朗市中心,在這一片暗黃色的街燈之下,的士慢慢停在眼前, 這一刻方才發現,車身其實是「 紅色 」的,因為遠看,明明看到都是「 綠色 」。
正文:
光源的顏色,其實對攝影有很大影響,在拍攝期間,筆者最怕的, 並不是單純光源的強弱或方向,而是其顏色。
說到為什麼不說成「 色溫 」而是「 光源顏色 」,理論上「 色溫 」是關係於黃或藍,亦即所謂的冷暖色溫,但現場光源, 一般又多半是人造光源,顏色可以是綠色,紫色, 又或其他更多複合組合。
前期 或 後期?
其實一談到光源問題,可以是一篇很深入的文章, 筆者也不確定要說的話,全都說得正確,不過打從個人經驗, 也包含了很多攝影導師的心得,光源本身就是偏色的話, 後期能修回來的可能性,一定不會是 100% ,因為光源先天就缺少了部份顏色的話,物件反射出來直到相機處, 就會少了一些顏色。
筆者不是一個拍攝時必定要拍 RAW 檔之人,也不是說拍 RAW 檔就一定能修回來,得出「 正常 」相片顏色,但光源一開始就偏色的話,絕對是一件很麻煩之事。
解決方法,一般都是依前期為主的,前期處理得好, 後期就少了很多不便,打閃光燈 / LED 補光,利用一個正常光源拍攝,以補不足, 這是一般攝影教學都會教授的,你可以說,這其實只是「 避開 」那些亂七八糟的現場光,是的,這有如小弟很久之前, 有一篇分享頂光人像拍攝的文章,也有人批評, 走到陰暗處避開頭上的太陽,這根本沒有正視問題了... OK,我認輸了,其實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你都可以說, 這是在避開問題。
所以筆者覺得,方法不是沒有, 但這確實是要有較高的攝影相關操作,和完備的燈具要求。當然, 這個方法有否破壞了現場氣氛,又是否有還原現場顏色? 其實顏色有否還原,本來就是很主觀,是否你的大腦, 在現場腦補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顏色?但如果說到還原的話, 相片裡如果有人,一般會依膚色作標準。
筆者是個不太花時間於燈具之人,這也是為何複合人造光源, 是筆者比較怕的一件事,不過說到尾,如果硬一定要拍攝的話, 後期都有一定的修正能力,當然也要再加一點點運氣, 但拍攝的時侯,都有一定心理準備,顔色有機會太偏色, 相片最後還是會用不到。
最後的一些分享,筆者發現較新款的相機, 在這事情上是明顯比較好,例如用 D750 拍的話,顏色會很難修正,但用 Z5 的話,會明顯比較容易處理,雖然在此筆者必須說明,初學的話, 花一點點金錢去學打燈,是有其價值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