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秒廿四格光影」,正好形容畫面幀數 (fps) 與影片的關係,其實要拍攝出模仿電影感效果的影片,除了上回所提到的控制快門拍攝外,fps 其實同樣重要!傳統電影拍攝採用 24fps 的標準,所謂的「一秒廿四格」也就是一秒時間所包含著 24 幀畫面,亦是形成電影有著與一般影片不同的視覺暫留效果原因。
雖然電影拍攝會用上 24fps,不過現時一般單反拍片大多數提供基本 30/25/24 fps 等幀數選擇,方便拍片人拍攝不同效果影片。而幀數越高,暫留或跳格的機會就會減低,也就是影片越流暢,適合用家拍攝運動之類題材影片。不過高幀數拍攝出來的影片就有可能因為「太過流暢」,反而會令人覺得像拍攝 video,失去了看電影的感覺,所以有時候拍片人會刻意選用 24fps 幀數來模擬出電影的效果。
不同輸出制式的預設幀數亦有不同,若要拍片人將影片輸出至電視、投影機等傳統播放裝置,畫面幀數就基於地區標準而定,例如本港採用的 PAL 制式幀數為 25 fps,國際線路 NTSC 制式則為 29.97 fps (約 30fps)。而上載至 Youtube 之類的網絡播放器則不受影響,用家可選擇最高幀數拍攝以獲得最流暢的效果,又或者使用 24fps 來模擬電影效果。
EOS 70D 畫面幀數設定選項

EOS 70D 提供 ALL-I 影片格式

同時提供 IPB 影片格式

選擇 720p 解像度,更可使用 50fps 高幀數攝錄,而且更有 ALL-I 低壓縮格式選擇。
注意影片長度限制
如果用家要拍攝較高幀數、低壓縮的影片,建議使用 class-10 速度或更快的大容量高速 SD 卡,以便配合機身高速儲存檔案,避免拍攝中途停頓。
另一方面,大家亦要注意大部分 DSLR 拍片的容量限制,一般單反影片拍攝時間達 4GB 時便會停止拍攝,而 Canon 的單反於啟動 Movie Restart 設定時,即使拍攝超過 4GB 容量檔案,相機亦不會停止拍攝,方便長時間拍攝。
白平衡不能忽視
拍片除了要留意畫面幀數外,另一關鍵是影片色彩。若要拍出迷人色調,就先要校準白平衡。因為拍片並不如相片般,可以輕易在後期製作中改變色彩效果,所以拍攝時的白平衡設定會影響影片的色彩展示效果。拍片人需要經常監察白平衡的設定,最為便利的方案當然是因應環境光線採用預設白平衡設定,例如戶外晴天時選用「日光」設定、室內光管環境選用「白光管」等設定,有助在不同光線環境校準白平衡。
若果拍片環境光源複雜,拍片人就要校準白平衡,最正統方法是使用準確測光的工具-「18% 灰卡」。用家可以利用機身的自訂白平衡功能,在現場對著「18% 灰卡」校準,讓相機自動識別拍攝當時的白平衡。而行內攝錄師則常用白色的紙張作白平衡識別,因為較為容易隨時取得,而且可隨時更換保持「新鮮」,不用擔心退化變色等問題。而紙張本身色調偏冷,用作校準後的畫面就會偏暖,用來拍攝人物的話效果亦相對自然。
小貼士:當拍片人連白紙也忘了攜帶時,可以使用白色的紙巾作臨時白平衡調校工具,當然,最正統還是用18%灰卡進行。
行內攝錄師多用白紙,因為較為容易隨時取得,而且可隨時更換保持「新鮮」,不用擔心退化變色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