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選購全片幅無反前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全片幅單反拍攝作品

近年全片幅相機越趨普及,不少影友都會選擇「一步到位」,投入全片幅的影像世界。尤其近年全片幅無反的推出,標榜更輕巧而且能媲美單反的拍攝質素,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轉會」。雖然全片幅無反相機的輕便性、對 M-Mount 鏡頭的兼容性及機身防震可說是相當大的優點,不過全片幅無反是否全面勝過單反呢?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在打算選購全片幅無反相機時,不妨「停一停,諗一諗」,想一想你有否忽略了單反相機的一些優點吧!


全片幅單反拍攝作品

重量與體積

相信大家都知道,無反相機減省了反光鏡結構,因此機身體積也得以縮小。不過不要忘記無論是單反抑或是無反,只要片幅一樣,鏡頭的重量及體積也不會相差太遠。反而無反的重量較為集中於鏡頭,在頭重尾輕的情況下,為避免鏡頭方向墜下,握機的手指力度反而要更大。

例如比較同級 70-200mm 長焦鏡,Sony FE 70-200mm f/4G OSS 重量為 840g,Canon EF 70-200mm f/4 L IS USM 重量為 780g,單反相機的鏡頭反而更輕。至於比較 24-70mm 同級標準鏡,Canon EF 24-70mm f/4L IS USM 重 600g,Sony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 重 426g 輕,無反鏡頭在這回合才贏回一仗,可見兩個系統的鏡頭重量整體上其實也不相伯仲。如果大家攜帶的鏡頭愈多,單反及無反系統的重量其實也愈接近了。


全片幅單反拍攝作品

耗電量

如果大家的拍攝量較大,就絕對不能忽視耗電量的問題。比較一下現時同級的全片幅無反及單反,使用一枚電池,單反最多可以拍 1000 張,而不論什麼無反都是三百張左右。電量相差足有一倍,而拍攝張數相差更多。所以如果需要拍攝同樣數量的相片,現時全片幅無反就要多帶一倍數量的電池,重量就自然有所增加,而且電池充電次數倍增,理論上也會令電池壽命減半,在購買電池上就會有較多的花費。


Canon EOS 5D 系列單反電池

全片幅單反及無反在耗電量方面之所以會有分別,大概可以分為幾個原因。首先現時全片幅無反電池容量較細(無反︰1020mAh vs 單反︰1800mAh),而且無反相機需要長期使用 LCD 或 EVF 取景,也大大增加了相機的耗電,反之單反使用 OVF 光學觀景器,在取景拍攝時就較省電了。

鏡頭支援

全片幅無反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鏡後距較短,可以透過接環來使用不少非原廠鏡頭,例如 M-Mount 甚至非原廠單反鏡頭。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類鏡頭並非針對該全片幅無反系統而設計,所以可能不能支援機身鏡頭影像修正功能。當無反使用老舊鏡頭時或會產生光學影響,亦即「紅閘」問題,拍攝出來的畫質會大打折扣,而且在操作方面亦有一點限制(如自動對焦、Exif 資料寫入、光圈設定等)。


反而現時的全片幅單反已經有完善的自家鏡頭系統,以 Canon 為例,現役原廠全片幅鏡頭接近 60 支,當中包括魚眼鏡、微距鏡、移軸鏡、超遠攝鏡頭等,選擇方面更為齊備。而且由於機身可因應鏡頭的特點而進行機內優化,畫質方面就更令人放心。

EVF vs OVF

由於無反相機沒有反光鏡結構,所以就必須以 LCD 或 EVF 電子屏幕方式取景。EVF 取景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顯示更多的拍攝資訊,由基本的光圈快門等曝光設定,以至實時效果模擬或相片重溫等都能透過 EVF 或 LCD 屏幕檢視。

OVF 光學觀景器

至於 EVF 最大的缺點,就是有時滯的問題。我們習慣了使用光學觀景器 OVF 取景,觀景窗裡的畫面就是主體即時的情況,光學取景是沒有遲滯的,反應也更加直接。反而使用 EVF 或 LCD 取景時,由於畫面要經過處理,所以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 delay,當大家看到這畫面再接下快門時,其實這個畫面已經過去了,對於拍攝運動、小孩、擺鏡方式之類較著重反應的題材時,攝影師可能會更為吃力。當然,拍攝靜態題材時,EVF的表現已足以應付。


全片幅單反拍攝作品

由於單反相機在拍攝時,需要升起反光鏡,所以 OVF 在曝光時會有短暫的遮黑時間。不過大家不要以為用 EVF 就沒有遮黑,無反相機也是使用機械快門來控制曝光的,當曝光完成快門後簾關上時,EVF 也會有不短的遮黑時間。反而在連拍的時候,無反相機受 EVF 取景時滯加上遮黑影響,取景畫面還遠不及 OVF 清晰流暢。

EVF 跟 OVF 的另一個分別,就是在極低光源下的畫面光度。例如我們在拍攝星空時,即使環境十分之暗,使用 OVF 還可以隱約看到地平線的位置以及周圍的景物。但使用 EVF 時,由於光源的訊號太弱,取景畫面往往變成漆黑一片,而雜訊亦隨之出現,影響構圖及對焦。

起動反應

除了觀景器的時滯以外,大家也要考慮一下相機的起動時間。使用全片幅單反,由於 OVF 觀景器不需要時間啟動,所以無論是由關機至開機,或者在 sleep mode 按半下快門喚醒相機,都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

反而使用全片幅無反相機,EVF 始終需要時間啟動,所以開機及喚醒相機要待一會才會顯示畫面。對於拍攝靜物來說,這些等候時間可能是無關痛癢的。但突發的情景往往在大家意料不到時發生,生活中精彩的一刻往往在你等開機時溜走,這實在是太過可惜了。

對於常用重量級鏡頭的影友,除了考慮器材重量之餘,亦不能忽視拍攝時的器材重量平衡。畢竟整體重量僅是運輸的過程,上手操作的實際重量感亦十分重要。無反雖輕巧,但用於長焦之類有一定重量的鏡頭時就顯得「頭重尾輕」,整體重量不平衡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攝影師較容易疲累。單反機身雖然較為穩重,不過就設有附合男士手掌尺寸的手柄位,長期手持下更貼手,握感較舒適。

操作性能

高階相機與入門相機的其中一個最大分別,就是相機的操控。入門相機的機身按鈕較少,很多時需要進入 menu 來改變設定,例如白平衡、感光度、對焦模式等。但高階相機就會在機身上提供更多專屬按鈕,令大家可以即時更改設定,操作上更得心應手。

雖然現時的高階全片幅無反相機已經提供不少機身按鈕,以 Sony A7R II 為例,機身就有 15 個功能按鈕以及兩個轉輪,同時更有獨立曝光補償轉盤。不過由於要遷就小巧的機身設計,相機的按鈕不及同級單反多,而且集中在手柄方向的右邊,左邊就只有一個 menu 按鈕了。

至於全片幅單反,通常都會提供較為完備及正統的高階相機操控方式。以 Canon EOS 5DS 為例,機背兩邊、機頂及前方就有 21 個功能按鈕,加上兩個轉輪以及一個十字方向按鈕,操控上更為方便及專業。

入塵機會

一些無關痛癢的相片,用手機拍攝就可以了。大家用全片幅相機拍攝的相片,相信都是較為重要、較為有意義的相片,所以在相機的可靠性方面不能不作考慮。

現今的無反與單反都已設有感光元件除塵功能,不過入塵情況還是可免則免,因為一些帶有黏性的塵埃是較難清除的。單反相機由於有反光鏡組阻隔,在非拍攝情況下快門簾又會緊閉,所以在換鏡時入塵的機會就得以大大減少。相反,無反相機一除下鏡頭就會直接見到感光元件,換鏡時相當容易入塵,感覺更加戰戰兢兢。

結論:無反潮流勢不可擋,因為它有不少不能忽視的優點,例如:機身體積較細、EVF 顯示資訊較多、對老鏡的「寬容度」高等。對於尤其喜歡一機一鏡拍攝的玩家,無反可能會是較適合的選擇。不過,選擇拍攝器材時始終需要顧及實際的拍攝需要,如果大家對相機反應、操作性能及可靠性有一定要求,全片幅單反可能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HUAWEI 上週突然推出新旗艦系列 Pura 70 手機,筆者於國內專門店試玩後認為,Pura 70 系列手機的「閃拍」功能相當利害,就像時間停頓可以清晰拍攝移...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林寶堅尼今日在北京車展上推出全新的 Urus SE 插電混能版(PHEV)超級 SUV,延續品牌一貫風格外,更融入了更多創新科技,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性能和設計...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國產品牌 Viltrox(唯卓仕)將於 4 月 29 日,即下周一推出 AF 16mm F1.8 Z 全片幅鏡頭。由型號即可見,新鏡採用 Nikon Z 接環且支援自動對焦,最特...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鍾意玩黑白攝影的朋友或者會鍾情 Pentax 早前推出的原生黑白相機 K-3 III Monochrome。可是,此機淨機身要價 HK$18,000,看來性價比不太高。Pentax ...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攝影除了要憑感覺,構圖亦十分重要,今月優勝作品的構圖結合了鏡射倒影與光影,捕捉到人們與影子一起看夕陽的身姿。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來自香港的 MiNT Camera 已經得到 Rollei 授權製造 Rollei 35 AF 自動對焦便攝菲林機,最快會在今年夏季推出。隨著開始嗅到陣陣暑氣,MiNT 再度釋...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已經開賣,建議零售價 HK$11,880。現在 Nikon Z 無反鏡系列旗下已有 3 支天涯鏡,覆蓋 24mmm 廣角至 400mm 超遠...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繼早前為 X-H2S 引入 6.00 版本系統韌體後,今日亦為 X-H2、X-T5、X-S20 及 X100VI 帶來新韌體。是次四機的共同更新主要涉及與官方應用程... (繼續閱讀)
1 日前
早前 Gensan 榮幸受到 OM System 邀請,飛到台灣參加 4 日 3 晚阿里山訓練之旅 (X) 生態之旅 (O),並試用新機 OM-1 Mark II 以及其 150-600mm F5-6.... (繼續閱讀)
1 日前
近年大眾流行以串流音樂平台,如 Apple Music、Moov 或 KKbox 等 Apps 聽歌,使用手機連接藍牙耳機聽歌亦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對音質有要求的手機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