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前以行政命令,宣布要加強槍械管制,要求對購買槍械的人作更嚴謹的背景審查,並要持槍者對槍械有更大的責任,如失竊、轉賣等都要上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減少槍撃案的發生。
美國槍擊案頻生,民間因此而對槍械流入市面有反對的聲音;但另一方面,美國憲法寫明,美國人可自由擁有武器作自衛用途(包含槍械),還有是龐大的商業利益,多年來正反兩方各執一詞。要修憲減少民間持槍難度甚高;不立例減少槍械又怕槍擊案頻生,因此在 90 年代時已開始發展各類型的「智能槍」。踏入 21 世紀,「智能槍」再度興起,類型更多。例如以智能手表輸入密碼才可以啟動;以指紋啟才能擊發等等。
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這類「智能槍」能減少槍械被偷後,變成殺人兇器的機會,但這類附加在槍械上的智能裝置,也可能被不法之徒拆除,或者經由 Hacker 修改後廢了武功;更嚴重的是原本合法持槍的人,在被偷走槍械後,因被 Hacker 入侵系統條改資料,變為代罪羔羊。因此「智能槍」未必是避免槍擊案發生的最佳解決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