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Stephen:「15 年全片幅之夢終於甦醒!」- Pentax K-1 用後感

文、攝:Stephen

15 年,呱呱落地的嬰孩已經變成黃毛青年;15 年,對很多需要承造按揭的「樓奴」來說,「苦海」可能已經脫了一半;15 年,Sony 可由一家不沾單反機的企業,先後經歷過單反,繼而晉身無反機的世代。然而,是次的主角 Pentax K-1,卻是繼 2001 年起,Pentax 宣佈停止開發當時的 600 萬像素全片幅單反 MZ-D 以來,惟一真正可以商品化的 Full Frame 單反!究竟 K-1 能否應付當前的高階全片幅單反機?如果將來有 K-2 的話,是次的新機 K-1 又有甚麼地方可以改進?

K-1 的「前世」今生
Pentax 投入開發全片幅單反雖比 Canon、Nikon 遲,但遠比後來接手 Konica Minolta 影像業務的 Sony 來得早,早在 2000 年 9 月在德國 Photokina 攝影展上已經公佈將會開發 MZ-D(開發型號為 MR-52),用上 600 萬像素全片幅 CCD,在翌年 1 月的 PMA 展覽中更展出樣版機,不過當大家認為全片幅單反市場快將可以 Canon、Nikon 及 Pentax 鼎足而立之時,Pentax 就在 2001 年10 月將 MZ-D 的開發工作叫停,原因是全片幅單反當時仍未被廣泛接受,應該主力投放資源於 APS-C 片幅單反機才對。故事往後的發展,相信不少 Pentax 的粉絲比小編更加關心,而小編早前參與 K-7 中高檔單反發佈會時,亦曾問過 Pentax 會否開發全片幅單反。後來屬中片幅的 645D 於 2010 年發表,Pentax 更曾經將擁有 4,000 萬像素的 645D 置於「產品金字塔」上,成為 K-5 中高檔單反的「上級機」。當然,今時今日有了 K-1 全片幅單反,645 系列就只能位列「太上皇」,為 K 系列單反領軍的,終於落在公眾較為受落的 35mm 相機系統,K-1 了。

2001 年於 PMA 展出的 Pentax MZ-D 全片幅單反,相機以當年同廠的旗艦菲林機 MZ-S 改造而成。
K-1 的 3.2 吋多角度顯示屏極為靈活,不過能否讓專業攝影師「日操夜操」,還得有待時間的驗證。 
K-1 機身線條剛硬明朗,散發出陣陣的專業味道。

 

3,600 萬像素迎合主流
K-1 用上由 Sony 提供的 3,600 萬像素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這款感光元件不設低通濾鏡設計,令鏡頭的解像度得以發揮,而 Pentax 為此亦加推名為 HD 系列的高解像力鏡頭,使 K-1 的表現可以如虎添翼。除了可以使用新鏡外,K-1 亦可以用上舊式鏡頭,或成像圈較小的 DA 系列 APS-C 片幅鏡頭。另外,部分 DA 系列鏡頭亦可以全片幅模式拍攝,像 DA* 200mm f/2.8 SDMDA* 300mm f/4 SDMDA 560mm f/5.6 就是好例子,為升級用家提供不少便利性。Pentax K-1 支援 14-bit RAW 檔格式記錄,更一如以往,容許用家儲存為兼容能力最高的 Adobe DNG 格式,有利用家後製。內置最新的 PRIME IV 影像處理器下,K-1 的最高感光度可達 ISO 204800,雖然跟同類相機的「過百萬 ISO」仍有一大段距離,但勝在可用度較高,不致淪為純數字上的遊戲。

等了 15 年,全片幅感光元件終於在 K-mount 上出現! 
機身來自菲律賓的廠房,如果可以 MIJ 日本製造的話,肯定可以報答得到等待全片幅單反機多時的 Pentax 粉絲。
除了前後轉盤外,K-1 在機頂額外加入「一組兩個」的轉盤群,可以利用較右方的一個轉盤來快速設定刻於左方轉盤(ISO、連拍速度、包圍拍攝、HDR、Wi-Fi 及 Crop 剪裁模式等)上的參數。 

 

SR II 機身防震可塑性高
K-1 內置了 Pentax 最新的 SR(Shake Reduction)II 機身防震系統,成為了第二個品牌將感光元件位移功能用於全片幅相機上。SR II 防震系統屬 5 軸 5 級的規格,用不同的鏡頭拍攝都可以得到清晰的影像,擴大了手持拍攝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防震系統更可以作為超解像技術的武器,系統會一連拍攝 4 張相片,每次並會位置一個像素,藉以擷取在 Bayer 陣列方式上的所有色彩數據,提供更細膩的影像效果。K-1 的防震功能亦可以作為抵消摩爾紋的裝置,令感光元件的輕微震動已經可以模擬出傳統光學低通濾鏡的減低摩爾紋效果。至於「追星」一族,就更可以利用其可以從不同方向移動的感光元件作星體追蹤,結合相機本身的 GPS 定位系統,令星攝更為方便。

內置 GPS 全球定位系統,可以記錄相片在拍攝時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 
 Pentax 單反機的曝光模式繁多,除了有基本的 P、S、A、M 外,亦設有 Sv(感光度先決)和 TAv(快門和光圈先決)功能。而 K-1 作為旗艦機,亦有多達 5 個的用家自定模式。
機側設有 AF/MF 對焦模式切換桿,與及自動對焦模式選擇按鈕,操作方式跟 Nikon 機有點相似。

 

3.2” LCD 靈活性高,惟耐用度需時間驗證
用上鎂合金打造的 K-1 機身,本身已經散發出陣陣的專業感,機身有 87 處地方已內置密封用的 O-Ring,支援防塵防水滴和耐寒功能,可於惡劣的天氣或零下 10 度的環境下運作。至於機背的 LCD 可謂整部 K-1 的又一特別之處,其活動式顯示屏並非用上主流相機的翻揭式或兩軸的多角度式設計,而是在顯示屏的底部加入四條金屬支架,透過 4 條合共呈「X 型」的路軌令顯示屏可以多角度傾斜(水平 35 度、垂直 44 度),結合顯示屏底座上的翻揭式設計,令顯示屏不會偏離鏡頭的光軸。小編試玩過後覺得 K-1 之顯示屏真的非常靈活,不過由於活動部分的組件實在太多,長期使用下或許會有相當的消耗,如果自問是「粗用」相機的用家,擺放相機時要特別提神,避免令顯示屏的骹位損壞。

ISO 100、f/8、1/100s、焦距:15mm、鏡頭:HD Pentax-D FA 15-30mm f/2.8 ED SDM WR
用上最新的 15-30mm f/2.8 鏡頭拍攝,影像中央部分成像不俗,不過邊位落差較大,似乎 Pentax 有必要「親身」打造自家的超廣角變焦鏡頭,以應對尚在起步階段的全片幅機身。
ISO 400、f/8、1/10s、焦距:15mm、鏡頭:HD Pentax-D FA 15-30mm f/2.8 ED SDM WR
配上 HD Pentax-D FA 15-30mm f/2.8 ED SDM WR 鏡頭後,連同機身重近 2kg,幸好 K-1 已內置 Shake Reduction 機身防震系統,以慢速快門拍攝都可以得到清楚銳利的影像。
ISO 200、f/2.8、1/200s、焦距:70mm、鏡頭:HD Pentax-D FA 24-70mm f/2.8 ED SDM WR
K-1 的十字型自動對焦感應器多達 25 個,涵蓋以「黃金分割」畫面的 4 個「趣味點」範圍,配合 HD Pentax-D FA 24-70mm f/2.8 ED SDM WR 新鏡的對焦反應頗為靈活,很快就可以鎖定模特兒的眼睛,不過兩旁的對焦點為線性感應器,對焦反應就差了一點點。

Pentax K-1 詳細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175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新一代 Tesla Roadster 究竟幾時才量產?雖然 Yesla 首席設計師 Franz von Holzhausen 曾經話新車有望在今年底前正式發表,但是 CEO Elon Musk 近日...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日系入門手機 Sony Xperia 10 VII 令人充滿驚喜,新機在相機、屏幕、音效和電池等方面,相對上代型號都有顯著提升,讓入門機也能擁有出色的使用體驗!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七工匠突發為其 APS-C 畫幅超廣角定焦鏡頭 AF 10mm F2.8 推出 Nikon Z 接環版本。鏡頭延續早前推出的 Sony E 接環與 Fujifilm X 接環版本相同規格...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vivo 將於 11 月中旬正式在香港推出新一代拍攝旗艦手機 X300 Pro,筆者已率先取得香港版實機,並針對其拍攝、錄影、系統性能及電池續航進行全面測試...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編號 C/2025 A6 的「檸檬彗星」近日成為天文攝影界熱話,來自奧爾特雲的「天外訪客」認真巴閉,軌道週期長達 1,350 年,上次現身仲係唐朝時期(17 ...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在高端入耳式藍牙耳機市場中,Noble 品牌一直佔據獨特地位。近期 Noble 正式推出新一代旗艦藍牙耳機 Fokus Encore,定價為 HK$5,980,11 月 8 日正...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人氣爆燈,除了因為 AI 晶片令其身家和影響力水漲船高外,其異常親民的形象也有別一般有錢人。早前黃仁勳現身韓國與 Sa...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雖然聖誕同除夕仲未到,但 LEGO 已經「超前部署」,提早推出兩款應節農曆新年套組,分別是編號 80118 的「迎福鞭炮」及編號 80119 的「駿馬奔騰圖」... (繼續閱讀)
1 日前
OM Digital Solutions(OMDS)雖然早在 2021 年 1 月 1 日成立,但是這些年來都仍未在日本有自己的生產據點,而品牌日前宣佈在長野縣岡谷市開設日本... (繼續閱讀)
2 日前
Hanaa 今次帶大家深入探索「比亞迪香港科技周2025」三大核心體驗區,親身感受比亞迪的黑科技魅力! (繼續閱讀)